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热风炉
Ⅰ 底和墙
6.3.1 安排热风炉组的砌筑顺序时,应防止基础的不均匀下沉。
基建中应合理安排热风炉组的施工顺序,避免一端受重载而造成基础的不均匀下沉。
6.3.2 砌筑热风炉的内衬前,应校核炉壳中心线的垂直偏差。炉壳内表面有喷涂层时,应根据各段炉壳的检查记录选定喷涂层中心线。喷涂层半径的允许偏差应为0~10mm。
按施工的工序交接制度,砌筑前应按炉壳结构安装的允许偏差校核炉壳中心线的垂直偏差。耐火喷涂料施工时,应按炉壳各段确定的喷涂层中心线安设半径轮杆,用以精修喷涂层。喷涂层的半径偏差愈小,热风炉围墙的砌筑质量愈有保障。
6.3.3 有喷涂层的热风炉蓄热室、燃烧室和混合室的炉墙,均应挂中心线控制半径砌筑。无喷涂层的内燃式热风炉围墙应以炉壳为导面砌筑,并应随时用样板检查砌体的厚度,其允许偏差应为±15mm。燃烧室墙应按中心线砌筑。
在大型热风炉砌筑中,喷涂层、组合砖、交错砌筑的多孔格子砖、炉墙设置垂直滑动缝等技术的采用均要求各部位的炉墙有准确的内型,而喷涂层的设置则为炉墙有准确的内型提供保障。因此,规定有喷涂层的热风炉各部位的炉墙均应按中心线砌筑并严格控制半径尺寸。无喷涂层的内燃式热风炉的围墙则应以炉壳为导面砌筑。
6.3.4 热风炉上部各段炉墙间的垂直滑动缝均应按设计规定留设。每层托砖板上的炉墙第一层砖应找平。
热风炉上部各段炉墙间的垂直滑动缝按设计规定留设,生产时炉墙就能够上下自由滑动而不互相干扰。为保证每层托砖板上炉墙第一层砖平整,可采用相应的耐火浇注料在托砖板上找平。
6.3.5 炉墙隔热层的填料应及时填充。填料顶面低于砌体表面的距离不应超过500mm。隔热层应每隔2m~2.5m平砌两层隔热砖。
炉墙隔热层的填料顶面若低于砌体表面500mm以上,落入隔热层深槽内的泥渣便难于清除,填料也不易捣实。长期生产以后,填料逐渐下沉,上部便出现一段无填料带,热损失增大。为了防止隔热层填料下沉后无填料带集中在上部,应每隔2m~2.5m平砌两层隔热砖。
6.3.6 热风口及其以上各口与水平管的内衬连接处均应砌成上下直缝,并应仔细加工砖。
热风口及其以上各口与水平管的内衬连接处留设垂直滑动缝,主要是为了保证生产后各室炉墙能够上下自由滑动,不与水平管内衬互相干扰。因此,垂直滑动缝处应仔细加工砌筑。
6.3.7 热风口、燃烧口和炉顶连接管口等周围环宽1m范围内,高铝砖(或黏土耐火砖、硅砖)均应紧靠炉壳(或喷涂层)砌筑。其间不严密处应用相应材质的稠耐火泥浆填充。
热风口、燃烧口和炉顶连接管口等周围环宽1m范围内的高铝砖(或黏土耐火砖、硅砖)均应紧靠炉壳(或喷涂层)砌筑,是为了防止从该部位向外蹿火,烧坏炉壳或管壳。
6.3.8 内燃式热风炉圆形燃烧室墙与围墙之间应按设计规定留设膨胀缝,缝内应充填瓦楞纸或发泡苯乙烯等易燃物质。
内燃式热风炉圆形燃烧室墙与围墙在生产过程中温差较大,热胀冷缩不同步,应按设计规定留设膨胀缝。缝隙内充填瓦楞纸、发泡苯乙烯等易燃物质,吸收燃烧室向外的膨胀。
6.3.9 热风炉炉墙高温区采用硅砖砌筑时,应按设计规定在砌体的放射缝和环缝处留设膨胀缝。缝内应充填发泡苯乙烯等易燃物质。
因为硅砖的膨胀系数较大,因此在硅砖砌体的放射缝和环缝处均应按设计规定留设膨胀缝。砌筑时为避免膨胀缝堵塞,应在膨胀缝内充填发泡苯乙烯等具有伸缩性、灰分少的易燃物质。
6.3.10 陶瓷燃烧器可用组合砖或预制块砌筑。使用预制块时,应进行预砌筑。砌筑时,组合砖或预制块和各孔的位置应准确。砌体砖缝内的耐火泥浆应饱满,其表面应勾缝严密。
