第23章 贾家哭,雨水乐
秦淮茹看着那些钱没动,她知道自己就算反抗。
恐也于事无补。
均不见两百斤重的肥婆贾张氏都被人家保卫科给按在了地上。
一瞬间的工夫,秦淮茹后悔了。
当初要是稍微管管棒梗,要是给何雨水一个馒头,事情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个贾家被抄家的下场。
还让贾家丰厚的家底暴露了四合众人面前。
秦淮茹已经想象到了贾家的难。
贾家真正需要接济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临,但是由于今天这出抄家大戏的上演,贾家会给四合院众人留个大院首富的印象。
这般之下,谁还会饿着自己肚子去接济帮扶一个有钱且不缺吃喝的人?
傻柱!
秦淮茹的目光瞟向了傻柱。
思来想去。
能够继续接济自己的人也就只有傻柱了。
问题是何雨水要解决。
要不是何雨水闹上吊,她秦淮茹至于这么被动?
秦淮茹的目光转移到了何雨水的身上。
可不是心有灵犀。
是仇恨的种子让她们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中交汇。
心机婊。
又在给何雨水装楚楚可怜。
何雨水也懒得理会秦淮茹,对于秦淮茹吸血傻柱这件事,只要傻柱不反对,她何雨水也不反对。
有聋老太太在。
傻柱不至于绝户。
貌似聋老太太早就打上了娄晓娥的主意。
所以秦淮茹想要把傻柱弄绝户,还真有一定的难度。
无非继续在傻柱面前装可怜。
这个我何雨水也会。
“三千六百元一十五元?”
何雨水故意颤抖着她的声音,彰显自己的震惊之情。
“雨水同志,保卫科的同志数过后,街道的工作人员也数了一遍,确定是三千六百元一十五元。”
“这么多钱哪来的?贾家不是我们四合院最穷最需要接济的人家吗?为什么会有三千多块的存款?”
何雨水惊呼的声音,宛如神来之笔的提醒了众人。
“秦淮茹,你这就不对了,你们家都这么有钱了,你们还让我们给你们捐款捐物,你这是欺负人呀。”
“就是,简直太欺负人了。”
“什么欺负人,我们积攒的行不行?”
贾张氏喊了一嗓子。
这么多钱。
亮瞎了贾张氏的狗眼。
贾张氏就一个想法,这个钱要留下,只要留下这些钱,棒梗就可以娶媳妇,他贾张氏就可以抱孙子,贾家也就有了后续香火。
“积攒?”闫阜贵把账给贾张氏算的清清楚楚,“贾张氏,你说说怎么积攒这么些钱,我们大家伙都好好学学,你说的话有人相信吗?”
“是不是她们隐藏财产了?真要是这样,她们的身份可就不对了。”
何雨水的话。
吓得贾张氏浑身好一阵哆嗦。
不嘴硬了。
“这些钱是傻柱接济我们的钱,看淮茹不容易。”
贾张氏的本意是通过傻柱转移人们的目光。
谁让我儿媳妇有本事。
你们要是眼红。
你们也找个像我儿媳妇这么能干的寡妇。
老虔婆还得意了起来。
只不过贾张氏没想到她这番话也为贾家家破人亡留下了隐患。
“贾大妈,你说这三千多块都是我傻哥的钱,不对呀,我傻哥哪有这么多钱。”
何雨水又在挖坑。
她猜测贾张氏一定会踩坑。
果不其然。
“雨水,这钱就是傻柱接济我们的钱,工资是工资,你傻哥不是还出去接私活嘛。”
“这么说都是我傻哥的钱?怪不得我傻哥没钱,怪不得我何雨水没钱吃饭,合着我傻哥的钱都到了你们贾家人的口袋。”
“你可不能这么说傻柱,傻柱看我们家淮茹一个人养活我们一家五口人不容易,好心帮扶了几年,又是工资,又是接私活。”
秦淮茹忽的泛起了一股无力感。
她知道贾张氏在甩锅。
可这么甩有意义吗?
一点意义都没有!
它只能加重贾家人吸血傻柱的罪名,促使王主任把钱还给傻柱。
这些钱要是还在贾家手中,秦淮茹也不惧怕,三千多块,就是一个月花四十块,也能维持贾家十年生活开销。
那个时候棒梗大了,小铛和槐花也大了,贾家就等于有了数份收入。
问题是这些钱要被没收。
刚才王主任都把何大清邮寄给傻柱的钱从易中海手中追缴了回去,她能放过贾家?
明摆着要把这些钱款全部拿走。
“妈,你别说话了,咱们错了就是错了,咱们孤儿寡母是不容易,家里一间房,棒梗将来长大了,要娶媳妇,小铛和槐花要嫁人,我想着尽可能的多积攒一些,对不住了,真的对不住了。”
秦淮茹哭哭啼啼起来。
真是泪如雨下。
她在尽可能的营造一种弱女子的无助形象给众人。
自己哭的稀里哗啦楚楚可怜,你们还能继续较真?
想法不错。
可王主任是个女的,她不吃秦淮茹这一套,看到秦淮茹哭哭啼啼装可怜,王主任就觉得恶心。
“秦淮茹,你要是有时间哭,还不如想想谁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秦淮茹把她满是泪痕的脸颊迎向了王主任。
骚蹄子!
何雨水心里暗骂了一句。
你秦淮茹想冲王主任装可怜就朝着王主任装可怜。
为什么还故意把自己楚楚无助的脸颊从侧面给到李副厂长。
这明摆着知道贾家不是了贾家,在提前想退路,想要抱上李副厂长的大腿。
问题是这么大的事情,李副厂长他敢嘛!
心机白莲秦淮茹与好色霸主李副厂长碰到一块,会产生什么火花?
不知道!
估计会很精彩!
“刚才贾张氏说这三千多块是傻柱接济贾家的钱,工资加私活,何雨柱与何雨水是兄妹,依着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个钱有一半是隶属于何雨水同志的,再加上何雨柱同志做的错事情,为了避免何雨水同志在发生两天吃不上饭的事情,我们街道决定将何雨柱接济贾家的三千六百一十五元全部追回,交由何雨水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