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根于土壤之中
英国伦敦北郊,有一座著名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不少英国名人。有哲学家、社会进化论者赫伯特·斯宾塞,有物理学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有作家乔治·艾略特,大文豪狄更斯的父母、妻子、弟弟也葬在这里。但是,在一位来自德国的流放者面前,他们都显得黯然失色。这位流放者,就是卡尔·马克思。
201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130周年纪念日,原本静寂的海格特公墓,骤然热闹起来。一拨儿接一拨儿访客,有着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手捧各色鲜花,神情庄严肃穆,来到马克思墓前,凭吊这位伟大的先哲。这当中,就有一群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这里,是无数志同道合者心中的圣地。
长方体的大理石墓碑顶上,青铜铸成的马克思头像,睿智的眼睛正深邃地注视着前方。头像下方,用英文镌刻着那句声震寰宇的呐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墓碑下方,一束束或鲜艳或枯萎的各色花,静静地诉说着对伟人的敬仰和思念。碑文上写明,先于他安葬此地的,是他的夫人燕妮、大女儿和外孙。他的二女儿和二女婿,后来也葬于此地。
整个墓区,马克思的墓显得格外伟岸醒目,这是英国共产党1954年11月重建的。重建时,各国共产党纷纷捐款,中国共产党也曾慷慨解囊。
在马克思墓右前方,约六七十米处,还有一块碑石。从碑文中可知,这里是马克思的原墓。参加马克思葬礼的,只有寥寥11人。另一位伟人站在他的墓前,用低沉的声音说:马克思是一位天才的革命家,是世界上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人类将永远不会忘记。
说这话的人叫恩格斯。恩格斯就像是一位伟大的预言家。这番话,当时未必有多少人相信,但之后的100多年间,却一再应验。
在新千年来临的前后,世界各地兴起一股评选千年间的名人和大事的热潮。英国的4次“千年伟人”评选,结果都一再印证了恩格斯的话。
199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排名第一的,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思,而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其余依次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意大利经院哲学家阿奎那、英国科学家霍金(当时唯一健在者)、德国哲学家康德、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德国哲学家尼采。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活动开始阶段,爱因斯坦的票数领先。到了后期,马克思的票数直线上升,遥遥领先于爱因斯坦。
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12.6%居于第二,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如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均望尘莫及。马克思年轻时所崇拜的黑格尔,甚至没能进入前20名。
100多年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不仅改变了几十亿人的思考方式,也改变了几十亿人的生活方式。
2003年7月,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旗下的《图书》杂志,在其7—8月合刊中,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在入选的20本书中,非美国人的著作仅有3本,分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共产党宣言》改变的,岂止是一个美国。在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力量,像《共产党宣言》这样,改变了全世界!
《共产党宣言》从发表迄今(2021年),虽然已有173年的时间,但它所发出的光芒,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减。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犹如星星之火,在世界各个角落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即使在中国浙江省中部的一个偏僻小村里,也曾燃起一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