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念是如何发展出来的
信念是后天养成的,并非从天而降,也不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信念的产生有其特点和规律,也有迹可循。无论是好的信念,还是坏的信念,它的出现都有隐含的逻辑,需要我们去发现。
小岚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小岚有能力,又非常自信,一毕业就进入优越的工作环境,薪资也不错,这让小岚着实骄傲了一阵子。但没过多久,她就有些郁闷,甚至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作为新人,老板让小岚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帮领导写发言稿,或者整理资料,给有经验的策划师打下手等。这让小岚有些失落,她在学校也算风云人物,经常做主持人,领导别人,不曾被别人呼来喝去。有一天,她正忙着写东西,她的顶头上司过来丢给她一沓资料说:“下班前整理出一份讲话稿,明天早晨开会我要用。”说完就走,不容分辩。
小岚看着厚厚的资料,心里憋屈,不由得生气:明明我的事还没做完,又分派这么紧急的任务,是故意为难我吧?这样一想,小岚更不爽了,她满心不乐意地随便写了一份讲话稿送过去。上司一看当场发火:“你这写的是什么?你想让我明天在台上出丑吗?”小岚特别委屈:“资料太多,时间又太赶……”没等她说完,上司就说:“行了,没能力就别找借口。去把刘总监叫来,我们加班弄。”
下班路上,小岚想起上司的话就难过,心里愤愤不平。她给好朋友打电话诉说委屈,说上司不讲道理,想辞职。好朋友说:“辞什么职?你只不过被骂了一句,还能正常下班,我一个PPT改了七八次,老板还说不行。他都威胁我今天做不好,明天就别来了呢。我还在加班,你就别生气了。”
听了朋友的话,小岚觉得自己似乎太脆弱了,被上司骂了一句就受不了了。她坐在街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静下来想:我怎么说也当过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也拿过一等奖学金,怎么就没能力了?人家改了七八次了还在改,我怎么就不能。
调整了想法的小岚继续上班,后来得到一次参与策划的机会,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同事商讨切磋,不断修改策划案。当她把最后一稿拿给上司时,上司笑着对她说:“想不到你进步挺快的,小姑娘很有潜力啊,以后继续努力。”听到上司的赞扬,小岚突然觉得上司其实是挺有想法和能力的一个人。
同一个上司,小岚对他的判断前后截然不同。一开始,她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得不到肯定,就觉得上司不讲道理。可是当她平静下来,放下负面情绪和态度,重新投入工作,得到上司的肯定时,她的喜悦情绪让她改变了对上司的评价。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很多信念都与自身经历以及对当下事情的感受和情绪有关。
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解释了错误信念产生的过程。他认为激发事件A不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直接原因,引起行为后果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即信念B,而信念B是与当下的情绪和判断密切相关的。信念的形成是一个循环作用的过程。当你尝试做某事成功时,你会感到兴奋、喜悦,这种情绪会让你继续尝试去做其他事情,而这个过程会让你产生相信自己、自己有能力的信念,就像小岚求学时的经历。但当你的尝试失败时,你会沮丧、难过,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感觉会让你怀疑自己,从而不再努力尝试,甚至得出努力无用的错误信念。就这样,经历某事,体验某种情绪,渐渐地,你就形成了某种信念,而这种信念会影响你的情绪,让你采取相应的行为。
案例中上司分派任务给小岚,是激发事件,小岚的情绪是不满、生气,而行为则是应付工作,结果将事情搞砸。引发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小岚认为上司不重视她、故意为难她的信念,这一错误认知让她做出消极应对的行为,导致被批评的结果。幸运的是小岚早期的经历让她对自己有信心,有积极的信念,她及时调整情绪,纠正错误信念,才没有陷入更大的麻烦中。
错误信念不但会让人采取不当的行为,还会使人产生情绪困扰,久而久之很可能引起情绪障碍。所以,当你面临一件事或一个人时,不能只关注眼前,还要体验情绪,看看情绪背后隐藏了怎样的信念。如果发现你的情绪包含消极的因素,就要尽快调整它,改变它,清理心中出现的不合理信念,这样你才能避免错误信念的形成,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