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升阶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Q3 什么是流量

我相信很多人从进入互联网开始,甚至在加入互联网公司之前,就已经听过无数遍“流量”这个词。

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人会误以为用户就是流量,流量就是用户。

但二者并不等同。流量的英文“traffic”最常见的意思是“交通”,它也有其他名词性含义,譬如:路上行驶的车辆,(沿固定路线的)航行、行驶、飞行,运输,人流,货流等。

这是早期互联网里的一个概念,它的背后有一系列判断网站健康程度和商业可能性的指标,我们常说的页面访问量、独立访客数是流量指标,用户的访问深度、页面停留时间也是流量指标。

当一个人访问了一个站点,对站点来说,这个人就是流量,但流量并不等于人,流量可以是虚假的,但人必须是真实的。

互联网里有一个观点叫作“流量为王”,这么多年它一直没有被淘汰,而且不断被进化。如果一款产品拥有大量的流量,那么它就有商业化的机会。流量越大,其优势越大,如果一款产品拥有互联网上的所有流量,那么它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互联网运营的所有理论、方法、思考方式都与流量密切相关。

在Web1.0时代,“流量为王”的代表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天然具有吸引流量的能力,因此百度和谷歌都把广告作为变现工具。

在Web2.0时代,“流量为王”的代表是电商与社交媒体。

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的代表是上两个时代的庞然大物,以及算法推荐平台。

不管以后的世代如何进化,我们只要搞清楚流量的本质,就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展开自己的运营生涯。

什么是流量的本质?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水池装有一根排水管和若干根每小时注水量相同的注水管。注水管注水,排水管同时排水。若用12根注水管注水,8小时可注满;若用9根注水管注水,24小时可注满;若用8根注水管注水,多少小时能注满?

关于流量的问题,就如同这道数学题一样。

当我们运营一款产品时,不能只关注拉新获客这一个指标,因为如果产品有巨大缺陷,就好像同时打开了一大堆的排水管,拉新效率越高,产品“死”得越快,因此,除了拉新获客,我们还需要考虑留存问题。如果产品有缺陷,就要推动改进;如果产品没问题,就要考虑留存策略。同样,不能只考虑如何把水留在池子里,还要考虑如何让这些已经留在池子里的水发挥出最大价值,这就走到了商业化的层面,也就是转化问题。

要想留住很早进入池子的水,从用户运营角度来看,要靠老客户维系和忠诚度建设;从商业化角度来看,有满满一池水可以让你去做商业化实验,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如果产品是一个容器,那么注入流量,并让流量停留在这个容器中,甚至付钱将它们留存住,就是运营人员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