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笔和线段
1.1 认识笔和线段
按缠论原文的顺序,笔和线段是在最后才出现的。本来前面的走势类型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足够,但是作为一门理论,尤其是偏数学化的理论,笔和线段的定义显然让整部理论更加完整。所以原文的后面也提出了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的学习路线,本书也从笔和线段开始。
其实在实际使用中,不用线段而使用走势类型对最小级别进行划分,更能反映走势的原貌,并且可以把握的级别更细微,但线段的优点在于其定义的明确性,并不存在走势类型划分可能存在的模棱两可的情况。
笔和线段的缺点也很明显,对于走势来说,线段的划分有着滞后性。与走势类型不同的是,线段需要被破坏才能被确认,而走势类型可以根据相关定义利用背驰来当下确认。笔的划分如果是人工在K线图上进行的话,会非常麻烦,尤其是在小级别图形中,但在大级别如月线及以上级别,笔的划分也自有其优点所在。这相当于不同的工具都有其自身的适配性。
无论笔、线段,还是走势类型、均线、指标等,都是用来分解走势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有适用范围。这范围不仅与级别有关,更与当下走势的特点有关。有些走势用笔就可以分解,而有些走势就不能用笔分解,这些都需要灵活掌握。例如,线段在指数的1分钟K线图上就可以用,但在很多个股的1分钟乃至5分钟K线图上都不适用。并且线段本被看作没有内部结构的走势段,并不能被用来分析操作,而有些走势可以用线段来分解操作,有些走势也不可以用线段来分解操作。总之,并不存在放诸四海皆适用的工具。
此外,工具本身并不一定只能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范畴。例如,分型是用来定义笔的,但分型的使用却并不一定局限于笔,还可以被用来作为判断顶底的辅助工具。一个完全熟悉理论的人在单一品种上仅仅利用高低级别的分型就可以操作得很好。
在笔和线段的章节里,由于从判断一笔到判断一个线段存在若干个步骤,并且在原文里面这些本应是以逻辑顺序出现的步骤是被打散的,所以内容的安排以标准程序来编排的。这个程序是这样的:包含、分型、旧笔新笔、特征序列、特征序列的分型、线段的第一种情况、线段的第二种情况。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要用笔和线段来对走势进行分析,建议首先用画笔的指标公式,在K线图中自动给出笔;其次根据这些笔来划分线段,这样要省事得多。否则一笔一笔去处理包含,再处理分型,最后确认一笔,就太麻烦了。
对于笔和线段的学习,由于笔有指标公式,所以重点应该在笔的实际使用中,关于笔的定义了解即可,这部分相对比较简单。线段的情况会复杂一些,线段有两种分类情况,第一种是很简单的,不存在需要计算特征序列分型的复杂问题,但第二种破坏会有些复杂。所以在线段部分,本书会给出原文中涉及的一些较难以判断的图例,并尽可能地解释清楚,用来辅助对线段部分的理解,或者干脆记忆了在实际使用中套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