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要素保障,夯实产业兴旺“底子”
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助推示范园产业集聚加快发展。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围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部署,指导各地示范园完善支持政策。泸州市纳溪区先后出台《关于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纳溪区“云溪人才新政”20条》《关于保障泸州市纳溪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展用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较大程度地破解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普遍面临的钱、地、人等制约瓶颈。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省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工作,积极调整省预算内投资结构安排给予支持,印发《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省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试行)》,支持示范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同时,指导各地示范园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凝聚合力”的原则,将项目资金打捆整合实现资金向示范园倾斜,共计安排省预算内资金3亿元,不断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引入源头活水。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各示范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成都市新津区打破身份、职级、任职年限等传统管理体制对干部人才的制约,实行员额制管理,明确50个员额编制,推动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广安市岳池县借助县产业协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规范化管理培训,引导建立专业合作社、基地互助机制,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78人、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16人,不断提升基地管理水平。四是强化科技支撑。聚焦科研技术创新突破,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与示范园建设紧密结合,依托科技和互联网力量,助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示范园积极加强与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产业园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致力于品种培育、种植、系列产品深加工研发等。内江市资中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40余家单位开展密切合作,建成中国·资中血橙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17个。广元市苍溪县先后开发出猕猴桃品种选育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和仓储物流技术等一大批创新成果,并陆续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