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年前的春天,我结束了东南大学的学生时代,桀骜不驯充斥着年轻生命的每个毛孔,带着浑身的激情与冲动,我来到深圳这个盛产奇迹的城市。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华为坂田基地大门前,我犹如离开天空的一滴雨露,在向大海寻求一声召唤。
那时的深圳,还只有罗湖、福田比较繁华。在华为坂田基地与南山之间,还是杂乱的建筑、青翠的果园,是野草和丛林。时间如流水,我从一个最基层的员工升职到华为公司高级主管,然后在其他大型上市公司顶层岗位继续拼搏。我见证了华为从一个追赶者一步步走到行业顶峰,经历了深圳快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荒草萋萋的土地上长出了世界著名的大企业,果园和林地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这一切是由千千万万背井离乡的人们点滴铸就的。再回首时,他们和我一样,都拥有新的文化名片——华为人、深圳人。
同样与我们一起成长的,还有我们伟大的国家。过去30年全球最显著的经济特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4亿人口全面脱贫;中国经济总量先是超越德国,然后超越了日本;中国加速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力量,“金砖国家”经济体量和实力不断壮大;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成为产业本身,并和高科技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变。
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全球知名企业,甚至全球500强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突破西方传统优势企业的垄断,历经千难万险,绝地反击。它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探索,是今天中国以及全世界经济活动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天中国企业和全世界企业家正在学习的重要经验。著名企业管理学家黄卫伟的“华为管理三部曲”——《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为纲》,是华为30多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总结和提炼,是其从无到有再到强大,在挫折和逆境中,在克服千难万险、历尽千辛万苦的实践和探索中,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总结和智慧沉淀,也是任正非人生观、社会观、宇宙观的总结。“华为管理三部曲”是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崛起的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是中国企业家群体和管理学家对企业经营管理探索的共同智慧结晶。“华为管理三部曲”为代表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家的学习对象;还有字节跳动、腾讯,以及成功从传统制造业转身为现代化高科技公司的海尔、美的等,这些公司探索出来的管理经验,都成为准企业家和企业家甚至组织社会学的重要学习材料。实际上,它们的管理经验不仅中国企业在学习,日本、德国、美国等这些曾经产生了丰富管理思想的国家的企业家,今天也都非常重视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学习和研究。我曾经与西门子、佳能的董事会交流,他们认为,当今任正非堪称世界级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老师。
虽然很难确定企业是先从哪个公司和哪个地区开始的,但可以确定的是,资本主义是从西方开始并且兴盛的,它快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社会的整体进步,西方现代化企业对于全球和全人类的贡献是不争的事实。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正是根植于此,也因此有着西方社会制度的明确特征:资本驱动着社会的发展,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的唯一目的,社会财富极度集中,量级分化严重等。
中国历史是一部璀璨的管理史,更是一部创业史,一部组织建设与治理的伟大历史。在这种文化、这种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也因此有了自己独特的形象。中国企业家不仅善于学习西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更加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促使他们奋不顾身,快速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美的、海尔这些企业,都是从艰难崛起,不断凤凰涅槃,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一批有着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探索之中相互学习和支持,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管理流派。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基于国家安全稳定的环境、良好的国家治理政策,如果试图解答中国企业为什么成功,中国企业成功的关键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就要回答以下最为基本的问题:
(1)企业最根本的三个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去?
