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探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汉字的分化与合并

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分化与合并。先说汉字的分化。一个字在刚产生的时候是单义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字义的引申和假借,许多字变成了多义。这种发展使字义变得丰富多姿,适应了交际的需要。一个多义字进入句子后受结构和语境的筛选呈现为单义。例如“走”这个字,基本义是离去,引申义是去世。在“他有急事刚走”里的“走”是离去,在“昨天晚上他不幸走了,大家十分悲痛”里的“走”是去世。如果结构和语境不能把多义变为单义,就会产生歧义。例如“我借他一百块钱”,这个句子里的“借”既可以指借出,也可以指借入,造成了歧义。歧义妨碍信息的交流,造成语病。一个多义字如果很容易产生歧义,就要设法加以分化,把它所负担的职务分散给两个或几个字,尽量实现专字专用。有的多义字造成歧义的机会不多,但是为了使某一意义表现得更为清晰明确,有时也要给它分化。汉字里既需要有单义字,也需要有多义字。那种希望把所有多义字都分化为单义字的想法不切实际,也无法做到。汉字多义字分化的例子很多,分化的方法也是多样,分化出来的字与它从出的母字在字形上多数有一定的联系。例如:

“羞”分化出“馐”。“羞”本指进献食品,是从羊从丑的会意字。其中的“丑”指手,“羊”代表美味的食品。“羞”又假借为羞愧。为了分化本义与假借义,于是加意符“食”分化出从饣羞声的形声字“馐”,专门表示美味,如:珍馐。让“羞”专门表示假借义羞愧。

“荼”分化出“茶”。“荼”本指苦菜,是从艸余声的形声字,读为tú。因为茶的味道也是苦的,“荼”由苦菜引申出茶树的“茶”。为了分化“荼”与“茶”,于是把“荼”减去一横画成为“茶”。六朝以后,“茶”读音也改变为chá。

“颠”分化出“巅”。“颠”指头顶,引申泛指最高最上的部分,如:树颠、塔颠。山顶义原也用“颠”,但由于常用,为了使它突出,就在“颠”字上增加意符“山”分化出“巅”字。例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熏”分化出“窨”。“熏”本指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如:熏鱼、熏肉。熏的对象也可以是茶叶。因为熏过的茶叶味道不同一般,受到欢迎。为了突出熏制这道工序,由“熏”分化出从穴音声的“窨”字,特指窨茶叶。

“等”分化出“戥”。“等”本指整齐,引申为等级。《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再引申为分别金银和珍贵物品质量等级的器皿。《通俗编·器用》:“等,以别金银等次立名。宋·张世南《宦游纪闻》云:‘宁和殿有玉等子,以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比之,高下自见。’此其制别义同。”(制别义同:办法不一样可道理相同。)转指为称金银的小秤。《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卖油的多少银子,要架天平?只把个五两头的等子与他,还怕用不着头纽哩。”后来由“等”字分化出“戥”字作为专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虽说做买卖,究竟戥子、算盘,从没拿过。”

“句”分化出“勾”。“句”本义为弯曲,是从口丩声的形声字,读ɡōu。引申为钩状物,又引申为钩形笔画,用作书面语里句子的标志,就是章句的“句”。后来这两项引申义的用字发生了分化,把“句”中的“口”改为“厶”,就由“句”分化出“勾”。“句”字专用来表示句子,改读为jù;“勾”字则专用来表示钩状物,读ɡōu,后加金旁成为“钩”。

“交”分化出“跤”。“交”的本义是前后交叉着的小腿,又假借为跟头。《水浒》第三回:“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后来给表示跟头的“交”字加意符“足”分化出“跤”字。《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被门槛绊了一跤。”

“夫(fú)容”本指“荷花”。为了与丈夫的“夫”和容貌的“容”相区别,指荷花的“夫容”分别加意符“艸”成为“芙蓉”。钮树玉《说文新附考》:“汉书司马相如及扬雄传中,夫容并不加艸,《博雅》《玉篇》已作芙蓉。”

汉字分化就是要做到专字专用,可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明确,也避免产生歧义。分化有利也有弊,弊主要是增加了书写笔画,增加了字数,给应用增加了不便,因此对分化字要适当控制,不要泛滥。有的分化字产生以后并不通行。例如:燃烧的“燃”本作“然”,是从火肰声的形声字,假借为然诺的“然”。为了分化本义与假借义,产生了从火然声的“燃”字表示本义,沿用至今。同时然诺的“然”也有个分化字“嘫”。《说文·口部》:“嘫,语声也。从口然声。”这个字并未通行。也有的分化字后来又并入母字。例如:“果”分化出“菓”,表示果实。《广韵·果韵》:“果,俗作菓。”《汉书·叔孙通传》:“古者有尝春菓。”“菓”后来又并入“果”。“念”分化出“唸”。《说文·心部》:“念,常思也。从心,今声。”指思念、怀念。假借表示诵读,把文字读出声音。《东京梦华录·河东》:“有瞽者(盲人)在桥上念经求化。” 有人为诵读这个假借义的“念”造分化字“唸”。《原野》第一幕:“常五伯,我在唸经呢,等等,我就唸完喽。” “唸”字不通行,后又并入“念”。

现在说汉字的合并。汉字字数很多,构造复杂,是造成汉字难学难用的原因之一。汉字的适度合并可以减少字数,提高汉字学习和应用的效率,是汉字发展中常见的现象。汉字的合并就是把原来由两三个字分担的职务改由一个汉字承担,增加合并后的汉字的职务。A与B合并为C是合并,A并入B或B并入A也是合并。汉字合并是有条件的,不是随意想合并就可以合并。合并的条件大体是形、音、义三方面至少有一方面相同或近似。例如:

