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漫步21世纪曼哈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推荐序:爱上伍尔夫的穿越大法

于是

作家、《一间自己的房间》译者

这是一本脑洞大开的粉丝献作——献给女性文学历史上最有名的文豪:伍尔夫。

作者玛吉·吉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副主席,已创作出版了十多部作品,被提名包括橘子奖、都柏林国际IMPAC奖在内的多项国际文学奖。身为伍尔夫粉丝的玛吉·吉将这部小说视为给伍尔夫的“一封来自21世纪的情书”,用充沛的想象力让伍尔夫复活,让她在当代曼哈顿目睹了连锁书店的凋敝,体验了珍本书店里的交易,在时髦的百货商店买买买,第一次坐上飞机,重返伊斯坦布尔……

事实上,这也是一次回顾之旅——用古今对照的眼光重审伍尔夫的诸多杰作,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幕间》到《奥兰多》,每一个场景都能巧妙对应到伍尔夫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思考过的女性议题。哪怕是不熟悉伍尔夫原作的新生代读者也会产生好奇,想要一睹伍尔夫文学世界的真容,由这本书出发,链接到她的九部长篇小说和数十部短篇小说集、散文和评论集。因为“我们研读文学,并非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试图找寻新的自我——那还未得到充分表达的自我,以及别人眼中的我。就像伍尔夫说的,‘那尚未被开发的部分’。唯有文学才能做到这点。”

而对于熟悉伍尔夫的读者来说,这本小说不仅能唤起文学的记忆,更能带动出人与人的共鸣。书中时不时出现很多细节,足以证明粉丝对偶像的细枝末节都了如指掌。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细节的妙处,我建议大家花一点时间了解伍尔夫的生平故事——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1882年,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女权运动先驱。她的父母双方都曾丧偶,所以从小就与异母/异父的七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是一位很有名的编辑,也是文学评论家及传记作者,第一任妻子哈利特(Harriet Thackeray)是大作家萨克雷的幼女,第二任妻子朱莉娅(Julia Duckworth)长得很美,曾为前拉斐尔派的画家爱德华·波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担任模特,弗吉尼亚是她的第三个孩子。弗吉尼亚十三岁时,母亲朱莉娅因病去世,她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精神崩溃;两年后,同母异父的姐姐、代替母亲照顾家人的斯特拉也去世了;紧接着,1904年,她的父亲莱斯利也去世了,她只能随兄弟姐妹搬到了布卢姆斯伯里(Bloomsbury)的戈登广场。双亲相继辞世的这段时期里,她常常遭到同母异父的哥哥的性侵。

出生在这样的文艺世家,弗吉尼亚显然比同时代的大部分女性更开明。因为父亲与很多文学名士都有往来,包括亨利·詹姆斯、丁尼生及托马斯·哈代,她从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自1900年起,九岁的弗吉尼亚就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作,自创了名为《海德公园门新闻》的小周报,用词语代替玩具,倾情于自己的游戏。自1897到1901年间,她在伦敦国王学院接受了古希腊语、拉丁语、德语及历史教育,并从1905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最初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

后来,她和姐姐凡妮莎、哥哥索比、弟弟艾德里安以及几位朋友创立了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团体,在伦敦文艺界相当活跃。在他们的诸多事迹里,有一件事特别值得一说:1910年,弗吉尼亚女扮男装,和弟弟艾德里安等四人登上了当时英国皇家“无畏号”战舰,谎称自己是非洲某个国家的外交团,在舰船上受到了高规格的待遇。此事被媒体披露后,英国海军感觉颜面尽失。而经历这事的人都称赞弗吉尼亚的扮相和演技——这显然会让我们联想到她出版于1928年的惊世骇俗的小说《奥兰多》。当时,布卢姆斯伯里文化团体有很多拥趸,其创办理念时常与上流社会的迂腐风气冲突,但从回忆录来看,团体内部始终有矛盾,包括姐妹间的情感龃龉,所以,不妨说是因为凡妮莎的干预和推动,弗吉尼亚才成为了伍尔夫。

1912年,弗吉尼亚和公务员兼政治理论家伦纳德·伍尔夫结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世人最终会说,嫁给伦纳德是她一生中最明智的决定。他一直仰慕她,婚后也一直抚慰她、理解她,无论是分房睡,还是创办出版社,他都没有怨言地配合她。1917年4月24日,他们买到一架手动印刷机,霍加斯出版社就此成立,最主要的业绩莫过于担当了伍尔夫所有作品的独立出版机构。最初这项只限于会客厅的出版事业很快就占据了他们的餐厅,最后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既能以体力活儿让她消解紧张情绪,又能让伍尔夫夫妇不受其他出版社限制,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圈内人脉赚到钱,带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但经营独立出版社是很辛苦的,他们不得不从商业角度考虑选择出版物,因此,也拒绝了同样是当时最前卫的意识流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新作《尤利西斯》。

无论如何,霍加斯出版社确保了伍尔夫的文学生涯顺畅展开。1917年,伍尔夫出版了《墙上的斑点》;1919年,出版《邱园记事》和《夜与昼》;1922年,出版《雅各布的房间》;1925年,出版《普通读者》与《达洛维夫人》;1927年,出版《到灯塔去》;1928年,出版《奥兰多》;1929年,出版《一间自己的房间》;1931年,《海浪》问世;1937年,几经重写和修改的《岁月》问世。

令人扼腕的是,饱受躁郁症困扰的伍尔夫在1941年自沉于河,口袋里装满了石头。然而,这样的死法并不能、也不该让后人对伍尔夫的印象停留在悲戚中,因为她事实上是个智慧、狡黠、幽默、前卫的时髦女人,多亏了玛吉·吉,满血复活的伍尔夫在本书中充分显示了这些性格魅力。

另一位主人公也很耐人寻味。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安吉拉要去伊斯坦布尔做一次有关伍尔夫的演讲,立志摒除后人对这位女性主义作家的诸多误解和诋毁,但在现实生活中,她自己却饱受身为女性的困扰:和丈夫分居,赚钱养家,女儿叛逆,事业总还差口气。在伍尔夫的眼里,安吉拉算不算成功的女性呢?21世纪的女性有没有像她在19世纪末的剑桥大学对女学生所做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获得了实现自我、超越性别束缚的机会?她们的谈话无所不包:时尚,旅行,阶级,民主,女性自主权,女性之间有没有友谊,性,母性……

作者还刻意地将一部分篇幅留给了安吉拉的女儿格尔达。毫无疑问,格尔达代表了未来。伍尔夫是一位对经济、历史、性别等社会问题有深刻思考的知识分子,她的文学遗产值得后人不断重读,她超越时代的思想更值得一代又一代女性深思,充满想象力和行动力的格尔达就是继承和发扬伍尔夫精神的新一代。

21世纪盛行穿越时空的想象,伍迪·艾伦就曾在《午夜巴黎》里畅想重见昔日的艺术大师们的场面,现在,让我们开启新的想象:和伍尔夫同行,开始新的探险吧!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