(2)企业如何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如何保持长久的活力,以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3)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家在各个阶段承担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4)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是什么样子?决定企业周期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今天的中国企业大多数还处于创业代企业家执政时期,或者正处在由创业代交棒给第二代职业化企业家的过渡时期。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文化系统以及经营管理之道,是建设优秀企业甚至卓越和伟大企业最终的条件和物质基础。企业家卓越杰出,企业就会有非常好的表现;企业家缺少格局境界,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就会遭遇困境。企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有着一些基本文化共性,只是表现为由不同事件触发而已。华为是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阿里铁军”体现了阿里巴巴文化的神韵,还有腾讯的用户为本、海尔的服务文化和质量文化、美的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文化等。企业的组织运作和经营管理,最终是企业家关于世界认知的探索与实践,而在这些认知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企业的文化系统,当企业家完成了这种文化系统的建设,企业就进入了成熟稳定阶段。
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大致是这样的路径:创业者捕捉到机会开始事业,招兵买马建设团队并且奋力拼搏,企业快速成长且规模化;创业者转身为企业家,探索企业经营管理的道路,企业由创业型公司转身成为现代化企业;企业家的精神与思想融入企业,形成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企业文化。现代化的规范企业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企业家带领创业团队和企业经营核心高管团队,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经验并提炼,形成了有着系统、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论的企业家。
(2)有自觉实践和推行企业家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论的核心管理团队,并且不断给这套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注入新的力量、新的认知,使得以企业家为核心创立起来的经营管理方法与时俱进。
(3)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经验和智慧,吸收从外部学习到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经验,在组织内部进行推行普及,成为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准则和判断依据,从而建立起系统的组织文化。
文化是一个组织生存的方式,是组织思考和决策的逻辑,是组织的行为本能和精神生命系统。没有完成文化系统建设的企业,就还没有建设完整的精神生命,还是在创业阶段,企业是企业家拽在手中的风筝,还不能够自由飞翔,也就无法离开企业家对企业的亲力亲为。
我清楚地记得入职华为的情景,深圳的天那么蓝、阳光那么明媚、空气那么清新,朝气蓬勃的华为人从在火车站出口接我们,到安排交通,再到引领我们到西丽培训中心入住和入职,一切都是那么专业认真、自然真切。然后到华为刚建成不久的百草园,开始入职培训,在安装客户机器与调试之中又是将近九个月的培训。我由一个懵懂的校园人,迅速变身为职场人,进入紧张的作战状态:安装机器、打扫机房、搬运器材、安装软件、测试系统,常常在凌晨给机器打补丁,笨拙地应付和处理各种复杂场景,不时向同事、主管甚至客户求助。那一个月的培训,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文化培训,不仅帮助我实现了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身,更是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一年大队培训、在岗导师指导、同事们帮助,奋斗的文化、狼性的团队精神与锐敏,专业化、精益求精、独立自主、一切皆有可能、以客户为中心、团队合作、持续学习,先是成为行为习惯,然后成为思维方式。今天研究文化以及进行文化建设探索,我对华为文化中自我批判的真正内涵和无尽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在华为的岁月,虽然走上了高层管理者的岗位,其实那时并没有悟到自我批判的神韵。在离开华为后,在企业更高的管理岗位上,在解决各种复杂挑战的业务场景之中,我才真正领悟到自我批判的精髓。一个人如果没有将组织的成功当成自己的使命,没有坚定的志向,对自我批判很难有真正的理解。
离开华为的这些年,和很多从华为退休或者辞职的同事们交流,问他们对于华为理解最深或者收益最大的是什么,大家无一不认为是华为的文化。和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离职的员工交流,也无一不认为是公司的文化影响了他们,甚至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和很多企业的高层交流,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华为人,他们说因为华为人身上有些特殊的东西,不需要管理,自动自发地奋斗,勇于担责,敢于担当。依稀记得2003年左右,华为发给每个员工一本《把信送给加西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但我自己的认知里,这本书给我上了人生重要的一堂课,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奋不顾身地完成目标。
文化静水流深,推动企业发展;文化春风化雨,助力职业人生。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意义,企业家渐渐有了认知,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家和职场人来说,还是非常肤浅的,甚至认为是很虚的东西。再往外看、往远看,去看那些伟大的企业,大家会感叹这些企业拥有伟大的文化。但是审视自己的组织、看自己的事业时,人们就会被具体业务所影响,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不知道企业文化对自身的要求,以及自己在企业文化中的角色。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理念,是美好的想法,无非就是让员工多为公司干活,企业家和资本方获得更多收益。大部分企业家和企业高层领导还没有开始企业文化的建设,更不知道如何用企业文化建设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些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老板的思想和理念。
企业经营管理是人类最为复杂的课题之一。随着人的要素更活跃,资本的要素更活跃,科技的要素更活跃,生死存亡的竞争压力让企业一直生活在恐惧中,担心随时会被颠覆或者因失误而衰落甚至死亡。企业经营管理最复杂、最艰难,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是跑步上岗,在快速创业中成为企业经营的领导者和核心管理者,来不及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认知和构建自己的能力体系,也没有良好的方案去达到该目标。
企业快速成长,规模快速扩大,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家和核心高管为代表的企业人,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通常来不及快速跟上企业发展的节奏。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企业经营管理也就越复杂,企业家和核心管理团队就越是要超越个人成见,放下单打独斗或者单兵作战的做法。企业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认知、思维和判断的原则,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当前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深切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角色和重要意义,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典型的企业有华为、阿里巴巴、海尔等。过去几十年,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无不有着巨大生命力的文化系统。
(2)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有一定意义,开始学习外部经验,探索企业文化的角色和意义,并对组织文化进行梳理、提炼,思考如何系统地建设企业文化和使用企业文化。
(3)对企业文化基本上没有认知,或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风格,文化是虚的东西,是挂在墙上的标语等。
