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好胜心夺走了你的幸福感
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赞赏。但是,利用好胜心应适当。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个人不敢竞争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就怕物极必反,竞争心、好胜心太强,反而更加得不偿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研究发现,近40年来,在美国自认为幸福感强烈的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那么,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调查显示,人们的幸福感不再与收入成正比,小康者的幸福感更强烈。与此同时,英国的《太阳报》在报道中称,在对1万名工人和5000个家庭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自认为最幸福的英国人是那些平均每个星期只挣255英镑的人,这样的收入在英国属于小康水平。而一份来自中国的调查显示,在对上海、北京、杭州等6个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的调查中,人们发现,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并不是那些所谓的大款,而是月薪在三千元左右的中等收入或中等偏上的小康者。这再一次证明,那些对生活不抱过高要求的人,往往最容易有幸福感。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过强的好胜心,并不把出人头地当作幸福的指标,而他们的幸福感,也正来自知足常乐。
从另一些心理专家的研究中发现,好胜心强的人总有“压人一头”的想法,总想要展示自己。其实,这在职场或人际交往中,都是一个大忌,因为好胜心强的人往往是那些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人,很难融入某个圈子。所以,我们可以保持适度的好胜心,但千万不要去过度追求超越别人,不要在失去自我的同时,也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8岁的她因为身体底子差,每次体育课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难过,甚至对上体育课产生了抵触和逃避心理。这时,妈妈安慰她说:“只要你能坚持跑完全程,跑在最后有什么关系。我们不要想着去超越第一名,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她想了想,认真地点点头。再上体育课的时候,她就什么也不想,只管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虽然,每次她都只超过一名同学,却也因此爱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概念运用到学习中。
2001年,她顺利地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唯一录取的一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就是朱成。在哈佛期间,她表现同样出色,一举拿下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读博期间,她还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可是哈佛大学370年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职位的中国籍学生,这在世界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于自己的成功,她觉得是那个“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帮助了自己,因为那样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每追上一名,她都会备受鼓舞,从而越发脚踏实地地继续进步。
如果8岁的小朱成因为好胜心驱使,立志要赶超第一名,她此后的人生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辉煌。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人立下了超能力的志向,他的进取之路,一定不会如此轻松自然,更不会享受到一次次小小的超越带来的成就感和鼓舞的力量。所以,让自己的好胜心无限膨胀,并不是什么好事,虽然那也许彰显了你的宏伟志向,但你一路走来,并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同比值的幸福感。所以,为了不让过度的好胜心抢走你的幸福感,现在就来学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吧!
(1)知足常乐。
心理学家认为,知足常乐不是说要降低期望值,更不是自我麻痹,而是为人处世中的一种平和心态。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帆风顺地完成,困难与挫折总是不期而至。如果我们拥有了一种比较容易满足的平和心态,就不会把得失看得太重,也就不会给自己平添烦恼了。
(2)放低姿态。
放低姿态并不卑微,相反,懂得适时地放低姿态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说,放低姿态,是想要幸福和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调节能力。懂得放低姿态的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谦卑的气质,放低姿态后会得到更多的赞同力量,为成功奠定深厚的人脉基础。
(3)不要设置“假想敌”。
生活中,不乏有人喜欢不自觉地为自己树立“假想敌”,认为某个人可能会对自己不利,然后处处防备,时时绷紧神经准备应战。这样的人不但不能和人友好相处,反而因为过度地敏感和猜疑而让自己变得神经质,甚至偏激和不可理喻。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己把自己打倒了。
(4)切忌锋芒毕露。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也把自己置身于不妙的境地中。一个处处彰显自己锋芒的人,只会让人对你防范有加,要么铆足劲儿打败你,要么出其不意地“捅你一刀”。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中,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做事要适度低调,锋芒毕露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哈佛心理锦囊
太过争强好胜的人,很难停下来享受现有的成绩或生活,他们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即使拥有别人艳羡的生活也不能满足。这样的人,即使有了成功的光环,即使物质丰裕,也很难感到幸福。一个对幸福感比较迟钝的人,不能不说是极其可悲的。所以,让你的争强好胜之心适可而止吧!保持一颗平常心,享受一下凡人的幸福,才不枉你身在凡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