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南陈皇室陈叔达
听得裴寂所言,众人纷纷看向陈演寿。
高冲心里也是暗自惊叹,自己这个爹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之前在晋阳任副留守、武牙郎将时韬光养晦,而现在却是锋芒毕露,连连立功,一跃成为唐营里最闪亮的那颗将星。
事关重大,陈演寿也不敢耽搁,接过李渊亲卫递过来的茶水来不及喝一口便忙是解释道:“劝降之人非是郡守,而是通守,绛郡通守乃是陈叔达,此人乃南陈皇室,与高长史相熟,或可劝降”。
通守是杨广设置的郡守副职,即后来的州郡通判,辅佐郡守处理郡务。
“陈叔达?”李渊一惊,而后大喜道:“若真能免一场刀兵全取绛郡,高君雅当居首功”。
众人闻言那真是羡慕极了,看来这高君雅崛起之势,势不可挡啊。
高冲心底亦是直犯嘀咕,先前临行时父亲叮嘱他万事要低调,不可生事,结果他自己却在这里捷报频传,屡立功勋,一时间,高冲没有理解到高君雅的用意。
而有了高君雅这颗定心丸,李渊等人无疑是卸下了心中负累,安心在正平城外休整起来。
正平城上,隋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围绕着城墙严防死守。
城门楼下,一队精锐的隋军护卫着几人正在城头眺望唐军大营。
“子聪,你说这李渊究竟是何用意?”一名容貌威严,颇有气度的文士很是不解,“昨日急行军前来城外驻营,今日却是毫不见动静,着实可疑”。
“或许是养精蓄锐,也未可知啊”,另一人闻言摇摇头,背着手盯着唐军大营悠悠叹道,不知所想。
只见这人也是姿容俊雅,甚有风仪。
先前问话之人正是绛郡郡守裴世清,而另一人便是绛郡通守陈叔达。
此时二人站在一起,即便是均已年过四旬,也是显得气度不凡。
裴世清出身河东裴氏,相貌威严,文雅端庄,为此杨广在大业三年的时候还特意选派他出使倭寇,看中的就是裴世清身上体现出的这一股大国使者的风范。
而陈叔达出身江南陈朝皇室,其父陈宣帝陈顼、其兄陈后主陈叔宝、其母袁昭容全都是“姿容貌美”,而陈叔达也是自幼“美风仪,容止出众”。
这二人站在一起,便是宋玉潘安在场,亦难夺其风姿。
陈叔达看了看唐军大营,又看了看身旁值守的隋军将士,有些欲言又止,却是被裴世清看在眼里,“子聪有话直言”。
“郡守觉得我们能守住?”陈叔达见状也是直说道。
要说他对于大隋朝有多么忠心,那说出去也是没多少人信的,毕竟他是南陈皇室,江南陈朝亡于大隋。
裴世清听闻这话,微微一怔,一双深邃的眼睛看向陈叔达,“子聪此话何意?”
陈叔达坦然相视,“我等兵不过五千,又无勇将,李渊兵数万、将数十,你我文弱之士,如何抗拒?”
裴世清盯着陈叔达看了许久,而后摇头叹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子聪,我等既食隋禄,问心无愧便好”,说罢便是转身离去。
陈叔达眼神莫名,看向远方,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晚间,高君雅率领数百骑带着杨子崇来了。
父子重逢,高冲有些激动,竟是上前便是一个拥抱,看得李世民等人大笑不止,高君雅也是有些发愣,轻轻拍了拍高冲肩膀。
“阿耶,你……你真乃良将也”,高冲想说你真牛逼又觉不妥,憋了半天,整出这么一句。
高君雅一怔,一巴掌拍在高冲头上,高冲忙是说道:“这是唐公原话”。
中军大帐,待得各自见礼落座,上了茶水,李渊直问道:“君雅着实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且来详细说说,文城郡如何攻下的,另外你的兵马现在何处?”
高君雅闻言从容说道:“末将生擒杨子崇攻下离石郡后,便挟杨子崇直奔吉昌城(文城郡治所),以杨子崇诈开吉昌城门,一举夺城,而后照此攻取乡宁等城。
听闻唐公大军已破临汾郡,料想下一步便是绛郡,恰好末将与绛郡通守陈叔达有旧,或可劝其归降,便命都尉杨毛驻守离石,我布置妥当后便快马来此汇合”。
听得高君雅如此说,虽是三言两语,但众人亦是敬佩不已,短短半月,连下两郡,这仅凭运气可是不行的,还需要把握时机、运用谋略。
李渊点点头,甚是赞赏,而后又是问道:“劝降陈叔达,君雅有几分把握?”。
实际上李渊很是好奇,高君雅与那南陈的陈叔达是如何有交情的,不仅李渊,其余诸将也很是好奇,包括高冲。
“开皇九年,杨广任平陈元帅,家叔昭玄公时任元帅府长史,而杨广攻破建康后,竟意欲屠戮南陈宗室,霸占陈后主后宫宠妃张丽华等人,被家叔竭力拦住。
我时年十七,随军征战,奉家叔命令,与家父一起去捉拿南陈宗室,名为捉拿实为保护,从而结识了与我同岁的陈叔达,陈叔达因此对我高家颇为感激,我二人自此亦是相交甚笃”。
高君雅饮下一杯茶水,一边回忆着一边讲述着,语气莫名有些低沉。
这时,旁边的陈演寿低声道:“高长史之父便是在那时殉难”。
李渊闻言下座叹道:“难为君雅了,且好生歇息,待明日再商议这劝降一事吧”。
待得众将散去,高冲去到高君雅营帐,竟是发现父亲坐在灯旁,静静地擦拭着那柄马槊。
高冲知道,这柄马槊是他从未见过面的祖父的遗物,也是父亲如今使用的兵器。
“阿耶,斯人已逝,生者如斯,莫要哀伤了”,高冲倒了一杯茶水递上去轻声道。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高君雅一怔,斟酌一下,“此话倒是颇有深意,出自何处?”
高冲一怔,还没反应过来,高君雅却是自顾自点头道:“倒是像与《论语》子罕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些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