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本章小结
国内外学者已经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理论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策略及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挖掘和整理,为本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导引和理论铺垫。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物,产生之初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较大影响的一股力量,它一方面对中小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业务模式等产生了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又倒逼中小银行加速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质量和规模。
Eisenmann和Barley(2006)认为,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会对商业银行的稳定经营和市场地位造成不小的冲击。Irina(2009)指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能够促进银行更快进行金融服务、产品的更新和推广。谢平和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冲击,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金融”。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战略、服务思维、业务模式等方面给传统金融带来了机遇,传统金融行业要将自身传统优势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转变发展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实现转型升级,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契机,然而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机理的研究还较少,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也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深入剖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构建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是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
(1) 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行为,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于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Akerlof)在1970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柠檬市场》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2)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实行“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