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97-2015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开拓运输方式和开采程序

2.4.1 露天煤矿开拓运输方式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开采工艺、开采程序、煤层赋存条件、地形条件和总平面布置等因素,经多方案比选确定;可按不同开采地段、开采深度和煤岩物料性质,选择不同的开拓运输方式。

我国露天煤矿一般开采范围和开采深度均较大,所开采的物料性质差异亦很大,因地制宜选择开拓运输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如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一期工程,上部黄土层采用轮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排土机开采工艺,初期采用组沟开拓外排土场,后期转为内排土场。煤层顶板以上岩石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初期采用工作帮移动坑线,多排土场排弃,后期转为内排土场。煤采用单斗—卡车—地面破碎—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元宝山露天煤矿上部第四系砂砾层采用连续开采工艺,组沟开拓,外排土场。岩石采用单斗—卡车—破碎—分流—排土机半连续开采工艺。煤采用单斗—卡车—破碎—分流—带式输送机半连续开采工艺。

2.4.2 对剥离量大、煤岩流向分散或分区开采的露天煤矿宜采用多出入沟开拓运输方式。

开拓运输方式与地形、地面总布置和开采条件等因素有关。如排土场分散布置的平庄、铜川焦坪及前河、霍林河和准格尔黑岱沟等露天煤矿,以及因货运量大及煤岩流向不相同的抚顺西露天煤矿,均采用了多出入沟开拓。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为了缩短运距,便于施工和为西区扩采创造条件,增设了东部出入沟。经验证明,多出入沟虽然增加了投资,但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4.3 开采程序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生产能力、开采工艺和采掘场特征,经多方案比选确定。对走向长度大的采掘场,在满足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宜采用分区开采;开采深度大的采掘场宜采用分期开采。

对大型煤田走向长度大的采掘场采用分区开采程序,这是国内外大型露天矿建设的重要经验,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基建工程量、煤岩运输距离和提前内排。

2.4.4 首采区位置应按下列规定经综合比选后确定:

1 首采区应选在煤层埋藏较浅,且基建工程量少、初期生产剥采比较小的地段。

2 勘探程度应高,煤质应好。

3 内外排条件应好,运输距离宜小。

4 应有利于地面工业场地布置。

5 首采区设计服务年限宜符合下列规定:

1)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的特大型和大型露天煤矿宜大于15a,中型露天煤矿宜大于10a;

2)倾斜及急倾斜煤层的特大型和大、中型露天煤矿首采区设计服务年限,宜通过技术论证确定。

6 应有利于采区衔接过渡,并应便于矿山工程发展。

首采区是建设项目的根据地,选择合理的首采区位置的目的在于减少基建工程量,提高露天矿初期经济效益。由于决定首采区位置的因素较多,应经综合比选确定。根据近年来设计经验,本次修订对近水平、缓倾斜煤层的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露天煤矿设计服务年限作了规定。对倾斜及急倾斜煤层由于煤层倾角较大,剥采比随露天降深增加较快,为此规定首采区设计服务年限宜通过技术论证确定。

2.4.5 露天煤矿采区宽度,应根据地质条件、设计生产能力、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运距和内排重复剥离量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采区宽度是采区划分一项主要参数,其合理性直接影响露天矿经济效益。由于影响采区宽度因素较多,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工作线推进速度是确定采区宽度一项主要技术指标,根据国内外生产、设计经验,不同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可参考下列指标:

(1)单斗———卡车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400m/a;

(2)单斗———铁路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120m/a;当采用移动坑线时,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100m/a;

(3)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300m/a;

(4)轮斗———带式输送机连续开采工艺,工作线推进速度小于250m/a。

2.4.6 露天煤矿采区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开采工艺和工业场地位置等因素,经多方案比较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重新拉沟过渡;

2 采用缓帮过渡;

3 采用扇形过渡。

采区过渡方式是分区开采中一项主要设计内容,其合理性直接影响露天矿经济效益,由于影响采区过渡方式因素较多,因此应经多方案比较确定。本条根据我国五大露天煤矿设计经验,提出了三种采区过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