“歎”与“嘆”合并。“歎、嘆”的意义本来不同。根据《说文》,“歎”表示吟诵,“嘆”表示叹息。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嘆”下说:“歎近于喜,嘆近于哀。”他在“歎”字下还说:“古歎与嘆义别,歎与喜乐为类,嘆与怒哀为类。”后来这两个字合而为一。“嘆”为规范字,简化为“叹”,“歎”为“嘆”的异体字。现在“叹”是多义字,兼有原来“歎”和“嘆”的意义。

“貣”并入“貸”。《说文·贝部》:“贷,施也。”指借出,读dài。另有:“貣,从人求物也。”指借入,读tè。古代文献里,“贷、貣”常混用;后世“貣”并入“贷”,读dài。

甲胄的“胄”与后裔的“胄”合并。这两个字在古文字里形义不同。《说文·冃部》:“胄,兜鍪也。从冃,由声。” 兜鍪即后世的头盔。《说文·肉部》:“胄,胤。从肉,由声。”指后裔。这两个字都读zhòu。在隶书楷书里合并为一个字。

“叚”并入“假”。“叚”的本义是借。“假”是多义字,其中的一个意义也是借。《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唯车服之器与爵号之名不可以借人也。” 后来“叚”并入“假”。

“孃”并入“娘”。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形义不同。“孃”指母亲,“娘”指姑娘。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孃”字下说:“《广韵》孃,女良切,母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后世“孃”并入“娘”。现在“娘”是规范字,兼有母亲和姑娘的意义。“孃”是“娘”的异体字。

”并入“记”。“”是古白话文用字,大约是从记字分化出来的,使用一阵后又并回母字。《红楼梦》第四回:“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水浒全传》第十六回:“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冰心《我的童年》:“可是老姨太总不让我光着膀子,说我背上的那块蓝‘记’是我的前生父母给涂上的,让他们看见了就来讨人了。”

20世纪60年代推行汉字简化,要做到既简化笔画又减少字数。为了减少字数合并了一些繁体字。例如:“復複”合并简化为“复”,“穫獲”合并简化为“获”,“縴纖”合并简化为“纤”,“蘇囌”合并简化为“苏”,“臺檯颱”合并简化为“台”,“壇罎”合并简化为“坛”,“團糰”合并简化为“团”,“係繫”合并简化为“系”,“贜髒”合并简化为“脏”,“隻衹”合并简化为“只”,“鐘鍾”合并简化为“钟”,“當噹”合并简化为“当”,“發髮”合并简化为“发”,“滙彙”合并简化为“汇”,“盡儘”合并简化为“尽”,“歷曆”合并简化为“历”,“鹵滷”合并简化为“卤”,“擺襬”合并简化为“摆”,“彌瀰”合并简化为“弥”。这样合并后,增加了多音多义字。例如:“縴纖”合并简化为“纤”。“纤”既有“纖”的音义,读xiān,指细小;又有“縴”的音义,读qiàn,指拉船的绳索。“盡儘”合并简化为“尽”。“尽”既有“盡”的音义,读jìn,表示完毕,如:用尽力气;又有“儘”的音义,读jǐn, 指极、最,如:尽里头。

汉字简化中的同音代替近音代替,实际也是在进行合并。例如:“舍”原来读shè,指房舍。“捨弃”的“捨”简化为“舍”后,“舍”增加shě的读音和舍弃的字义。

1955年12月22日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其中有些字组可以看作合并简化。例如:“獃騃”合并简化为“呆”,“閧鬨”合并简化为“哄”,“跡蹟”合并简化为“迹”,“崑崐”合并简化为“昆”,“陞昇”合并简化为“升”,“剳箚”合并简化为“札”,“紥紮”合并简化为“扎”。

1965年推行印刷新字形,造成了一些偏旁的合并。 例如:“幵”(jiān)旁改为“开”,“硏詽姸”变成了“研訮妍”,原来表音的“幵”不再表音。

汉字合并可以减少字数,但是不能造成表达意思的混淆。例如:把多馀、剩馀的“馀”简化为“余”,使得“余年不多”这类结构产生歧义,既可以是说我的岁月不多,也可以是说剩余的岁月不多,《简化字总表》不得不调整为“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矇濛懞”合并简化为“蒙”,“蒙蒙”不知是“雨濛濛”,还是表示模糊不清的“矇矇”。另外,汉字合并本来是为了便于应用,如果合中又有分,使字际关系复杂化,反而给使用增加了麻烦。例如:“幹乾”合并简化为“干”,干支的“干”读ɡān。合并简化后,“干”不但增加了ɡàn的读音,而且还规定要分化“乾”字。当“乾”读ɡān表示干燥义时简化为“干”,读qián用于乾隆、乾坤等义时不简化。《简化字总表》把“鍾鐘”合并简化为“钟”,鍾是容器,鐘是乐器,合并简化后不发生混淆。可是《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鍾:用于姓氏人名时可简化作‘锺’。”这样的规定给使用增加了困难。按照这个规定就会出现“钱锺书钟爱读书”这样的“锺、钟”混用。

总之,分化是为了精确地记录语词,但是要增加字数;合并是为了减少字数,但是要保证精确地表达意思。分化与合并相互作用,使得汉字系统既能精确表达,又不使字数增加很多,使汉字适应汉语的发展,更好地为交际服务。

(《咬文嚼字》,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