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体验中萃取案例
三环套月笔记法跳出了原书或文章的逻辑架构,先看案例。案例是构成演讲与写作的原材料,如果我们用枯燥来形容一个人的表达,往往因为他的案例不足或不恰当。
案例来源不一定是外部资料,也可以是个人体验。我们需要养成从个人经验中提炼笔记的习惯。这与写日记不同,记下的同时,你就要知道它不只是给自己看的,某一天有可能会展示给别人看。
我们可以记录内心深处恐惧或尴尬的时刻。这听起来有点难,其实任何值得一读的个人经历,都是直面耻辱并与心灵搏斗后的产物。那些自传类文学作品就以检视个人经历、提炼人生经验为核心。虽然揭开阴暗面通常会让人很不舒服,但有时我们不得不质询自己,并且要忍痛想起那些你伤害过以及伤害过你的人。如果你把这种案例视为一种对自己的告白与承认,那么通过做笔记,你就能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生命和生活。
在灯塔知行社的一次课堂互动中,题目是“在3分钟内讲一个与人生转折点有关的案例”。其中一位社友的案例令所有人动容:他读大学时,家庭条件不好,有一次实在没钱吃饭,就向同学借了200元,约好了一个月后还。但一个月后,他根本没有钱还。当时还没有手机转账,他就自导自演了一场戏,跑到学校门口的自动柜员机前转了一圈,然后告诉同学“钱已经转过去了”。
两小时后,他问同学:“收到钱了吗?”同学看着他的眼睛说:“收到了。”那一刻,他愣住了,他只是在自动柜员机前随便按了几个数,本来准备了一套设备故障之类的说辞,但没想到的是,同学主动帮他圆了这个谎。从此之后,他没有说过一句谎话。这件事就如同埋在心中的一根刺,直到那天作业展示,他当着数百人的面讲出这个故事。那一瞬间,他说自己终于释然了。所有听众都站起来为他鼓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本来就有趣的案例,也没有注定无聊的案例。如果你的案例能够唤起别人的沉思或反省,那么,即使只有几行字也具有超凡的吸引力。
你还可以回想历史性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自己正在做什么,把个人的案例融入历史之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发生了。第二天,我就出发去了成都,然后步行进入灾情最严重的映秀镇。一进入映秀镇,我就看到一片废墟上扔着各种颜色的书包,当时眼泪哗地一下就流了下来。于是,我把当时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珍贵的碎片。
我们都说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你可以做一条个人的时间线,只记录5个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历史性事件。我们总会遭遇这样的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一旦改变,就再也回不到从前,记下某一天的具体情形,尽可能多地运用记忆中的对话和感官描述,当你听到这个消息时,在哪里?和谁在一起?你可以写下所见、所闻、所触和所感,然后思考:那一天给你带来的影响;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生活的哪一方面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