中国是世界上企业群体最多的国家,远超其他国家,这不仅是中国市场经济规模、中国政策引导决定的,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就是中华民族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有两个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市场规模庞大,且有着极大的纵深,中小企业的创立和生存相对较为容易;因为企业数量过于庞大,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企业多得多,特别是大企业间竞争激烈。随着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国际竞争变得非常激烈,很多企业在早期就必须面对全球化的客户和全球化的竞争。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特征,中国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中国企业也必然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和国际上其他大企业的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企业如何大范围赢得国际竞争?这需要一个完全和西方不同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体系,如果这个理论体系存在并且被运用,中国企业未来要在全球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就能够更加有保障。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如何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更好地推动企业成长,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课题。
参与起草《华为基本法》的“人大六君子”,大多在日本、美国等地留过学,他们用西方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滋养了华为,在企业家梳理企业经营管理构架上给予了巨大帮助。然而,因为那个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体系大多来自西方,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给出的企业治理的西式构架。学院派教授们毕竟没有亲身参与到事业之中,没有经历过企业早期的生死考验,所以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着先天的不足。在完成《华为基本法》起草之后,彭剑锋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究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以及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帮助和支持企业的发展。
陈春花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建设实践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她在吸收埃德加·沙因等西方企业文化管理大师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过去中国企业发展的实践,推出的《企业文化塑造》《从理念到行为》《高成长组织与企业文化创新》等系列丛书,为今天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至于企业文化的本源、成因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动机与作用机制,特别是企业家与核心高管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强劲动力,还需要中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输出更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
企业文化是通过影响人的思维、行为,来影响和促进每个人在组织中工作的效率、质量,从而提高他们创造价值的能力。萨提亚·纳德拉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期间,为了让微软重新回到过去的辉煌,他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回微软曾经的那种创新的企业文化,找回微软的魂。
企业文化是如何影响企业的?
企业是一个以人为基础的组织,和人的系统性有着相通的地方,又一定程度上有着更为高级和复杂的地方。和朋友们交流,他们或是企业家,或是投资人,或是多年的企业高层领导,大家都谈到了同一个话题:有一种力量在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和结果,那就是文化。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文化系统,决定了他有什么样的一生。
企业是以人为核心构成的组织,企业和人一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中有的成为企业的本能,有的成为企业的“德”。厚德才能载物,深沉厚重而又融合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才足以支撑企业卓越经营。企业文化从以下这些方面影响和推动着企业:
(1)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与各级主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决策依据,是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判断依据,是企业的思想、习惯和本能。
(2)企业文化是公司战略的基石,战略是公司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文化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场景。文化没有完成建设之前,战略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景,企业家制定战略的过程,就是创立文化和推行文化的重要过程。企业文化建设完成之后,文化就成为战略的基石,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就会逐渐科学化和高效率。
(3)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文化是土壤,管理是种庄稼。是土壤决定着庄稼,而不是庄稼制约着土壤。
(4)企业文化是组织领导力的核心内容,文化是领导力发挥作用的内涵,领导力建设又推动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并且赋予它新的内容。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德,企业能力是企业的才。没有系统可持续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德就无法建立,企业就不能载物,必然走向衰落或衰亡。最近,一些知名企业和风光无两的独角兽一夜间被社会所唾弃。这些企业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大的公关能力和融资能力,然而最终还是发生了悲剧,看上去是时不我与,机会不好,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基底不厚实,缺乏对大事业的承载。如果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再深入进去,就是企业自身的文化系统有大问题。一个人的肩上扛着自己,便是一日三餐;扛着家庭,便是家有余粮;如果要走得更远,要建设一个企业,要成就一番事业,他肩上扛的就是行业、国家与社会,那么企业家个人的文化系统就必须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必须从个人、家庭和小团队中跳出来,到无限的人群中去。
唯有厚德载物、我将无我,才能真正深切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奥妙和精髓。
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来说,企业是人的集合,以人的特性为基础运作,但又必然有着超越人的特点。人最为核心、最为底层的力量,又会成为企业比较表层和基础的东西。把企业看成一棵树,企业经营管理就像树的干和枝叶,企业的文化系统就是树的根系,两者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而种子就是企业家精神,一旦时机成熟,企业家精神破土而出,变成树苗,逐渐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地面上的树,而植物学家研究的是地面下的根系,要从根系上和环境上努力让树成长得更好。企业家要认识到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企业文化系统,才可能实现让企业基业长青。
经营指标后面的支撑是什么?企业存在的最终价值是什么?人在组织中是如何相互协作和形成合力的?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化竞争中胜出,最终成为全球经济的领导力量和主导者?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西方企业的经营管理最为本质的差异是什么?不断追问你会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值得深入探讨。如果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催生出过去时代的西方企业经营管理体系,那么今天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又会推动着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朝着什么方向演进,甚至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管理原理?
