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是1929年阳历10月11日。这年五六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赣闽粤三省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闽西特委组织游击战争,9月21日,红四军攻占上杭,使敌人对闽西苏区的“会剿”被击败。到了10月,毛泽东在上杭吟成《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写这首词时,已经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在闽西养病,兼做地方工作。这是因为在建军原则以及建立根据地等重大问题上,红四军内部的认识一时难以统一。部队向赣南、闽西挺进时,这些问题便充分暴露出来。毛泽东在龙岩召开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想解决这些问题。但在会上,发生严重的意见分歧,表决结果,毛泽东未能当选为前委书记。他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基层,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的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重阳节,毛泽东来到上杭县。这时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放,毛泽东面对竞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见《背景介绍》)。
上片“人生易老天难老”,这句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转变过来,引出天是无情天难老的意思。毛泽东在1949年4月里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里,引了李贺这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没有提到“人生易老”,为什么在二十年前的1929年提到“人生易老”呢?原来毛泽东在领导1949年的革命时,一切都很顺利,没有“人生易老”的感觉。在1929年领导革命,即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他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他未能当选为前委书记,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因而感到要把红四军领导到革命路线上来,是非常紧迫的任务。要说服同志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进行思想改造,才能开展革命,因而产生“人生易老”的感觉,觉得这个革命工作的紧迫感。同年12月,毛泽东说服了不同意见的同志,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对“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等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单纯军事观点”表现为:①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②以为红军的任务只是单纯地打仗;③把政治工作机关隶属于军事工作机关;④忽视宣传队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错误思想不纠正,会影响革命。作者作本诗时虽已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产生了“人生易老”的感觉,但他的革命精神还是昂扬的,所以说:“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年年有个重阳节,今天又是重阳节,看到上杭县野外的黄花竞开,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是赏菊花的节日,所以欣赏野外的黄菊花。上杭是红四军战胜攻取的地方,在这句里既有重阳赏菊的情趣,更有庆贺胜利的意味。这充分说明毛泽东虽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对革命胜利的感情还是很热烈的。
下片:“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下片联系上片,上片写“战地黄花分外香”,联系重阳节赏菊,联系“战地”的革命胜利。所以说秋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里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就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了。《秋词》又说“山明水净夜来霜”,山怎样明?黄庭坚《登快阁》说“木落千山天远大”,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就感“寥廓江天万里霜”,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
这首词,上片暗用“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加以变化,说成“天难老”,这是变化的引用格,配上“人生易老”作映衬,衬出要加紧从事革命的意义。叠用“重阳”是复叠格。在这个复叠里,含有“今又重阳”,与从前的重阳不同,不同在“战地”赏菊的庆祝胜利,含有进一步的层递格。下片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也是复叠格及层递格。这个“胜似春光”,又含有引用《秋词》的引用格。“寥廓江天万里霜”是摹状格。这首词写于毛泽东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后,但仍然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激情,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大好秋光,有极为开阔的境界,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是很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