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一、地方高校
地方高校区别于中央直属高校—教育部和各部委直属院校的高等教育院校。地方高校一般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要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由于地处各级省市区,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方向主要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地方高校主要是由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经济支持和资源供给,民间力量举办的独立学院和联合办学也应接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监督和管理。
由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是按照高校学科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建设水平来进行分配的,按照这个标准地方高校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省属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211工程”建设经历了国家国务院整体部署和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分配调研等阶段,选择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根据高校的现有发展情况、学科建设情况和专业发展前景等进行系统评估,并统筹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尽量保证“211工程”省属高校至少一省或一地区一校的建设标准,重点扶持和发展具有地区代表性专业特色、综合实力强的高等院校。考虑国家战略需要,对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除进行省属“211工程”建设之外,还根据学校和学科发展情况,由国家重点高校对这些省属“211工程”高校进行学科和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使全国“211工程”建设高校的整体水平保持在国内一线水平之上。
“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建设项目均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各“211工程”学校成立项目法人组织和落实项目法人代表,有关省区市主管部门成立“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中央、省区市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
我国现有“211工程”高校116所,其中北京地区拥有26所“211工程”高校,上海地区拥有9所,天津地区拥有3所,重庆地区拥有2所,江苏省拥有10所,湖北省拥有7所,陕西省拥有7所,四川省拥有5所,广东省拥有4所,湖南省拥有3所,安徽省拥有3所,黑龙江省拥有4所,辽宁省拥有4所,吉林省拥有3所,山东省拥有3所,福建省拥有2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2所,另外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各拥有1所“211工程”高校,3所军事院校亦入选“211工程”。中央各部委和教育厅直属“211工程”建设高校88所,省属“211工程”高校28所,详细的院校分布见表2-1。
表2-1 详细的院校分布
(二)地方重点院校
此类高校一般是归属各省教育厅重点管理,由省级财政重点扶持的本科批次一批招生的高等院校,各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同时高校由于办学时间长短不同、学科发展特色不一等问题,地方重点院校在新时期高校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由于学科发展、政府扶持力度的不同,地方重点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地方重点高校多数是受国家高等教师政策限制或者是因学校专业发展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专业化高等院校。这些地方重点院校或是从国内重点高校进行系部调整和学院重组过程中形成的,或是为提高地区高等教育水平,整合当地教育资源组建而成的。从专业发展来看,地方重点院校应摆脱大而僵的发展模式,突出专业发展特色,形成地区或者行业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建设平台,在平台上保证学科深度交流,形成专业群或行业互动,在良性学科发展中寻求平衡和机遇。地方重点院校的专业发展应突出学科发展专业性,以优势专业的发展带动整个高校专业的共兴共荣。
地方重点院校作为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学科专业设置和学校综合能力测评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地方重点院校的学科实力在地方高等院校中比较突出。由于一般重点院校学科发展时间较长,师资力量和专业发展潜力均十分可观,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重点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支持。
(三)地方普通院校
地方普通院校一般归属省教育厅直接管理,省级财政按照高等教育发展学科对其进行资金分配。地方普通院校多数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制,高校学科及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进行设置。如河南工业大学的粮食工程专业,主要依靠河南省作为农作物主产区,应粮食生产、储备、运输等专业化发展需要,形成河南省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培养具备粮食工程领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可以依托河南省广大的粮食作业优势,从粮食作物的育种、养护、收获、深加工和运输等方面进行更细致的专业化操作,以实现地方普通院校优势专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粮食工程专业不仅可以为国家的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持,也可以为我国优化粮食产业升级,培养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大的育才空间。
(四)地方新兴院校
地方新兴院校是为响应地方经济建设、文化发展需要,招收专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培养专门的新兴专业或者顺应时代发展的朝阳专业人才为主。地方新兴院校不仅包括公办院校,还包括众多由国内实力出众的民办教育集团主办的民办院校,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世界一流高校分校。这些院校的特点是引入新兴的办学理念和专业,与国际一流专业建设相对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地方新兴院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还有一部分结合我国现有专业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迎合市场新兴行业或者细化专业的院校,如之前爆红的“网红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网红专业是依托地方特色高校现有的客服专业和美容美发专业,以培养专门的服务于网络直播平台的网络主播、和网络运营相结合的人才的专业。此专业学生不仅学习美容美发、化妆技巧、网络运营和电商交易相关知识,也要学习舞台训练和表演等相关课程,以顺应现代发达的网络直播行业。网红专业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装化妆表演训练,深度开发网络直播相关的电商运营模式,使学生毕业即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娱乐化和商业化运营,成为有潜质、有梦想且勇于实现娱乐商业化的人才。同时网红专业教授给学生的造星机制和包装手段,也可以帮助致力于娱乐商业化的从业者开展团队化操作,形成更大,更完整的网络运营商业团队。
