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律读本:育人三十六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触类旁通

Figure out one example then you understand the whole category.

“触类旁通”,源自《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又,《乾》卦曰:“六爻发挥,旁通情也。”1《论语·述而》中,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宋代朱熹集注:“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因并记此,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3唐代孔颖达疏云:“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若触刚之事类以次增长于刚,若触柔之事类以次增长于柔。”又疏“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云:“发,谓发越也;挥,谓挥散也。言六爻发越挥散,旁通万物之情也。”4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事有是非,辞有工拙,触类旁通,启发实多。”5凡此无不体现同类观点。

触:遇到;类:事类;旁:其他的;通:通晓。“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从而推知通晓其他同类事物的规律。教育者在进行知识迁移时,首先要奠定可迁移的知识基础;然后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自我建构,以推进知识迁移;另外,还需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即知识迁移的能力;最后,创设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情境,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古代典籍中记载了不少触类旁通的故事。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6大意是:孔子问子贡,子贡与颜回谁更优秀。子贡说,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他有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的本领,而自己只能推知两件事。对此,孔子深以为是。

依据此规律进行教育的例子在古籍中同样有体现。如孔子教育学生要会“思”,抓住一件事物的要点推及其他,他教导曾子的“一贯之道”7(《论语·里仁》)就是这种推理作用,这样才能“闻一以知十”。对此,孔子采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循循善诱中鼓励学生进行自发的思考,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历史上因触类旁通而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宋代苏轼“天赋的才气,特别丰厚,可以说是冲破任何界限而不知其所止”8。在被贬谪黄州期间,他将大量佛禅经典引入创作,堪为触类旁通的通才大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于淑静、马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