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散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专事于小说创作的作家,大都会在小说之外写作一些散文作品。这是因为在文学的虚构与想象之外,作家还会有许多有关现实和人生的真切感触和实在感受,难以运用小说的方式予以尽述,需要用如散文这样的非虚构的方式加以表达和抒发。著名小说家周大新在小说之外,写作了不少散文作品,缘由也正在这里。

这本《周大新散文》,收入了周大新不同时期所写作的散文作品80多篇,根据写作的主要内容来看,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类:家园寄情、军旅书怀、旅游纪行、读书记感。这些以次编来的作品,虽然描写对象有所不同,所述内容各各有别,但却内含了一条主线,凸显了一个重点,那就是依照作者的青春成长和人生足迹,诉说儿时往事,叙说军营生活,记录旅游见闻,记述阅读感受。

在诉说儿时往事的这部分作品里,作者以童年时代的往事记述和参军之后回家探亲的感受,讲述了在自己的早年成长中,家人、家乡所给予的种种有形的抚育与无形的滋养,包括生活与情感的、物质与精神的诸多方面。周大新在18岁上参军入伍,一直在部队从普通士兵做到了文化干事和文职军官,漫长的军旅生活多在济南军区所处的山东地界,记述军旅生活的这部分作品真实记录了自己到部队之后的学习与演练,成长与进步,以及对军营所在的山东大地的种种感念。有关旅游远足的散文和阅读作品的随笔,大致是周大新成为作家之后,在国内外游览风景名胜的印象素描,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的心得体会。看得出来,作者周大新所在意的,是中外风景名胜中所留存的引人寻味的古风古韵,抒发的是借景生情的人文情怀。而他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选择与读后感受,或者是经典作品的重温,或者是名家新作的新读,都是口碑甚好也影响甚大的名家名作。认真地阅读这些作品的周大新,此时已功成名就,但他仍以经常性的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艺术境界,在向名家名作的致敬之中不断吸收新的营养,他在文学追求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懈努力的可贵精神,于此也可见一斑。

在周大新的散文作品中,给我感受最为深刻,我以为也最为重要的,是他的以儿时的记忆和探家的感受所记述的家乡往事,所描述的家风亲情,所描绘的风土人情,在他的笔下,家乡的天与地、家里的人与事,一切都那么的温馨,那么的美好。旷野里,茂密草丛,如同“天然的牧场”,不仅能经常“锄草”、“割草”,还能在“草丛中玩耍”。田地里,四季不断变换,庄稼春种秋收,还有自己最喜欢的“豌豆”、“羊奶豆”。在这里,自己不仅“认识庄稼,熟习农活”,而且还时常跟着大人在村头树下“听大鼓书”、“河南坠子”,开始了自己“最初的文学启蒙”。当然,还有到了上学年龄后,在河湾小学的“有忧有虑的生活”,“背着一个用花布缝成的书包和几个杂面馍”构林镇上高小。写母亲的《乡下老人》,给人们描画了一个从年轻时候起就“背着孩子下地劳动”的一生的母亲,儿孙满堂之后“依然闲不下来”,在城里住不惯,到哪里都在“不停地劳作活动”。她确实是一位平常又不寻常的“乡下老人”。作者记忆里最为深刻的,还是妈妈最为拿手的就地取材的农家美味:蒸槐花,炸南瓜花,蒸马氏菜,烙油馍,煮羊肉萝卜汤。正如作者所感叹的,母亲的美味,“培养了人们的饮食爱好”。有人说过,孩童时的吃食与学话时的方言,也即儿时养成的口味与口音,很难予以改变并会与人终生相伴。这属于确凿无疑的至理名言,周大新在这两个方面应该最为典型。爱吃面食和不改南阳口音,是他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的两大显著标记,已为文坛内外的人们众所周知。这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周大新是属于河南的,是来自南阳的。

在属于河南南阳邓州的周村,度过了18个春秋的周大新,不仅在此完成了自己从童年到成年的发育和成长,而且家乡的一切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并对他的爱好与习性,情感与情操,给予了厚实的积淀和深刻的影响,正是站立于这样无比坚实的生活基石之上,使周大新写作出了早期的“豫西南有个小盆地”的系列小说,以足实的乡土气和鲜明的辨识度,登上了文坛并引人瞩目。可以说,他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乡的生活经历与人生体验,是无形的支撑,重要的依托。他非农村题材小说,在独到的生活发现和艺术把握中,也以质朴的生活见长,平民的美学取胜,葆有坚实的底气,足实的生气,原因也正在这里。这一切,都可追溯到他最初的乡土生活起点,归功于他所拥有的田园人生体验。

令我感触深刻又颇以为是的,还有周大新在一些散文作品里,在表达怀念之情,感恩之意的同时,不时释发出来的一些反思的意蕴与省思的意趣。比如,当他回家探亲时,得悉因为行情不太好等原因,人们将不再种植豌豆,自己吃到的竟然是“最后一季豌豆”,不免顿生遗憾;回家之后看到家乡的水塘,比之过去“日渐减少”,有的已经“完全干涸”,为之惊异更感到焦虑;尤其是在《再爱田园》等作品里,写到人们以各种理由纷纷逃离田园的现象,在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之后,又对自己事实上也以“当兵的方法”“逃离”了家园深感内疚和自愧。“归根结底,田园是我们中国人灵魂的栖息地之一。我们应该重建和田园的亲密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这样的恳切话语,是说给我们大家的,也是说给他自己的。这些都自然而然地引动着人们跟着他一起去正视田园的现实,忧思田园的未来,衷心认同和高度赞成他“再爱田园”的庄严倡议。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进了城的文学人,都是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农家子弟,我们为着追求个人的远大理想远离了农村和田园,但我们可以“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为田园的复兴,农村的振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精神还乡所必须的。在这一方面,周大新是清醒的、自觉的,他的曾经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湖光山色》,以及这些情深意长的满含乡土气息的散文作品,都是生动而充分的例证。

小说是作家营构生活的艺术结晶,散文是作家主体世界的真实投影,因此,就真实而深入地了解作家其人其文来说,散文作品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对于这本周大新散文,亦可作如是观。

白烨

2022年4月4日于北京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