(五)地方高等职业院校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本科批次录取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3年制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学生毕业后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发高等专科院校毕业证书。高等职业院校的设置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响应了国家关于大国工匠的培养号召,致力于为地区性各行各业培养适合一线生产的专门性技术人才。高等职业院校以其专业特色突出、学生就业市场和就业待遇高,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同时国家就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教学要求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布置和实践与理论教学比例等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国家严格把控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审批和专业的审查力度,保证高等职业院校能够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大量补充人力资源市场的空缺,在为国家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大力引入国外优势专业办学理念和先进专业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逐渐建立起应对社会生活挑战的信心,学生可以在学校将高中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细化和巩固,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细化的分类学习,掌握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中相关专业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不断努力和专业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问题突出,国家教育部不能负担起全部高等学校的教育投入。国家将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地方,由各地方财政划拨进行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逐渐形成了由国家部委牵头,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的“省部共建”高校和地方性直属特色高校。学校的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1.地方性省部共建高校
地方性省部共建高校是指国务院相关部委(教育部及其他国家部委)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的特点是地方高校的优势学科主要对应的是国家相关部委涉及的行业。高校学科发展优势可以保证部委进行行业性指导性意见制定和行业技术改革,省部共建高校可以依靠专业发展和改革的特点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以期实现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进入部委和地区共建行业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专业教育的教化功能,实现行业内的技术革新和国家战略化引导输出,毕业生不仅在思想上、知识面上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也为部委和高校发展做出了自己的社会贡献,最终实现省部共建高校的建设初衷。省部共建高校依靠部委的教育资源倾斜和资金支持也可以实现本校特色专业的优化升级,以及全校的建设水平的提高。
2.地方性直属特色高校
地方性直属特色高校由地方教育厅主管,或者由地方其他省厅部门直属管理。这样的直属特色高校在专业发展方面主要是面对主管省厅部门的职业规划。主管省厅部门负责高校专业发展和就业等问题,同时在专业发展方面主要依托省厅主管行业对学生的职业从业需求进行优化。
地方性直属特色高校一般不面向全国招生,且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门类设置不如综合性高校。其招生专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和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保证地区经济某一行业或者专业的发展处于国家和地区行业发展领先地位。“马铃薯学院”就是驰名全国的特色化建设高校,学院通过对当地经济作物中重要的产品——马铃薯的种植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和研发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的专业性理论,并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该学校除了农作物的种植养护专业研究外,同时也研发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及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深度改革高品质作业技术。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学院依托高校有利的科研延伸,结合地区经济特点,研发马铃薯的销售和全国性的技术培训业务,同时做好马铃薯产品的深加工及副产品的研发,以全面启动马铃薯产业链作为高校和专业发展的目标,实现一个专业带动一个地区经济振兴,一个学院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深加工一条龙的教学科研实践体系,在搞活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学院发展建立一个常新常兴的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关注,实现专业的振兴和地区经济的腾飞。全国各地还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性直属特色高校,这类院校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性直属特色高校的专业发展另辟蹊径,以深化专业开发和迎合市场发展作为动力,开阔思路,逐渐打破地方院校的局限性,吸引市场进行高校专业共建,为高校发展的市场性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地方高校教师档案
地方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从专业发展到人员管理,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师档案管理也是地方高校全面推行制度化行政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高校教师档案包括人事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和健康档案等。
(一)人事档案
高校教师人事档案主要记录高校教师进入高校工作的学习经历、社会经历、政治面貌记录、从业经历等。地方高校具有社会主义办学的基础,高校在进行教师资质审查的时候特别要对高校教师的政治面貌和教育经历进行仔细审核,因为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工作中体现社会主义办学的优越性,还要政治立场坚定,如此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高校教师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所以高校在进行教师选任的时候,对高校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审核得越精细,越能保证今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之外的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教师人事档案能够概括地反映教师个人全貌。高校教师的人事档案是高校教师入职、提拔、晋升的重要考核资料,由于地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受上级组织机构监督和管理,在档案资料收集、管理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按照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整理办法执行。但是高校教师人事档案又区别于其他单位的内容,如高校教师年度考核和教学等次认定等人事信息,需要根据教师年度表现进行确定。
高校教师的人事档案在整理和收集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尤其是在进入高校工作之后的教师的人事档案信息完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校人事部门对教师的日常表现进行评定,同时也需要二级学院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表现、专业建设和其他教学管理及行政工作进行如实的考核。对高校教师而言,日常教学工作、行政工作表现可以丰富人事档案内容,同时也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务升迁和职称晋升多有助益,所以高校教师在日常人事档案资料提交过程中务必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注意人事档案信息的时间逻辑性,使高校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保证人事信息逻辑无误,在高校教师退休之后的退休金计算和相关福利计算中不至于出现纰漏,以避免影响到高校教师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高校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服从二级学院管理,没有直接接触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所以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很大,一方面,要保证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协调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时间和从事人事档案信息整理的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行政工作,这就要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提前做好工作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对学校教师进行人事档案资料收集和填写指导,以保证全校教职工人事档案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统一性。
