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功:中国文化书院、中华孔子学会、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和《儒藏》
所谓立功就是“功济于时”。如果从1980年代以后三十几年的学术发展史来看,汤一介先生所进行的工作以“功济于时”来评断是毫不为过的。北京大学的李中华教授与汤先生共事多年,是汤先生许多学术组织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说过:汤先生组织能力极强,善于团结、整合力量。这是学术界的共识。1984年,汤一介先生在王守常、李中华等先生的协助下,创办中国文化书院,通过举办讲习班的方式,使梁漱溟、冯友兰等一大批宿儒重登讲台。而李泽厚、方立天、庞朴等先生,也借助这个平台,展示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中国文化书院编辑出版了许多著作,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既有余英时等人的著作,也有殷海光等人的作品。
汤一介先生的另一个社会工作是担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中华孔子研究所。学会成立前后曾得到梁漱溟、张申府、冯友兰、周谷城、贺麟、季羡林、陈岱孙、邓广铭、白寿彝、赵光贤等著名学者的支持,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其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支持。后改名为中华孔子学会,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一起是国家级的儒学研究民间团体,首任会长是张岱年先生。2004年张岱年先生逝世之后,汤一介先生接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先生接手学会之后,先是调整组织结构,确定由王中江教授和我协助汤先生的工作,并组成了包括李存山教授、张学智教授和凌孜女士等人在内的新的学会领导群体。学会创办了《中国儒学》辑刊,又与湖南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北京什刹海书院等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学术活动和教育基地的建立,中华孔子学会成为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运动中的重要力量。
当然,汤一介先生最为人了解的是他自2003年开始组织编撰的《儒藏》。按照汤先生自谦的说法,他当时已经年逾七十,进行系统哲学思考的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那么就利用他的学术见识和组织能力来进行大型的文献整理工作。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佛教和道教的文献集成工作,儒家的著作则没有,汤先生的倡议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儒藏》编撰和研究中心亦得以在北京大学成立。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结集了国内外四百多位学者,汤先生一方面要精心组织编撰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最初存在大量资金缺口,汤先生还得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积极筹集民间资金。2014年,《儒藏》一百册出版,可以说,这个宏大的工程是汤先生以生命的力量来推动的。
2010年,汤一介先生创立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当时,中国已经有以佛教为主的研究基地,也有以道教为主的研究基地,但是没有以儒家思想为主的研究基地,所以他希望在北京大学建立一个儒家研究基地。
汤一介先生构想中的儒学研究院首先是一个整合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整合在一起,共同做课题、带研究生、开设儒学课程。也就是说,要通过儒学研究院的建立把北京大学的儒学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加强研究队伍的力量。儒学研究院的开放性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学校内,而是会扩大到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儒藏》编纂力量的整合即为这样的联络奠定了基础。汤先生将办儒学研究院的目标和宗旨概括为五句话:“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遍价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