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传统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本书对典型传统牧区——内蒙古33个纯牧业旗市的产业结构演进展开研究,探寻近70年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分析其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因素,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评价产业结构演进的效果,审视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未来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以实现生态保护、牧民增收和牧业经济发展“三赢”。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为引言,对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内容作总体阐述。第2章为典型传统牧区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依据。第3章为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首先,介绍了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的总体特征,旨在说明33个牧业旗市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典型特征。其次,对1947—2015年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历程和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综合指标测算出33个牧业旗市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探寻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第4章为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影响因素分析。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第5章为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效果评价。首先从经济角度,运用多种产业结构分析指标和方法,对产业结构进行度量和实证分析。其次从生态角度,运用主成分方法、聚类分析法及区位熵方法对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对导致环境规则效果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并反思。第6章为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建议。第7章为结论与展望。

本书是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最终成果体现,由我独立完成。在写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传统牧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将复杂特殊的传统牧区和研究内容颇多的产业结构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又受到数据、资料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故难以做到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学术界普遍将“配第—克拉克定理”作为产业结构演进的普适性规律。在过去的近70年里,内蒙古33个典型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第—克拉克”产业演进的规律相吻合。对于极具特殊性尤其是生态特点突出的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必须考虑到外部性,必须考虑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耗问题。那么,未来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产业结构演进是遵循还是偏离“配第—克拉克定理”?这是在本书中没有探讨到的地方,希望在后续的工作中,能从理论的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另外,如何评价传统产业结构理论在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的适用性,有没有更好、更适用于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究竟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模式更适合内蒙古33个牧业旗市,这些问题都将是我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本书的成果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