高校教师的档案管理离不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协同工作,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事档案统筹,二级学院负责人事档案信息的初筛和收集工作。高校教师人事档案作为高校教师社会经历的真实记录,其真实性也是保证高校教师切身利益的重要依据。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区别于其他企事业单位,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目标是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努力和奋斗。通过在高校各项工作的经验积累,教师达到一定的业务高度,成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的资料和内容。
传统人事档案信息整理成档案的过程,是高校人事部门对学校人力资源建设的架构过程,也是高校战略化建设布局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龙晓琴,2013)。地方高校档案管理目前正处在从纸质化向信息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所以人事档案的数据库建立也为高校教师人事档案整理提供了信息储备和发展的空间和可能。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的新材料收集过程中,需要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做到信息化档案材料和纸质化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的无缝衔接。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仍然需要各部门在信息收集方面的配合。
由于在工作过程中受制于专业发展和个人因素的变动,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在工作条件成熟、个人发展空间提升后选择进入更具专业发展优势的单位,所以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与教师人事管理相脱节,要遵循人在档在、人走档离的人事档案管理原则,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员变动所导致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增加,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和思路。无论高校教师是由于个人原因进行工作变动,还是其他如移民等,都要对高校教师现有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保证高校教师在进行工作迁移过程中个人前途不受影响。
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从事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清楚人事档案安全性的意义,同时遵守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能将涉及高校教师隐私的内容向他人外泄。对档案信息泄露造成的严重后果,人事档案管理上级领导机构必须进行追责,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谭军红,2019)。高校教师人事档案中涉及高校教师的家庭管理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调查资料,多数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如果资料外泄会对高校教师的现有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则会对高校教师正常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社会中有将高校教师社会关系曝光于网络的先例,对高校教师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保证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性是从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守则之一。
(二)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形成的教学资料等主要信息的集合。高校教师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都是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经验文档,也是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管理中重要的资料。随着高校教师工作时间的推移,这些基本信息的纸质资料要进行妥善保管,同时利用高校教师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高校教师教学档案基本信息的同步更新。高校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包括每学期的授课任务、授课总课时数、任教课程、班级、学生总体评价、学生选课情况、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专家听课记录、教学大纲、课件设计、教案讲稿、教学总结、教学成果奖等。
高校教师教学档案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和筛选。由于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基础资料十分繁多,应从众多的教学资料中选择出既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又精练的教学资料。在高校教师教学档案收集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符合地方高校专业发展特点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在教学档案资料审查的过程中,重点考查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等次的佐证资料,在保证资料真实性的同时,完善高校教师教学档案。保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的依据是,各基本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最终实现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管理是建立在高校教师业务水平考核之上的,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提供准确的原始依据。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资料来体现,这些教学资料包括高校教师针对教参和教科书所作的教案和讲义,教学进度计划和课程的教学设计。高校教师的教案和讲义是教师针对课程设置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所选择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所作的具有清晰思路和独立知识产权的知识点荟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提前预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所以高校教师要提前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进行增减和调整,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听课体会反馈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记录下每堂课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高校教师也可以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课反应、讨论发言和专业知识点的涵盖范围等,对专业课课堂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反转课堂和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就是建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上的。高校教师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档案资料,经过教学管理部门的认真筛分和整理,就可以形成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高校教师教学档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档案收集方式不仅繁琐、周期长,而且由于高校教师的教学原始资料无法完整备份等问题,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档案资料远没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档案资料丰富。这些资料包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即兴发挥或者是与学生讨论后形成的新的教研问题等,资料在提交过程中也会被清理和删减(彭红,2019)。