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1:法理学配套测试(第十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配套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学者这样解释法的产生:最初的纠纷解决方式可能是双方找到一位共同信赖的长者,向他讲述事情的原委并由他作出裁决;但是当纠纷多到需要占用一百位长者的全部时间时,一种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就成为必要了,这就是最初的法律。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司考.2017.1.13)

A.反映了社会调整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规律

B.说明法律始终是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

C.看到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在法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D.强调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2.法律格言说:“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关于该法律格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司考.2014.1.9)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

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

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

3.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司考.2014.1.10)

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

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

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

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300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

4.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要求法院对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分子,尤其对于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所犯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该依法重判的坚决重判,该依法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绝不手软。对于解决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犯罪分子生命之间存在的法律价值冲突,该政策遵循下列哪一原则?( )(司考.2011.1.13)

A.个案平衡原则

B.比例原则

C.价值位阶原则

D.自由裁量原则

5.近年来,政法机关通过“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做法,通过开门评警、回访信访当事人等形式,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关于这些做法的意义,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恰当的?( )(司考.2011.1.2)

A.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

B.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

C.人民群众是执法主体,法治建设要坚持群众运动

D.司法权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6.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根据这段话所表达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07.1.1)

A.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派别法学的根本区别

B.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在任何社会,利益需要实际上都是法律内容的决定性因素

D.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7.关于法的本质的社会控制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梅因

B.韩非

C.康德

D.庞德

8.下列思想家中,认为法律就是人民自己意志的记录的是( )。

A.卢梭

B.霍布斯

C.西塞罗

D.孟德斯鸠

9.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B.法的普遍约束力是以外在强制力为特征的约束,而其他社会规范以内在强制为主要特征

C.法的普遍性在空间上是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因此,它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

D.法具有普遍性,因此,一切具体的法律的效力都是完全相同的

10.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法律的可诉性特征?( )(司考.2007.1.7)

A.下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与上一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冲突而被宣布无效

B.公民和法人可以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C.“一国两制”原则体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

D.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

11.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种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阿奎那

12.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由严格的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13.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 )。

A.法的普遍性

B.法的一般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程序性

14.下列有关法的规范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法存在的形态看,其首先是一种规范

B.法与道德、宗教等规范同属于社会规范

C.法作为社会规范,特点在于其调整的对象是人们的交往的相互行为

D.技术规范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其永远不会上升为法律规范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

B.所有的“国法”意义上的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D.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就在于它具有国家意志性

1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

D.任何情况下法的实施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

17.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法体现了一种意志

B.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

C.法体现了统治阶级整体意志

D.所有的法律都不可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些利益和愿望

18.法不同于同一上层建筑中思想意识和政治组织的特征是( )。

A.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19.阶级对立社会的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 )。

A.统治阶级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活条件以外的其他因素

C.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0.在法律生效期间内,法律规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具有( )。

A.概括性的属性

B.效率性的属性

C.规范性的属性

D.连续性的属性

21.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是( )。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

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22.直接对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发生决定或重大作用的,首先是( )。

A.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国家的性质和状况

23.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属性是( )。

A.法的国家强制性

B.法的规范性

C.法的公平性

D.法的人民性

24.根据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D.国内法与国际法

25.根据法的渊源的载体形式不同,可将法律渊源分为( )。

A.主要渊源与次要渊源

B.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

C.制定法渊源与非制定法渊源

D.成文法渊源与不成文法渊源

26.在一个民主国家,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是( )。

A.风俗习惯

B.宪法

C.法律原则

D.民主法治精神

27.按照法的创制与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

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28.下列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

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

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

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

29.按照法律的调整范围,法律可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30.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法律可分为(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31.王某现在某大学已取得法学大专文凭,但他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认为自己必须再读一个法学本科文凭,只有这样他将来才能有资格参加国家的司法考试。这体现了法的( )。

A.指引作用

B.教育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32.对每个个体行为的指引有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规范指引相对于个别指引的缺陷是( )。

A.缺乏稳定性

B.缺乏连续性

C.缺乏高效率

D.缺乏针对性

33.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习俗、纪律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 )。

A.法律是可有可无的

B.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C.法自身具有缺陷

D.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34.从法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这一角度出发来解释法的作用,称之为( )。

A.法的评价作用

B.法的指引作用

C.法的社会作用

D.法的规范作用

35.指引作用的对象是( )。

A.违法者的行为

B.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C.一般人

D.他人的行为

36.下列不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是( )。

A.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

B.有关犯罪和刑法的法律

C.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

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

37.法的指引作用是( )。

A.一种律他作用

B.一种自律作用

C.法的一种社会作用

D.法在各类社会规范中所特有的作用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33条第2款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

A.个别指引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39.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 )。