陶瓷燃烧器能使煤气和空气均匀混合、燃烧完全。陶瓷燃烧器使用预制块时,应在正式砌筑前按设计图纸预砌筑并预加工,以便正式砌筑时预制块能够接缝严密、砌体尺寸偏差较小。砌筑后,砌体表面的接缝均应用稠耐火泥浆勾填严实,防止煤气、空气互相窜通。
Ⅱ 砖格子
6.3.11 砌筑砖格子以前,必须检查炉箅子和支柱。用拉线法检查时,炉箅子上表面的表面平整偏差应为0~5mm。炉箅子格孔中心线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0~3mm。
炉箅子与支柱的安装质量不仅影响砖格子的砌筑质量,而且关系到生产安全。炉箅子上表面的表面平整偏差、炉箅子格孔中心线与设计位置的允许偏差是保证砖格子砌筑质量的先决条件,故加以强调。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6.3.12 格子砖的外形尺寸偏差应按现行行业标准《热风炉用高铝砖》YB/T 5016的有关规定验收。施工前应根据格子砖尺寸的抽查记录确定使用方案。上、下带沟舌的多孔格子砖应按高度选分配层。
为了保证砖格子的质量,施工前应对格子砖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按现行行业标准《热风炉用高铝砖》YB/T 5016验收。对于上、下带沟舌的多孔格子砖应按高度分级挑选、计算配层,以保证格子砖砌筑后砖层的平整度。
6.3.13 蓄热室中心点上的格孔应作为确定各层砖格子水平十字中心线控制线的基准,每层格子砖均应按此水平十字中心线砌筑,并应保持格孔垂直。砖格子施工中,可同时用木比尺控制砖格子。施工中应在四周炉墙内面做好中心控制线。上、下两层砖格子间的错位不应超过5mm。
砖格子从互相垂直的十字中心开始向四周砌筑,能保证格孔垂直,错位较小。砖格子施工中,除用十字中心线控制外,还可用木比尺进行控制,保证格孔垂直。木比尺两面分别连续标注纵、横两个方向相邻格子砖的中心间距。
6.3.14 第一层砖格子表面应平整。砖格孔对炉箅子格孔的位移不应超过10mm,并应清点完整格孔数和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为了保证整个砖格子的砌筑质量,第一层砖格子应预砌筑,以便掌握格子砖的实际尺寸与炉箅子格孔的铸造尺寸是否吻合。第一层砖格子表面应平整,为其上各层砖格子的砌筑打下良好的基础。
6.3.15 四周砖格子与炉墙间应按设计规定留设膨胀缝,并应用木楔固定。
砖格子与炉墙之间按设计留设膨胀缝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砖格子受热膨胀后挤压炉墙;二是保证砖格子与炉墙在生产中能各自膨胀,互不影响。施工时四周用木楔塞紧是为了防止冷态时格子砖向四周位移,保证格孔上、下垂直。
6.3.16 施工中应采取防垢措施,不得堵塞格孔。砖格子砌筑完毕后,应进行最后清扫,并应检查格孔。如果电灯的亮光能透过格孔,或者用绳子从上面放下的检查钢钎能通过格孔的全高,应认为该格孔合格。堵塞格孔的数量不应超过第一层砖格子完整格孔数量的3%。采用上、下带沟舌的多孔格子砖砌筑时,砖格子的堵孔率可不作为检查项目。