因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学资料是手写完成的,所以资料具有唯一性。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档案收集的要求,就会使高校教师每一学年都必须重复手写教学资料,如果专业课教师一个人承担若干项教学工作,就会使高校教师的备课压力骤增,这样不仅不利于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会不停地应付教学检查和教学档案纸质资料的准备工作,无法专注于课堂教学和其他科研工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高校教师解决这类技术难题,高校教师可以将自己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以教学资源载体的形式进行资料的上传。依托教学管理资源平台,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风格和专业化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教授风格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结合,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授课效率。同时,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料整理和提交过程中,也可以不再将繁琐多样的纸质文档全部汇集于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教师的授课心理压力也会小很多,从而实现工作量的减少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也是高校进行教学档案新思路探索的一个重要契机。
(三)科研档案
高校教师科研档案是高校根据专业发展要求和教师学科思考,用于指导专业实践生产生活的理论汇总。高校教师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业务精进和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对教师每年的科研工作有具体的要求,高校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特点的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高校教师的科研档案可以使用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技术手段实现全面的资料收集。科研项目成果可以作为高校专业发展和学科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些科研成果可以为学校和教师个人争取更多的科研启动资金,科研启动资金在晚上教师科研项目条件的基础上,也可以深化学校科研平台提升工程。
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一般按照学科分类进行申报,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一般会形成科研项目申报的立项书、项目论证报告和申报人资质审核情况等材料。科研项目立项成功后,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当中,由科研项目的主办机构和高校共同就高校教师科研情况进行监督,并形成阶段性科研工作记录,并在科研项目进展到中期阶段形成中期报告,报告中包括项目的进展情况、目标实现预期、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明细等资料,经由科研项目主管单位和高校共同进行审核后批准科研项目继续进行。在科研项目结项阶段,项目申报人需要提交科研项目结项报告及成果,并在规定时间进行结项专家论证和答辩,在科研项目经过专家论证和答辩后,将所有结论性材料进行线上和线下提交,并经过高校科研部门审核通过后上报科研项目主管单位终审和备案。在此过程中主要技术资料经收集整理后,便形成高校教师科研档案的主体。除此之外,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项目改革,可以自行申请专利项目或者科研论文撰写,这些科研资料也是高校教师科研档案整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科研档案的整理归档对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阶段性回顾是十分有利的。
高校教师的科研档案作为推动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技术资料,离不开高校科研工作部门对高校教师科研工作信息的梳理和及时的通知。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上,尤其是地方本专科院校的教师,其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对高校教师可参与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项目进行时间节点的排序,提前将相关科研信息传递到高校教师手中。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现在所从事的专业科研项目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思路,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进行申报,同时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专业科研技术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并及时上交,与科学研究项目主管部门形成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这样可以使高校教师对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发展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根据国家和地区科研发展的新方向调整自身科研方向,或者开辟新的研究思路,结合国家专业教育和学科发展最新方向,实现高效教师科研档案管理的高效化、创新化和现代化。
高校教师科研档案不仅包括教师所参与的科研课题的研究资料,同时也包括教师所参加教研项目或者专利发明所形成的科研成果。高校教师参与与专业相关的教研项目,一般要与企业或者行业生产一线相结合,利用自身专业研究优势实现高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利用工程力学专业中振动力学理论,不仅可以对大型建筑构件的安全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在计算机仿真模拟出构件在不同振动影响下,通过构件内部的受力情况可以有效判断出构件的应力集中位置,同时对构件中可能会出现的裂缝位置进行预判,这样既可以减少实际生产构件过程中材料的损失,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真实还原构件生产的安全性数据。这样的教研项目不仅可以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科研空间,也利用专业理论对生产实践项目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高校教师的类似教学研究项目和科技论文,专利申请的过程均需要经过理论分析、实验论证、对比研究、成果总结等相关步骤,这些步骤所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资料也是高校教师科研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又离不开高校教师在专业改革和学科创新上所做的许多科学研究工作。高校教师的科研资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高校教师可以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对后续专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同时科学研究的过程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高校教师科研档案建设。地方高校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愈发密切,高校的专业创新离不开企业的生产实践作为研究基础,同时企业的实践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也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动力,高校在科研工作中所进行的技术革新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前沿性素材。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或者高职教育,教师的应用型研究对学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健康档案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高等教育发展接轨,从重视高等教育的校园建设、实验条件、学生规模等发展到更多关注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人文关怀等方面。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师健康档案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也是高校全面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高校教师队伍年龄构成、学历构成方面都有涉猎,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教师的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再高,也要有健康的体魄来支撑高强度的专业研究。