A.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

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

40.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是( )。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C.促进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

D.确认和维护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阶级关系

41.国家在刑法中通过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惩罚了犯罪人,同时又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威慑和教育作用,这里体现了法的两方面的作用,对于这两种作用,二者的关系是( )。

A.法的规范作用是目的

B.法的特别预防作用是目的

C.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D.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目标和目的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外国电影故事描写道:五名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五人中的摩尔提议抽签吃掉一人,救活他人,大家同意。在抽签前摩尔反悔,但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抽中摩尔并将其吃掉。获救后,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并被判处绞刑。关于上述故事情节,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司考.2013.1.53)

A.其他四人侵犯了摩尔的生命权

B.按照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之福祉”的思想,“一命换多命”是符合法理的

C.五人之间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D.从不同法学派的立场看,此案的判决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

2.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关于法的这一特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司考.2013.1.55)

A.法律具有保证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

B.法律具有程序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

C.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律主要依靠国家暴力作为外在强制的力量

D.自然力本质上属于法的强制力之组成部分

3.“社会的发展是法产生的社会根源。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需要新的社会规范来解决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适应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需要,国家和法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就出现了。”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司考.2012.1.51)

A.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相反,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

B.法律的起源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

C.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资源有限与人的欲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D.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属于法的规范作用

4.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统治阶级的意志(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说明( )。

A.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法的唯一决定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法不是统治阶级任性和专横的表现,而应遵循客观规律

D.法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东西,即人的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5.法在与相近的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政策等相比较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特殊象征和标志有哪些?( )

A.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D.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

B.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

C.法的普遍性是其规范性的发展和延伸

D.法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发展和延伸

7.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8.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有( )。

A.规范性

B.目的性

C.程序性

D.继承性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讲,法总是一元的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C.国家意志并不必然表现为法

D.国家的存在是法存在的前提条件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并不是所有的法都具有规范性

B.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文件都具有规范性

C.规范性是法的一个基本特征

D.法律文件包括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

11.法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基本特征有( )。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和权力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E.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12.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从现象上说,它具有( )的属性。

A.一般性

B.规范性

C.概括性

D.普遍性

13.下列有关法的强制性与国家强制力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法的强制性是国家强制力的一种表现

B.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力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不可或缺

C.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性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可有可无

D.法本身只有国家强制性而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14.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律对统治阶级内部成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追究法律责任,给予法律制裁。这说明( )。

A.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全体成员意志总和的反映

B.阶级对立社会中的法律不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反映

C.阶级对立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的个别意志与其整体意志相抵触

D.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整体意志会舍弃个别意志

15.法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有限性是由于( )。

A.法具有主观意志性,法律总会存在某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

B.法的概括性、抽象性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总会有不一致的地方

C.法的稳定性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总存在差距

D.法的程序性,有时可能会使人们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

16.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是( )。

A.法的规范性

B.法的安全性

C.法的程序性

D.法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17.某国议员提出的法案在议会中由于反对党的反对而未获通过,这说明( )。

A.在民主政体下,法并不一定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B.在统治阶级利益分化的情况下,法与统治阶级的意志无关

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某党派、集团或其成员的个人意志

D.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

18.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的、肯定的

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C.法律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

19.下列有关法的本质的观点是非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有( )。

A.理性说

B.自由说

C.利益说

D.主权命令说

20.法有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分,下列哪些属于法的非本质属性?( )

A.法的规范性

B.法的强制性

C.法的普遍性

D.法的物质制约性

21.根本法和普通法的划分依据是( )。

A.制定程序不同

B.适用主体不同

C.效力不同

D.内容不同

22.一般而言,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公法的有( )。

A.劳动法

B.收养法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D.担保法

23.下列有关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在人类的历史上,法是从不成文法发展到成文法

B.成文法就是制定法,不成文法就是习惯法

C.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是成文法

D.随着法的发展,成文法日益增多,不成文法则逐渐减少

24.下列哪些法的分类仅适用特定国家的法律( )。

A.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B.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C.普通法与衡平法

D.公法与私法

25.关于普通法与衡平法,表述正确的是( )。

A.普通法与衡平法是英美法系主要的法的分类

B.普通法与衡平法是大陆法系主要的法的分类

C.衡平法是作为对普通法的修正和补充而出现的

D.普通法与衡平法均为判例法

26.古罗马法分为( )。

A.公法

B.私法

C.普通法

D.衡平法

27.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

A.国际法就是指国际条约

B.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C.国内法的一切规范性文件均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D.国际法是国内法的渊源

28.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制定法?( )

