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经济1989-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问题与“三项过剩”的开始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问题

关于如何梳理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影响,1994年度的《经济白皮书》将其分为两部分进行说明,一部分是同期性影响,另一部分是后遗症性影响。

所谓同期性影响,是指伴随着资产价格回落而产生的影响,典型的有前面已经说到的“逆资产效应”和企业活力的衰减化等。这种同期性影响与伴随资产价格上升期的正面影响一样,在资产价格回落时期完全倒过来,呈现出相反的对称性影响。

所谓的后遗症性影响,是资产价格下跌结束后依然持续对经济起负面作用的、仅出现在资产价格下跌之后的非对称性影响。其典型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被破坏。

泡沫经济时期资产价格通过担保价值增加而上升,企业的借贷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时,企业对风险的接受度增强,开始迈进平时不会冒险出手的高风险事业领域。其结果就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两方都开始膨胀。这时,泡沫破灭、资产价格回落、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瞬时蒸发,而负债方却无法减轻负担。因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被损坏,在金融机构中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债权。而且,以这些债权为基础投资的高风险事业,在泡沫破灭时其核算结果也变得极不可靠。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使日本经济深受其扰的不良债权问题也由此产生。

围绕不良债权,第一部分所论述的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有许多本应该提及的事件,但是为了便于叙述,这一内容统一放在第二部分第四章进行论述。

“三项过剩”的开端

第一部分以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为对象,之后使日本经济深受其苦的“三项过剩”也始于这个时期,“三项过剩”就是指债务过剩、设备过剩和雇用过剩。

债务过剩指的是不良债权问题,其基本机制已经说过了。设备和雇用的过剩指的是,在日本银行发起的短期企业观测调查中,从生产设备判断和雇用人员判断两个方面来看,1991年初设备不足、劳动力不足的企业占比较高,但随着泡沫破灭,景气式微,转眼之间设备过剩和雇用过剩的企业占比增多。设备和雇用的过剩状态为此后日本经济发展埋下祸根,这种过剩状态直到2005—2006年才消弭,中途统计中断,所以无法进行连续比较。

设备和雇用处于过剩状态时,尽管经济好转,企业的设备投资仍然很难增加,雇用情况也很难改善。这种胶着的状态长期持续,景气的波及效果被减弱,经济因此走向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