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是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目前多是由高校委托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管理,每年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全面的体检,形成专门的身体检查档案,再由高校进行健康体检报告的发放,高校教师再根据体检报告的检查结果,对本人身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健康体检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教师的重点关注,以免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样做虽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高校教师健康检查的覆盖范围,但是也存在诸多弊端,高校教师对专业的诊疗结果没有准确的认识,会造成许多疾病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直接影响健康检查的效果。高校没有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和档案化信息管理,学校的行政管理相关部门也没有关于教师健康的整体情况的数据,高校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缺乏准确的定位,这会造成潜在的教师综合管理的问题。
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只停留在对教师的身体健康的关注上。随着高校现代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对员工的身体情况进行分析,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被重点关注,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应该受到学校管理层的重点关注。心理干预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发展,高校应配置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对高校教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性资料建立,完整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个人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方便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方便高校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教职工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避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心理压力等问题造成不可预判的损失。
互联网技术的可以将高校和医疗机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医疗机构将教师体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再与教师之间形成唯一通道的交流平台,便于教师针对身体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专业医师进行咨询。高校教师健康档案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整理,在进行数据汇总的时候也要注意高校教师健康信息的保密,防止高校教师健康信息的泄露,对高校教师生活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三、地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
地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伴随着国家档案管理的发展而发展,高校教师档案除了具有社会性质档案管理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许多专业档案管理和高校专业性发展的特征。例如,高校教师教学档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要业务档案(杨叙捷,2018),其整理时间和整理方法均要与高校专业发展情况相结合,要依照高校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并按照专业发展情况对教师教学档案内容进行调整,形成既符合档案整理和档案管理要求,同时也符合高校专业发展的教学档案管理新思路。
地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发展也离不开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高校教师档案管理从纸质化管理发展到信息化管理,从信息管理到专业发展管理,均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细化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情况,高校教师档案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教师档案管理主要涉及人事、教学、科研和健康等方面,所涉及的信息获取部门和渠道的不同增加了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难度,同时由于高校教师工作性质和专业管理的要求,高校教师档案管理不能脱离高校整体发展布局。地方高校由于专业发展过程中受到资金投入限制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制约,直接影响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均衡发展,高校教师的人事、教学、科研、健康档案的统一标准化管理很难实现,这是由于高校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所在专业对学校的贡献情况不一,所能提供的相关教师档案资料也存在差异,增加了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难度(燕珊,2019)。
地方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是高校进行教师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教师的人事档案离不开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以及配套的专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平台。这些资源的配置,首先需要高校领导层面及地区教育管理部门的财政和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地方高校的直接管理部门是地方财政,高校的领导和负责人需要站在高校全局发展的层面上将学校的整体规划蓝图向高校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对学校资源化建设和战略化发展布局,学校的管理和领导层要有准确和清晰的认识,对学校发展战略布局中涉及学校整体框架建设的主要工作应重点扶持。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就是目前全国地方高校行政框架建设的主要内容,所以各地方高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方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伴随高校整体行政管理制度而确立起来的,同时也是高校教师参与学校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高校行政制度的确立,首先需要由制度建设小组进行方案草拟,方案草拟完成后要进行专家论证,邀请的专家应该是同类院校具有相应行政管理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在专家论证后形成规范的制度论证修订意见,并根据修订意见完善制度的细则,并就制度的可执行性进行深入的讨论,形成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制度的讨论稿。讨论稿形成后应报请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制度应报请学校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和无记名投票,学校的各部门职工代表要深入了解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和工作操作方面的问题向大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供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最终经过讨论后全校职工代表大会投票,投票通过后即表示制度即日生效,通知全校各处室和教学部门教职工。