A.家法族规

B.衡平法

C.法院判例

D.习惯法汇编

29.国家制定或认可,也就是使法具有“国家意志”的形式。这一特征明显地表明法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规范、政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以及习惯礼仪等的差别。结合上述关于法的“国家意志性”观点,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是从法作为一个整体并以国家名义制定和认可来说的。实际上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法律、法规是由各种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别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B.法的“国家意志性”在涉及习惯法时是不适用的,因为习惯不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就具有法律效力而成为习惯法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对以成文法或制定法为主的国家,如德国、法国以及当代中国是非常适合的,而对于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普通法系国家来说,法院的判例同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而判例的形成也就意味着对于国家意志性的例外

D.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一基本特征,也就表明法又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非本质属性

30.法的分类,是从一定的角度或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一个国家的法进行划分,下面关于法的分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这是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的不同而做的划分

B.法根据调整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C.虽然法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但是往往在所谓的实体法中也有程序法的内容,在程序法中也有实体法的内容

D.根据法所创制和表达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这里所指的习惯法也就是普通法系的判例法

31.青年男女在去结婚登记的路上被迎面驶来的卡车撞伤,未能登记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女方伤势过重成为植物人,男方遂悔婚约。女方父母把男方告到法院,要求男方对女方承担照顾抚养的责任。法院以法无明文规定为由,裁定不予受理。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评论是错误的?( )(司考.2008.1.53)

A.支持不受理,因为法官面对的是法律不调整的“法外空间”事项

B.支持不受理,因为法官正确运用了类比推理而没有采用设证推理

C.反对不受理,因为法官违反了“禁止拒绝裁判原则”

D.反对不受理,因为法官没有发挥法律在社会中的创造作用

32.下列有关宪法的指引作用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宪法指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

B.宪法指引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C.宪法的指引具有最高性

D.宪法的指引贯穿民主的基本精神

33.法维护阶级统治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A.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B.调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的关系

C.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D.调整统治阶级与大自然的关系

34.法律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有( )。

A.当事人之间的相互行为

B.国家对某种行为的态度

C.一般人今后的行为

D.他人今后的行为

35.对人的行为指引有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其中个别指引具有具体、针对性强的优点,但也有其缺点。包括( )。

A.具有主观随意性

B.缺乏效率

C.不符合人的自主、独立的心理倾向

D.具有客观性

36.法的作用受下列哪些因素的直接影响?( )

A.法的本质

B.法的特征

C.国家权力

D.法的产生

37.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法律评价作用的优点是( )。

A.比较客观

B.比较明确

C.比较具体

D.比较灵活

38.下列哪些领域的法律体现了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

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

B.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法律

C.确定使用设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规定产品、服务质量的标准的法律

D.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的法律

39.法的局限性体现在( )。

A.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

B.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

C.法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局限性,如法具有连续性、抽象性等

D.实施法律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并受到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

40.何某与孙某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何某向律师许某咨询,许某认为根据合同法,孙某行为构成违约,如提起诉讼,有较大胜诉把握。许某的分析体现了法的( )。

A.评价作用

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

D.预测作用

41.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

A.《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资金或者其他奖励

42.下列有关法的作用的表述,有哪些是错误的?( )

A.宪法、刑法、民法、交通法规等都是主要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

B.法律不是万能的,因此法律是可有可无的

C.法律在法治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应一一立法

D.法的指引作用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确定性的、不可选择的指引

43.法律的指引作用具有哪些优点?( )

A.稳定性

B.连续性

C.高效率

D.客观性

44.福建省九届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12月17日制定通过《福建省防洪条例》,该条例( )。

A.体现了法的社会性

B.体现了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C.同样直接体现了法在维护政治统治方面的作用

D.在本质上与法的阶级性无关

45.下列关于法的局限性,表述正确的有( )。

A.自有国家以后,法律在调节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各种社会规范中,就是最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B.在法治社会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

C.法具有保守性,往往落后于现实生活的变化

D.由于利益冲突,法并不能在所有个别问题上都体现正义

46.某林区村民于某某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对儿子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滥伐,是违反《森林法》的。于某某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些功能?( )

A.引导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47.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

D.③

三、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人适用法律的最直接目标就是要获得一个合理的决定。在法治社会,所谓合理的法律决定就是指法律决定具有可预测性和正当性。”对于这一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司考.2014.1.92)

A.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B.可预测性要求法律人必须将法律决定建立在既存的一般性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

C.在历史上,法律人通常借助法律解释方法缓解可预测性与正当性之间的紧张关系

D.在法治国家,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是理当崇尚的一个价值目标

2.2011年7月5日,某公司高经理与员工在饭店喝酒聚餐后表示:别开车了,“酒驾”已入刑,咱把车推回去。随后,高经理在车内掌控方向盘,其他人推车缓行。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如机动车未发动,只操纵方向盘,由人力或其他车辆牵引,不属于酒后驾车。但交警部门指出,路上推车既会造成后方车辆行驶障碍,也会构成对推车人的安全威胁,建议酒后将车置于安全地点,或找人代驾。鉴于我国对“酒后代驾”缺乏明确规定,高经理起草了一份《酒后代驾服务规则》,包括总则、代驾人、被代驾人、权利与义务、代为驾驶服务合同、法律责任等共六章二十一条邮寄给国家立法机关。

