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人生的88堂自我控制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打破“应该……”的理念障碍

在生活中,你是否会下意识地这样说:“我应该……”“他们本应该……”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内心常常是不舒服、不快乐的。

这种“应该……”句式其实就是一种常见的错误理念,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扰,而你很难发现它的存在。在它的影响下,失望、烦恼、沮丧、懊悔等负面情绪会悄然滋生。

21岁的欣茹是一名职场新人,在进入新公司时,同事们对她都很热情友善,领导对她也是照顾有加。欣茹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不禁放松下来。

但到自己的部门报到后,欣茹却敏感地发觉女同事刘盈不喜欢自己。欣茹在业务上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想要请教刘盈,她却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很抱歉,我现在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没时间帮你。”

欣茹非常生气,但她不想在上班伊始就和同事发生矛盾,于是她按捺住自己的情绪,没有当场发作。

事后,欣茹越想越觉得憋屈,她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好好工作,用傲人的业绩打败刘盈,让她没资格瞧不起自己。

但欣茹毕竟年轻、资历浅,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够老练,没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目标”。反观刘盈,她稳扎稳打,连续完成了几个订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眼看刘盈坦然接受着同事们的赞美、领导的表扬,欣茹很失望,也很烦恼,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没心情认真对待眼前的工作……

案例中的欣茹至少犯了三个“应该……”式的错误:

1.欣茹认为自己是职场新人,所以同事、领导“应该”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但她没有意识到,无论同事还是领导都没有这样的“义务”。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完全可以拒绝伸出援手。

2.在遭到刘盈的拒绝后,欣茹认为刘盈“应该”是瞧不起自己,而自己“应该”超过她,让她感到难堪。但事实上,刘盈可能只是因为太忙才表现得有些冷漠,而欣茹以己度人,让自己的心情变得非常糟糕。

3.欣茹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就“应该”看到想要的结果,但事实让她大失所望。更糟糕的是,她还把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与“竞争结果”直接挂钩:因为没能胜过“假想敌”,她给自己描绘了消极的自我意象,并因此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就是“应该……”理念造成的恶果,它会让你无法正确地认识真实的世界,会试图让真实的世界臣服于自己脑海中已有的规则,倘若一切与“规则”不符合,你就难免会像欣茹一样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

那么,该如何破除这种错误的理念呢?你需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1.放下关于世界与他人的主观设想

是否能够清晰地区别现实与主观设想,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能够成功掌控自我和人生的必要条件。

社会心理学家罗尼·吉诺夫·布尔曼曾经这样说道:“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维护着一些‘天真的假设’,即认为世界是友善的、公平的,是安全、可控、可预测的。”

但真实的世界却是极其复杂的,也是多变且难以预料的。倘若你总是抱着“天真的假设”去生活,总是习惯从主观角度认为他人应该如何,那显然是行不通的。

比如,一位职员认为自己的上级就应该是心胸宽广、能力卓越、富有格局和气度的,但现实中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上级几乎是凤毛麟角;再如,一位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是聪明、听话、热爱学习的,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出现这种现实与设想的偏差时,你需要做的是放下那些“天真的假设”,不要怨天尤人,而是以坦然的心情面对现实,承认“并非每件事情都能如我所愿”,这样才不会让自己长时间地陷在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

2.用转变句式“我想要”代替“我应该”

除了要改造对世界和他人的设想外,你还要改变对自己的设想,避免用“我应该”句式为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否则一旦达不到目标,你就会感觉无所适从,还可能从内心深处生出强烈的无力感。

为此,心理学家建议经常使用“我应该”句式的人,尝试多说“我想要”,比如将“我应该做出更好的业绩”转换为“我想要做出更好的业绩”,后者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愿望,能够对你产生有益的推动力,而前者则有勉强自己的意味,常常会让你感到非常吃力。

此外,你还应当学会分辨生活、工作、学习中哪些因素是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你应当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可以控制的因素上,对于不可控制的因素,则要告诉自己:“我只要尽力了就行,如果结果不如自己期待的那么美好,也不必时刻放在心上。”

经常进行这样的自我理念调节,你就能够逐步打破“应该……”的理念障碍,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