依靠个人电脑业务与传统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微软,曾经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并且长期占据榜首。然而,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微软的传统业务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开始进入漫长的衰退期,迷失长达10年之久。外部威胁带来巨大内部矛盾,山头主义和不信任感侵蚀着微软。当纳德拉接任微软CEO时,他把修复微软的文化、重新找回微软的灵魂作为首要任务。他认为CEO中的C应该代表文化(culture),使命感和文化是公司发展的两大支柱,对任何机构、组织来说,这两部分都是持久性支柱。当人们讨论为地球上的每个人、每个组织赋权以取得更多成就时,这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必须在做出每个决定、开发每款产品以及与客户相处过程中抓住本质,“能够让我们始终如一地做到这一点的就是文化。这就是我说我们需要创造必要条件,通过改进文化实现我们使命的原因,即便设计的文化不像你要实现的部分目标那样”。纳德拉接替鲍尔默五年后,微软重新回到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行列,成为全世界资本市场和客户的宠儿。
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应变的文化,始终跟随时代变革不断创新发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自以为非”,每个人都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重塑自我,并根据外部的变化来改变自己。在推进“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过程中,海尔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业文化,搭建了机会公平的空间与平台,鼓励员工成为创客,以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创新,持续颠覆。哲学家康德指出: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海尔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企业能否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在于人,必须让员工成为创业的主体。在海尔,文化不是一种工具,而是变成了一种精神。一般企业是通过某种方法让员工认同文化,海尔则提倡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让其从被动方变为主动参与方。海尔的文化价值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演变的。张瑞敏曾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的价值观也体现了这一点。以海尔的创新文化为例,它在每个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早期海尔的创新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如今海尔提出开放式创新,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所以说海尔文化是动态的,是不断优化的。
一位杰出企业家,一定是将创立自身独特的、符合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事业的重要内容,他一定深刻理解,他所创立的企业文化必须成为组织思维的习惯、生存的密码,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精神生命,才进入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轨道,事业才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期。在创立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文化,并且建设成熟稳定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家一定在苦苦探索下面这些问题:
(1)企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去?
(2)如何通过管理能力建设和组织变革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如何制定合理可靠的战略,并保持战略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4)吸引优秀人才、激发人才、成就人才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就是形成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并且有效使用企业文化。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文化的力量,企业拥有这样一种力量,就会有源源不断、自动自发的深层竞争力。企业的表层是产品和服务,产品服务能力源自战略和管理,而战略和管理的源头就是企业文化。
文化就像长江之水天上来,它日夜奔腾不息,养活了鱼儿,浮载着船只,哺育了两岸的人们。企业文化成熟了,企业就拥有了自我前进的力量和惯性。这种文化惯性的建设,必须是企业家亲力亲为,是长期持续、巨大艰难的任务,是核心管理团队长期的践行。一次的雨水冲刷不出河流和平原,只有经年累月,才能够冲刷出大河大江,才能拥有奔腾向前的力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要成为组织的一员,要在组织中生存,就必须遵循这种规则。就像人们在水中,就必须遵照游泳规则,就必须懂得水性,运用水性,否则就会被淹死。文化是企业的道,是企业家关于事业思考的纲要,是战略的基石,支撑战略制定;文化决定着企业家事业的底层原则,决定着公司的政策和制度、公司的治理方式和组织构架等;文化也决定着企业家和核心团队在组织中的领导和管理风格。文化是人力资源选、用、育、留的原则,员工从面试到入职,到在组织中的发展,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优秀企业在经营指标背后一定有其逻辑,这就是企业文化。卓越企业更是有着领先的、科学的、系统的企业文化,伟大企业一定有伟大的企业文化。一个华为员工在离开华为若干年之后,依然会对过去在华为的故事津津乐道,其语言、行为、思维被深深打上了华为的烙印,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文化不仅影响着员工在职场的行为、思维,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与职业习惯。
人是由物质的有限性和精神的无限性构成的,企业是由生产要素的有限性和企业文化的无限性构成的。是人类的精神让世界文明如此璀璨,也是企业的文化让人类文明更加辉煌。“对我来说,文化就是一切。”微软总裁纳德拉对文化的认知,为企业家探索基业长青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和借鉴。1998年,任正非给《走出混沌》定稿时加上了一句话:资源总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伟大的企业家在思想上是相通的。
雨声潺潺,我望向窗外的热土,每个写字楼里都孕育着文化的种子,牵引着街头的人潮奔向四面八方。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还有千万如曾经的我一样,刚刚毕业、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像无源之水,在迷茫中敲打着每一扇门窗。作为企业人,我们有义务鼓而呼之,让他们听清时代的召唤,让这千万雨滴汇聚成奔向海洋的暖流,这片海洋将会更加温暖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