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格孔堵塞、蓄热面积减少。砖格子砌筑完毕以后,应检查格孔是否畅通并计算堵孔率,堵塞格孔的数量不应超过第一层砖格子完整格孔数量的3%,以保证必要的蓄热面积。上、下带沟舌的多孔格子砖砌筑时,有些砌筑方法需要在同层相邻格子砖间贴上规定厚度的胀缝板。由于交错砌筑,同一垂直线的格孔中有胀缝板堵塞,堵孔率无法检查。但只要在砌筑中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对周边需加工的格子砖预加工、砌筑炉墙前用胶皮等覆盖砖格子上表面,就能够保证砖格子的通孔率。
6.3.17 砖格子采用上、下带沟舌的多孔格子砖时,上、下层应错缝砌筑,砖与砖之间应按设计规定留设膨胀缝。四周格子砖宜预加工,并应按顺序编号绘制排列图。
本条文的规定是为了增强砖格子的整体结构强度。四周的格子砖可按样板预加工,编号画出砌筑图,施工时应按号砌筑。
Ⅲ 炉顶
6.3.18 砌砖前,应按炉顶孔的中心和标高确定球形拱顶砌砖(或喷涂层)的中心线。在外燃式热风炉中,宜按两个球体的中心及连接管钢壳中心确定连接管砌砖(或喷涂层)的中心线。
按炉顶孔的中心和标高来确定球形拱顶砌砖(或喷涂层)的中心线,可保证砌体与炉壳之间的膨胀间隙符合设计规定。在外燃式热风炉中,宜按两个球体的中心及连接管钢壳中心来确定连接管砌砖(或喷涂层)的中心线,能保证连接管四周砌体的厚度一致。
6.3.19 砌砖前应检查固定圈的安装质量,拱脚砖应紧靠固定圈砌筑。
为了防止拱脚砖受热后向外位移,应在拱脚砖后面设置固定圈。拱脚砖砌筑前,应检查固定圈的安装质量,确认无误以后,拱脚砖应紧靠固定圈砌筑。
6.3.20 炉顶下的炉墙上表面应按本规范表6.1.2的规定找平。
为了保证炉顶球形砌体的结构强度,炉顶下的炉墙上表面应找平。
6.3.21 顶燃式热风炉炉顶燃烧器及其环道砌筑时,应以炉顶中心线为基准,逐环控制半径和环道宽度尺寸。砌筑时应先砌外环工作层耐火砖,后砌内环砖,内外环应交替砌筑。炉顶燃烧器各处不锈钢板应铺设准确。
本条为新增条文。针对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控制炉顶燃烧器及其环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是保证风温、风压和风量等工艺要求的重要条件,故增加本条。为了保证燃烧器各环道之间的气密性,防止相互窜气,上、下环道间的不锈钢板应铺设准确、严密。
6.3.22 热风炉炉顶应预砌筑。
炉顶砌体由多种相似的砖型组合而成,砌体的砖缝厚度小。如果不采取预砌筑的方法控制砌筑质量,在狭窄的施工现场内,很难再进行加工砌筑。
6.3.23 外燃式热风炉球形拱顶与连接管的交接部位宜采用组合砖。不采用组合砖时,应预砌筑。砌筑时,该交接部位应先砌。
外燃式热风炉球形拱顶与连接管的交接部位,是整个热风炉最复杂的部分,其结构形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热风炉的使用寿命,故宜采用组合砖砌筑。不采用组合砖时,应预砌筑、预加工,保证砌筑质量。
6.3.24 炉顶高铝质(或黏土质)塞头砖及其外围1环~2环炉顶部位(含四周盖砖),宜用高温性能良好的耐火浇注料现场浇注。
炉顶合门处施工困难,特别是塞头砖及外围的1环~2环炉顶砖(含四周盖砖)难以加工,质量不易保证,采用高温性能良好的耐火浇注料代替是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