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金融崩溃还是来了
这些影响立刻就通过消费和经营收紧(比如调整雇佣)的数据显现出来了。日本内阁府的消费者意识调查显示,从1997年12月起,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大幅降低,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消费暂缓行为。企业的业绩判断和雇佣过剩判断等,也是从1997年末突然开始恶化的。进入1998年,雇佣调整的新闻开始变得多了起来,失业率也确实在渐渐升高。对金融不安渐渐转变为对雇佣的不安及以对破产的不安,整个日本开始进入“不知其深浅”的心理萧条状态。1997年至1999年,不寻常的三年就是这样开始的。日本这三年的经济异常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济史上也是首次。1998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1.1%,这也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日本经济出现的第一次负增长。另外,国内生产总值的“三驾马车”——国内消费、设备投资和出口的数据与上年相比都在下降。就连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的1973年,消费指数还与1972年持平,出口还增加了。这些事情都是史无前例的。
1998年,日本以外的国家同样也危机四伏。1998年8月,世界大国俄罗斯爆发了财政危机,突然罕见地宣布无法按时偿还国债。紧接着,巴西也出现了危机。受此影响,染指俄罗斯金融市场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大型对冲基金遭受了巨大损失。由于对冲基金在全球各种各样的资本市场织起了投机之网,一旦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所形成的连锁反应将波及全球,美国联邦储备制度理事会紧急出面救助。这对美国政府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在此之前美国一直反对日本式的政府救助行为。半年前的1998年2月,日本为了消除金融不稳定,通过了《金融安定化法》。日本政府准备投入公共资金30万亿日元,以便搭建起国家层面的救助框架。在世界金融市场危机频发的时刻,可以说日本的这次准备太及时了。
1998年11月,8家商业银行表明了申请政府资金投入的意愿。而另一方面,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1)分别在1998年11月和12月因无力支撑而被政府收归管理。此前都认为不可能倒闭的日本大型银行,也在北海道拓殖银行破产后接二连三地倒闭了。1999年,被特许发行金融债券的日本兴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富士银行以及第一劝业银行合并经营。紧接着,住友银行也发布了和三井樱花银行合并的消息,这预示着日本银行界重组的时代即将到来,事态变得异常严峻。这样的状况演变为金融崩溃只是时日的问题了。
金融业的崩溃给日本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1998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1.1%,这是继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二十五年来的首次负增长。1998年,日本企业整体的营业利润率跌到1.8%,这是平成时代这三十年中最低的一年。当期净利润出现了5 333亿日元的赤字,也是平成时代这三十年中出现的最大赤字。失业率在1998年上升到4.1%,此后还在不断攀升。日经平均指数在这一年的最低点则跌破了13 000点。也就是说,1998年的土地价格和股市价格几乎是泡沫经济鼎盛期(平成元年)的1/3。平成第一个十年的结局竟是如此惨不忍睹。不知为何,在十年后的2008年,日本的企业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来袭再次跌入深渊。为何会出现十年一循环的经济惨状呢?
扣动1998年剧烈震荡扳机的是1997年11月开始的金融机构的连续破产。之后的1997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营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是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先生。不管是对于本田宗一郎先生还是井深大先生来说,不用目睹金融崩溃后日本的产业彷徨也许是一件幸事。
(1) 同为被特许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筹集放贷资金的长期信用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