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制度作为高校人事部门重要的工作准则,全校职工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这是开展行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确立之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努力学习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解读,制订相应的工作细则,以适应高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并行体制。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因为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的涉密性和安全等级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高校教师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积极掌握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工作方法和新兴技术。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运行的重要保障。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力资源匮乏,管理难度大,而且为保证高校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转,需要抽调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课程安排,教师和学生培训及顶岗实习工作都需要专门教学管理人员负责。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管理和收集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都由行政工作人员兼任,所以地方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即高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基层教学单位进行档案资料收集,并抽调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整理工作。但是高校教学工作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性工作,行政工作强度的突然提高,不仅会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也会增加教学行政工作的出错率,尤其是处理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的出错率。因此,应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落实高校教师教学管理的工作制度。高校教师教学档案的整理应建立在高校专业细分的基础上,并将专业教师教学档案资料收集的权限进行重新细分,将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教师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二级学院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是学校进行教师教学档案管理的前期工作。高校教师每个学期将自己整理的教学相关资料以教学成果的方式进行提交,先由二级学院进行相关资料的审核和整理,需要遵循的教学档案整理原则与学校教师教学档案整理的制度要求和工作思路相一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因工作方法不同步而导致的档案资料整理难度的增加。
地方高校教师科研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师档案管理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因为高校教师参与的教研或科研项目,多数是由国家和省厅、各行业协会主持的科研活动,所以科研项目的立项或者科研成果的发布,不仅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科研部门还需要与科研项目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将高校教师所参与的科研课题、专利项目、科研论文等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进行全程信息的收录,并协调校内其他部门共同完成教师科研相关行政工作资料的收集(易红君,2019)。高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改革论文成果,需要协调学校人事部门进行资料收集;高校教师参与专业著作编写或者专业讲座,需要与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高校教师的科研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与其他部门的资料整理工作既有交叉的部分,也有独立和特有的部分,因此高校教师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信息化办公的优势就是可以拉近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换的距离,加快档案资料整理的速度。高校教师也可以省去向各个科研管理机构提交纸质资料的麻烦,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作间隙完成相关科研资料的提交,这对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地方高校教师健康档案管理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任何机构和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都离不开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员工不间断的努力和支持,高校更是如此。由于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和专业要求比一般岗位要高,高校教师的入职年龄较其他行业也会延后。高校教师进入高校工作之后,面临教学、行政管理、科研压力和社会压力等多方压力,这会直接导致高校教师频繁加班。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是要在白天的工作时间内完成,高校教师需要保持充沛的体力进行课堂教学工作,而课上的教学工作往往需要教师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如备课和教学资料的整理,这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高校教师的工作量。由于高校教师的岗位设置有限,许多专职教师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这样的工作性质就使得高校教师的加班成为一种日常。许多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长时间处于高压的工作之下,收入水平由于入职年限短、教学资历浅等因素无法得到充分保障。高校教师面临的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高校要接受来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最广泛监督,高校教师的工作基本上暴露在社会大众视野范围内,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高校教师的身心可能会出现问题。导致了高校教师人才的损失。高校教师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应建立在国家体制下全民健康保险意识强化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科学的健康管理模式,对高校教师的身体情况采用动态检测等高科技手段,切实保障高校教师在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医生可以根据高校教师历年健康档案的记录情况,准确而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救治,避免因监督不善和发现疾病不及时,导致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另外,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也是健康档案管理近年来的重点关注对象,如何帮助高校教师正视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对高校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以达到高校教师健康档案建设和管理目的值得思考,以有效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对高校教师档案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科研资料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是与地方高校推行全面信息化管理程度有关系的。地方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如果没有全面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很难形成有效的信息关系网。这样高校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就会停留在档案管理部门内部使用阶段,无法发挥高校教师档案管理的先进性,同时高校教师的档案使用情况也只会是纸上谈兵,所以高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全面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