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44,我是太子朱慈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三轮交锋护城河,星夜轮战塞河床

两阵大战过后,闯军尚未摸到居庸关的城楼,便已经损兵近三万余人,虽然大都是炮灰之属,但这也着实令闯王脸上无光。

骄傲的闯王,显然并不能接受自己两度的失败。

只是时已过午,闯王虽是急着挽回颜面,却也架不住三位军师的一致请求,只得下令全军造饭,稍作休整再做驱策。

这头闯军偃旗息鼓,那边居庸关上却是一片的兴高采烈。

几乎没有任何损伤的,便将闯军两次进攻打退,不仅及时地让关内的大军克服了面对闯军的恐惧,提升自身的士气,也同时将周遇吉和孙守法两位将军的能力也得到了全军将士们的一致认可。

两位将军之间互相的惺惺相惜,也预示着来自不同部分的明军渐渐融合到了一起。

当然,捎带手的,朱大太子识人之明也被全军传颂。

一个时辰之后,闯军再度修整完毕,呜咽的号角声再度响起,一队队的闯军士兵再度出发,只是这次的出阵却是与前两次都有所不同。

其一,是阵型方面。队与队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间距被进一步拉大,虽然会导致填满沟壑的时间加长,但毫无疑问更加稀松的阵型能够有效地降低明军火炮和弓箭的杀伤力;

其二,是人员组成方面,虽然第三类的炮灰依然是其中的主力,但在各营衔接部分都安排上了一只老营的精锐,同时左右两翼都有老营的精锐骑兵扈从。

如此一来,若是关中还有大军想要出城截杀,必然会被其中精锐老营给牵制住,即便不能趁机南下吊桥城门,也势必将出城之军消灭在城外。

其三,闯军为数不多的,本是为了进攻京城而用的攻城器械,诸如冲城车、箭塔、云梯、火炮等物,也从后营之中悄悄被地安排上位。

显然,闯军是准备扎扎实实地跟明军硬磕一把,几乎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战力都用上了。

闯军的变阵也自然落到了朱大太子的眼中。

转过头,朱慈烺看向了身旁的周遇吉和孙守法,以及身后的明军,所见之情,只有满脸的坚毅。

朱慈烺明白,自己已经不需要再更多言语,居庸关中,自上而下都已经做好了绝对的准备。

“本宫坐镇关楼,周将军与孙将军轮换指挥!”朱慈烺随即吩咐道。

“是!”下首二人齐齐答应道,两人都明白,这场阻击战真正难受的时候即将来到,如今闯军的精锐尽出,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出城激战。

而面对着来时汹汹的闯军,无论将领还是兵力,都必须严格按照轮换制度,才有可能在如此严峻的情形下,完成拖延二十日时间的阻击战。

战斗很快在红衣大炮的轰鸣下再度打响,箭矢随即升空。

顶着巨大的伤亡,闯军一步步地靠近关前的护城河,一袋袋的土石、柴木被丢到了护城河中,甚至还有倒伏在河边的尸体,也成了填塞河水的物什。

一袋、两袋......河面上不断泛起水花;

三袋,四袋......原本深不见底的护城河河床,在闯军如蝗虫过境一般填塞之下,肉眼可见地升高了起来。

而关楼之上的箭雨和火炮也越发地猛烈了。

一茬茬的闯军在明军近乎屠杀般的炮火下倒下了,但这丝毫没有停滞住其余闯军的脚步——他们得到的是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填平护城河。

尽管炮火猛烈,尽管箭雨侵袭,闯军依然悍不畏死地向护城河进发。

一个万人队被打残,便上另一个万人队。

调离一个被打残的万人队,便补充上一个万人队。始终保持了前线十万大军的高强度、高密度作战。

终于,在闯军几乎不计代价的猛打猛冲之下,深邃的护城河也不堪重负,河水渐渐满溢,站在岸边,几乎已经能够看到底下杂乱无章的土石、柴木和尸体。

而这一战,不知不觉间,原本热烈的太阳已经悄悄下班,一碧如洗的天空变得灰沉沉的。

但闯军似乎根本没有要结束战斗的意思,一堆堆的篝火被点燃,一捧捧点燃的火把被拿在手上,数万捧火把与篝火之间将关前的路照得如同白日一般的透亮。

关楼上的明军也自然明白闯军的意图,已经战斗了许久的弓兵和炮兵也趁着闯军进攻的间隙完成了换防——不就是熬嘛,谁怕谁。

入夜后的战斗几乎没有任何的停滞,一边继续悍不畏死地向前冲锋,一边则是机械地收割着城楼下的生命。

终于,在月明星稀的深夜里,护城河终于不堪重负,渐渐被闯军填平。

而仅仅为了填平这条河,闯军便已经付出了六七万人的代价,最重要的是,在第三轮的进攻之中,因为李自成麾下的老营精锐又损失了数千人,这才是李自成最为心疼的。

身为军阀的李自成明白,其他的损失再多也没关系,这老营却是他的根,绝不能损失过重了。

随着护城河被填平,第三轮的交锋逐渐的落下了帷幕。闯军大部撤回营中稍作休整,而城楼上的明军也趁机完成第二轮的换防,紧紧等候着闯军的攻城大战。

第三轮交锋,闯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从战略而言,成功填平了护城河,也就是说成功迈出了攻下居庸关的第一步。

当然,城楼上的明军也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毕竟一条护城河便已经拦下了闯军整整一日一夜,更是重创了闯军数万人马,可以说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使命。

所以,闯军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而明军则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显然,居庸关虽则城高壑深,但久必不可守,

这也怪不得朱大太子或是周遇吉将军。兵力上的悬殊,使得明军不可能在战略上占到便宜,好在,明军从一开始便没有想过要与闯军决战,更没有想过要长久地守住居庸关。

而闯军这边在总结这一日的进攻之后,显然也得出了居庸关并不好打的结论,而在三位军师的建议之下,李自成终于做出了战略战术上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