关于高经理和公司员工拒绝“酒驾”所体现的法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司考.2011.1.89)

A.法的指引作用

B.法的评价作用

C.法的预测作用

D.法的强制作用

3.“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法是完全没有自己的历史的”,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法律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受到社会客观规律的支配

B.法律虽然反映客观规律,但是也可以不反映客观规律

C.法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法律史

D.法律能否反映客观规律,完全由立法者自身素质所决定

4.以下关于历史上法的本质的论述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是( )。

A.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法律是人民自己意志的记录,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

B.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法就是那些使任何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按照普遍的自由法则确实能与别人有意识的行为相协调的全部条件的综合

C.德国历史法学派创立人卡尔·冯·萨维尼指出:法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法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民族的加强而加强,最后随着民族个性的消亡而消亡

D.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认为:法是以强制作为保障的社会目的的体系,而法的目的就是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法的创造者,是法的唯一根源,所有的法都是为了社会利益的目的而产生

5.下列有关一般法和特别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法和特别法之分具有相对性

B.商法相对于民法来说是特别法

C.同一位阶的法律,在适用时要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D.教师法在适用对象的意义上是特别法,而在适用地域上是一般法

6.以下关于法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通法法系所谓的普通法指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法律

B.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成员国的立法机关有权制定在该国实施的法律

C.最早系统提出公私法划分的是乌尔比安

D.民法法系往往又分为德国法法系和法国法法系

7.“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抗的法也依然是法。”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司考.2015.1.90)

A.这段话既反映了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也反映了自然法学派的基本立场

B.根据社会法学派的看法,法的实施可以不考虑法律的社会实效

C.根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内容正确性并非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

D.所有的法学派均认为,法律与道德、正义等在内容上没有任何联系

8.“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成为真正的法律。哪里的法律成为实际的法律,即成为自由的存在,哪里的法律就成为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关于该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司考.2016.1.88)

A.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讲,规律是自由的,但却是无意识的,法律永远是不自由的,但却是有意识的

B.法律是“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的条件

C.国家法律须尊重自然规律

D.自由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准

9.在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与夏洛克订立契约,约定由夏洛克借款给安东尼,如不能按时还款,则夏洛克将在安东尼的胸口割取一磅肉。期限届至,安东尼无力还款,夏洛克遂要求严格履行契约。安东尼的未婚妻鲍西娅针锋相对地向夏洛克提出:可以割肉,但仅限一磅,不许相差分毫,也不许流一滴血,唯其如此方符合契约。关于该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司考.2016.1.90)

A.夏洛克主张有约必践,体现了强烈的权利意识和契约精神

B.夏洛克有约必践(即使契约是不合理的)的主张本质上可以看作“恶法亦法”的观点

C.鲍西娅对契约的解释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

D.安东尼与夏洛克的约定遵循了人权原则而违背了平等原则

四、名词解释

1.法律的规范性

2.法律的国家性

3.法的意志性和规律性

4.法的阶级性和共同性

5.法的利益性和正义性

6.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7.法的作用

8.法的告示作用

9.法的评价作用

10.法的预测作用

五、简答题

1.简述世界上所有国家共同适用的法的分类。

2.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定义。

3.简要阐述根本法与普通法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法的特殊分类。

5.简述阶级社会中法的两种社会作用的关系。

6.法的作用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考研题)

7.如何理解法的预测作用?

六、论述题

1.论述法区别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基本特征。

2.试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3.如何认识法的本质?

4.试论法的规范作用。

5.试述社会规范的概念和一般特点。

6.试述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

七、案例分析题

海口市公安局2003年2月18日正式发布《关于依法处理行人、非机动车违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通告》,规定:当行人出现以下五种违章行为之一,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且车辆驾驶人员无违章行为,并采取了适当避让措施而未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将由行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一)在明令禁止行人通行的高速公路、高架道路、车行立交桥等道路行走或逗留,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二)在有交通信号控制的地方违反信号规定,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三)在设有人行横道、人行天桥的地段横穿车行道,不走人行横道或人行天桥,与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四)钻越、跨越或倚坐道路栏杆或隔离设施,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五)在机动车道内招停出租车(公交车)、兜售、发送物品,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试利用所学习的法理学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1)试利用法的作用的理论来分析上述法律和通告的规定。

(2)试利用违法行为的理论来分析上述法律的规定。

(3)试利用价值冲突解决的理论来分析上述法律和通告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