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广州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开发区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说起

过沛南

过沛南:原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开发区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在1984年4月20日左右召开。我于1984年4月10日与杨资元同一天从工业系统调到外经委报到,杨资元任主任,我任副主任。去了没几天,凳子还没有坐热,就有人打电话通知我到朱森林办公室开会。杨资元还在中午专门打电话到市委组织部问当时的市委组织部部长吴晓峰,核实我开会的事情。

下午2时半,我走进了朱森林办公室,朱森林问:“你是谁?”我说:“我是过沛南。”“啊!你就是过沛南?”朱森林表示第一次认识我。他接着说:“过沛南来了人就到齐了。”我往办公室扫了一眼,除了朱森林外,还有若干人,均不认识,后来得知他们就是缪恩禄、黄瑞源、董明训、胡大任、杨献庭。

我原先并不知道有什么事,其实这次会议就是开发区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会议内容非常简单,朱森林首先讲明了请大家来的目的,就是按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成立开发区筹备领导小组,来参加会议的就要参加开发区的筹备工作。随后,会议讨论了到深圳考察的事情,大家议了一下考察的有关事宜,决定了到深圳考察的日期后就散会了。

4月29—30日,朱森林带队,领导小组的7个人,还有市委研究室的郭晓东、黄子樵共9个人乘部面包车到深圳考察。当时深圳市委书记梁湘以及市委常委兼秘书长邹尔康接待了我们。大家听取了深圳特区的情况介绍后,参观了上埗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等许多地方。从深圳回来的路上,大家对开发区“小政府”的架构进行了讨论。

回来向市委常委汇报后,我们就开始做方案。筹备总体方案由郭晓东起草,主要内容有指导思想和措施等。我和黄瑞源负责搞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后来我们把吴秉辉、吴映珠等人找来,拟了一个方案,常委讨论通过了。

开发区于1984年6月正式成立管委会,朱森林兼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到1985年7月,以后由缪恩禄担任,石安海兼副主任到1985年7月。1985年8月市委任命我、黄瑞源、胡大任3人为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瑞源和胡大任最初是分别兼任工总和商总的总经理,而我则是副主任兼秘书长。

令我难忘的是财政工作。当时开发区的计划、财政、外汇等工作由我主管,首先要考虑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朱森林每年批给开发区一些钱,但不多。我找到市财政局何造海局长,何造海给我们92万元贷款,其中46万元无息,46万元有息。这些钱怎么用?三大总公司每个给2万,加上每人一张办公桌和一辆汽车。他们就是靠这个起家的。还有一笔钱是梁灵光省长支持的。管委会成立时,朱森林同志陪梁省长到开发区,为支持开发区建设,梁省长表态,从广州市上缴的教育经费里每年返还1000万元给开发区,三年不变。此外,银行还给了2亿元贷款额度。

最重要的是开发区争取到把新增的海关税留给开发区。1985—1993年,国家对各省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相应的广东省对广州市实行“核定基数、定额上缴、增收分成”的体制,其中,海关代征进口商品税、增值税超过基数部分,再专项上缴一半,由省缴中央。对此,我们向市提出要求,希望海关税的增收全留给开发区。

开始时,市财政局认为海关关税不是开发区的,但我们认为每年人大报告中,海关关税都是列入财政收入的,按文件规定“超过基数的财政收入留作开发区”,因此,应归开发区。况且,海关在开发区的范围内,开发区的对外经济贸易为海关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最后,市委、市政府及市财政局还是把海关收入这一块纳入开发区财政收入。广州市政府和财局最后核定的开发区的财政体制为“基数上缴,增收全留”,核定开发区财政收入上缴基数为2237万元,其中海关代征进出口产品税、增值税2100万元。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开发区财政局筹建时,我向何造海要人,他给了5个干部,其中有一个副科长张廷操,其他均是一般干部,我希望能调一些骨干,未能成事。看来,对干部问题上,我还是保守,实践证明,来的5个人每个人都行,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些人,怎么使用。这些人调来后都成为骨干。另外,当时有个叫陈国祥的,是佛冈政协副主席,市委组织部叫他来找我,他跑到我家里来,说想到开发区,我问他能做什么事情,他说:“你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问他干过什么工作,他说在财局、政协工作过,我说,政协我这里没有,财局正在筹建,就来财局吧!后来,他就当了开发区第一任的财政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