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开发指南:业务场景剖析与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1 区块链扩容的挑战

在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之前,互联网货币、DeFi、Web 3.0等区块链概念的价值主张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实现。

可扩展性指的不仅仅是交易吞吐量,还有区块链系统是否能够满足数百万用户的需求。

我们来看一看将区块链推向大众所面临的三大挑战。

3.3.1.1 挑战一:保持去中心化的信任基石

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推广区块链,目前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区块链在交易处理量上比现有的交易技术还差了一个数量级。比特币网络每秒能处理几笔交易,以太坊网络每秒能处理几十笔交易——而VISA平均每秒能处理两千多笔交易。

但是,对于比特币和以太坊而言,低效是一种特色,而非缺陷!只要减少验证者的数量,就能轻而易举地加快交易处理速度。作为两大顶尖区块链网络,比特币和以太坊上大量的全节点是它们最重要的资产。因此,这就为区块链带来了强韧性,从根本上将其与现有金融机构区别开来。

另一个热门的扩容方案就是,要求每个验证者只验证一部分相关的区块链流量,而非全部流量。但这难免会引入另外的信任假设,系统所依据的博弈论基础也会变得极为脆弱。

3.3.1.2 挑战二:实现真正的隐私性

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自己转移财富的交易往来公之于众。毕竟这是隐私数据。在某些动荡地区,如果暴露自己拥有多少财产的话,就不可能愿意用加密货币来完成支付。再比如,如果付款时有可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生产或消费成人内容的人就不可能使用加密货币来代替其他支付方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此外,链上交易在不具备保密性的情况下,《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和《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之类的隐私条例,会促使普通企业从公链转向更加中心化的支付和金融中心,这会让我们这个日益无现金化的社会变回成电影里演绎的《楚门的世界》或者《少数派报告》。

谁想要财务隐私?

财务隐私合法使用案例的范围很广。事实上,财务隐私对于世界上发生的大多数交易来说可能是需要的。

例如:

  • 一家公司不想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的供应链信息。
  • 明星不想被公众知道自己正在支付向破产律师或离婚律师咨询的费用。
  • 一个家庭因为害怕被歧视,希望对雇主和保险公司隐瞒他们的孩子有慢性病症或遗传问题的事实。
  • 一个富有的人不希望犯罪分子了解他的行踪以及试图勒索他的财富。
  • 交易柜台或不同商品的买卖双方之间的其他中间商公司希望避免交易被切断。
  • 银行、对冲基金和其他类型的交易金融工具(证券、债券、衍生工具)的金融实体;如果其他人可以弄清楚它们的仓位或兴趣所在,那么此信息会使此交易者处于劣势,影响它们顺利交易的能力。

隐私性是普及区块链的必备条件。

但是在公链上很难实现隐私性,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隐私性必须是协议的默认配置。引用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的话来说,“如果隐私模型的匿名集是中等大小,实际上就只有很小。如果隐私模型的匿名集很小,实际上就约等于没有。只有全球化的匿名集才是真正强健可靠的”。

(2)要让隐蔽交易成为大家的默认选择(普及),隐蔽交易的交易费用必然要保持非常低,但是在技术上,隐蔽交易必将带来高昂的计算成本。

(3)隐私模型必须具有可编程性,因为现实世界的用例不仅仅局限于转账,还需要账户恢复、多签和消费限额等。

3.3.1.3 挑战三:达到符合预期的用户体验

现实世界的产品竞争是激烈、残酷的。产品经理都很愿意迁就用户来进行产品体验、交互的设计。用户越来越喜欢轻松、轻量的用户体验,享受即刻带来的满足感,却会无意之间忽略了长尾风险。要想驱动用户从熟悉的事物切换到新事物,这需要非常强大的驱动力,无论是利益驱动还是结果驱动。对于一些人来说,加密货币的价值主张(彻底的自主产权、抗审查性和健全货币)就已经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这些先行者或者极客很可能已经入场了。加密货币若要实现当初的承诺,其用户群体的规模就算不用数十亿,也要有数百万才行。

如果要吸引数百万主流用户,需要为他们提供符合乃至超出期望的用户体验。也就是说,必须持续不断地提供全新的功能,还要尊重保留人们已经习惯的、传统互联网产品的所有便利属性,即“快速、简单、直观且具有容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