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慧交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1 智慧公路主要建设内容

智慧公路是智慧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美国交通部开展了15项有关自动公路系统(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AHS)的研究。该系统通过安装在道路上和车辆上的传感器收集信息,并将信息提供给计算机控制系统来实现车辆自动控制驾驶[10]。AHS的概念主要包括自动驾驶、合作协同、基础设施支持和管理控制四个阶段,并具有位置保持、车道变换、拥堵缓解和流量控制四个主要功能,四个功能在AHS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11]。基于AHS的智慧公路框架如图7-1所示。

美国的AHS项目研究给出了智慧公路建设的基本框架。我国交通运输部在“十三五”期间,通过试点的方式部署了一系列智慧公路建设实践探索,重点关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基于车路协同的交通运输管理和控制等领域。本书主要基于试点内容及取得的成果[12]-[16],总结我国智慧高速公路主要建设内容。

图7-1 基于AHS的智慧公路框架

我国智慧公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公路应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三大部分,如图7-2所示。

图7-2 智慧公路主要建设内容

智慧公路主要建设内容按照感知、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和决策服务等层次划分[11],如图7-3所示。

图7-3 智慧公路主要建设内容结构层次

7.1.1 智慧基础设施

智慧公路基础设施以支撑智慧公路运营、管理服务的基础设施为主,包括公路运行监测、多网融合通信、数据中心、应用支撑平台等。

1.公路运行监测

公路运行监测通过采用路侧设备采集信息、辅以移动终端/车载终端采集信息及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公路管理、气象等部门共享信息等多源数据融合的技术路径,实现高速公路实时状态信息获取,为公路运营、管理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包括公路主体及附属设施监测、视频图像监测、交通状态监测、车辆状态监测、公路气象环境监测等。

2.多网融合通信

多网融合通信指构建交通网沿线全覆盖的通信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5G-V2X、4G LTE-V、DSRC、Wi-Fi等局域无线网络,以及4G/5G等广域无线网络),以及未来卫星通信网络,实现广覆盖、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网络通信服务。高速公路融合通信主要分为路-路通信、车-车通信、路-中心通信、车-中心通信等。

3.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用于汇聚智慧公路监测数据,完成数据分析与处理,用于智慧公路应用支撑平台和各业务系统。数据中心具备边缘计算能力和中心计算能力,边缘计算是通过车路协同系统实现路测与车端实时数据交换,中心计算可分析处理中心数据,提供基础类模型、业务类模型、综合类模型等分析结果。其中,基础类模型包含但不限于设施设备性能评价、公路网交通需求预测、公路网短时运行态势分析、公路网交通风险分析;业务类模型包含但不限于公路养护管理、应急指挥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公路收费管理;综合类模型包含但不限于公路服务评价、资产综合评价、公路网供需平衡分析、中长期收支计划、公路网运营评价、公路网应急能力优化[14]

4.应用支撑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基于一体化的智慧公路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的通信协议,为实现信息共享、应用系统功能、业务协同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包括应用中间件、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公路基础设施资产数字化管理、视频管理系统、交通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实时交通仿真系统等。

7.1.2 智慧公路应用体系

智慧公路应用指实现公路运营、管理的各项服务,主要包括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出行服务、智慧服务区收费服务、路政管理、公路养护、车路协同支持等。

1.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

公路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包括运行评估、运行预警、运行控制与应急处置,具体是指根据公路运行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对公路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预警,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和诱导控制指令,及时向管理部门、求救部门和社会发送求救指令或道路交通信息。

公路交通控制主要指车道级控制,主要包括主线控制、匝道控制、匝道分合流控制。其中,主线控制是指根据主线交通流量或突发情况,实现含应急车道在内的单个或多个车道开启/关闭功能,以及分车道可变限速信息发布功能;匝道控制是指根据主线及匝道的交通流量或突发情况,实现匝道关闭/调节功能;匝道分合流控制分为分流诱导、合流警示,具有道路轮廓强化显示模式和行车主动诱导模式[14]

应急处置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车路协同等技术,快速发现事件,精准定位,自动对公路时间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并自动生成控制策略和调度指令并实施发布,快速匹配和有效调度应急人员、车辆和资源。

2.出行服务

提供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等不同阶段的出行信息服务,为行车用户及时提供综合路网服务。内容包括公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信息、交通运行状态信息、气象信息、交通管控信息、安全辅助驾驶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等。提供方式包括智慧情报板和互联网信息发布两种手段。智慧情报板是在传统可变情报板的基础上,提供文字、图形、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发布形式。互联网信息发布是指通过信息查询终端、微信短信服务平台、互联网网站、第三方导航软件等互联网手段,为出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智慧服务区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各类智能终端,为社会公众、管理人员提供高速公路服务区智能化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智慧停车、集约型灯杆、智慧餐厅、智慧厕所、智慧垃圾桶、新能源充电、综合信息发布、综管平台等[16]

4.收费服务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系统是指提供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服务,实现高速公路主线自由流收费。或者现有的收费系统融合移动支付,即不改变现有收费系统,在MTC出口收费车道安装扫码终端并连接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移动支付系统。或者采用“车牌识别+手机APP”的模式,实现用户的自助绑定车牌和自动支付,从车辆到达收费窗口到完成支付,车主不需要任何动作,可大大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5.路政管理

路政管理主要实现路政巡查、路政内业、路产路权、行政许可、超载超限管理等功能,以信息化手段提升高速公路、公共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行政管理水平。其中,超载超限管理主要包括超限运输运行管理、跨省大件运输并联许可、治超综合分析评价等功能。

6.公路养护

利用各种先进传感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实现智能化实体资产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运行、养护、改扩建等全过程宏观管理,实现公路整个寿命周期内一切与建设、维护、管理有关的养护费用最低。

7.车路协同支持

结合自动驾驶对高速公路设施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建设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支持自动驾驶的标志标线、支持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设施。

7.1.3 信息安全

智慧公路建设的公网+专网、车路协同路测设备终端、机电系统设施,以及管理应用、服务应用、基础支撑等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能力,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三方面。其中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结构安全、访问控制、网络设备防护;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应用安全主要包括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