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探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文章说:“以语音为核心是中国古代字典的固有传统。”“汉朝时候的字典有扬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除了《说文解字》是形旁系统,其他的字典都是声训系统。”“南朝之《玉篇》,隋朝之《切韵》……,无不遵循语音核心的体系。”这些观点也有待商榷。

第一,中国古代字典并不是以语音为核心,而是以训诂为核心,目的是解释字义。王力先生在其著作《中国语言学史》中说:“在中国语言学史上,训诂学最先出现,这是合乎发展规律的。汉语的特点决定了这样一个发展道路。印度在纪元前2世纪或3世纪产生了一部梵语语法(巴倪尼语法)。中国上古时代不需要这样一部语法,因为汉语是分析语,很少形态变化。在梵语语法中,语音是语法的组成部分,所以语音学在古印度也很发达。中国则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语音学的产生也要晚一些。只有训诂学是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所以训诂学首先产生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汉语辞书。

第二,《说文解字》使用的字符主要是意符和音符,而不是形符;扬雄的《方言》是用通语解释方言词汇的,不是什么声训系统;刘熙的《释名》用了声训,有许多牵强附会的地方,在汉代以至后世的字书里都不占优势;“南朝之《玉篇》”仿照《说文》用部首排序,怎么也变成了“语音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