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影,凭什么比相机还酷(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隐藏在手机摄影中的秘密

The Secrets Hidden

智能手机都在简化且优化摄影功能,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能以最舒服的操作,获得最优质的图像。殊不知,看似简单的摄影功能还有许多隐藏功能。

CHAPTER 1

1 手机摄影的几个隐藏功能

大多数朋友拿到手机,对其基本的拍照功能都能无师自通。似乎除了构图和按快门,我们并不能做其他事情。其实并不是这样,在手机全自动的摄影功能框架下,有几个可供调节的参数。

1/可以选择并锁定焦点

打开手机摄影功能,镜头对着被摄物体,手机一般会自动识别焦点。通常来说,脱胎于环境的明显的拍摄对象、人脸、比例较大的物体会被识别,屏幕上会出现空心的焦点提示框,显示该区域为聚焦区域,焦点区域会变得比周围更清晰——这是手机根据人们的摄影习惯编制的一套算法。

如果手机自动选择的焦点并不是拍摄时想要的怎么办?做法是自己去选择焦点。点击屏幕的相应部分,会出现空心的焦点提示框,这便是自己选择的焦点。很多初学摄影的朋友喜欢的“背景虚化”的效果,就是通过选择前景为焦点、背景在焦点外实现的。

▲对焦在前景物体上

▲对焦在背景物体上 

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焦点的锁定。现在的手机有点“过度智能”,随着手机的移动,它会不断自动重新获得焦点(哪怕之前已确定了焦点)。实际上,手机是可以锁定焦点的,以iPhone为例,当按住屏幕1秒,屏幕上方出现黄色的实心提示框后,表示锁定了这一点为焦点,此时无论怎么移动手机,聚焦区域也不会变。

〇 首先对焦但不锁定焦点

▲对焦但没有锁定焦点

▲移动手机变换场景,焦点很容易“跑掉” 

〇 再试试对焦的时候锁定焦点

▲对焦并锁定了焦点

▲移动手机变换场景,焦点依然在原处 

2/可以调节曝光

这也是手机摄影者容易忽略的一个功能。现在市面上的手机摄影功能是系统自动计算曝光,手机会根据场景或确定的焦点自动计算一个“正确”的曝光,但其实可以人为调节曝光,这个功能类似于相机中的“曝光补偿”。以iPhone为例,当对焦后,上下滑动屏幕,便可以调节曝光。向上滑动,加曝光补偿,画面会变亮;向下滑动,减曝光补偿,画面会变暗。

▲对焦后由手机自动生成的曝光强度

▲降低曝光补偿

▲增加曝光补偿

调节曝光,能让拍摄者在拍摄阶段就掌握主动权,而不至于在后期变得被动。例如拍摄剪影的时候将曝光补偿调低一点,防止光亮的部分曝光过度,同时让剪影暗下来。

▲韩松/摄  

◎HUAWEI P30  

◎降低一些曝光补偿,有利于拍出剪影 

3/对焦和曝光是可以分离的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大多数手机的对焦和曝光是一致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屏幕上点按一点,这一点会被确定为焦点,手机会以这一点的亮度为基准来计算曝光,这一点便成为测光点。

举个例子,一个房间有一盏灯、一个前景物体,灯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点按灯所在区域作为焦点,这一点会变得最清晰,手机会以这个较亮的区域为基准测光(它会想:呀,场景好亮,所以曝光不要那么强),所以输出的画面中灯光附近亮度适中,但画面整体就比较暗;反之,如果点按前景物体的所在区域为焦点,手机就会以这一点为基准测光(它会想:呀,场景好暗,所以曝光要提高一点),所以这个物体附近的亮度会比较适中,但是相应地,灯光部分就会过亮。

那么,可不可以让对焦点与手机曝光的测光点分离呢?目前iPhone的原生相机还做不到,但是可以利用一些App做到。以VSCO的拍照功能为例,当用两根指头点击划动屏幕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一点会是焦点(画面最清晰的一点),另一点是曝光点(以此区域的亮度为基准进行测光)。华为手机的Pro模式则直接给出几种测光模式供用户选择,包括点测光、局部测光和全局测光,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对焦和测光点一致的问题。

▲VSCO相机中,曝光和焦点为同一点的情况 

▲VSCO相机中,曝光和焦点分离的情况 

4/手机有多种快门触发方式

大家最熟悉的一般是手机摄影界面上的虚拟快门,这是最常用的快门触发方式。

以iPhone为例,还有其他几种快门触发方式。例如点按音量键,这个动作会让大家按快门的手势更接近于用相机拍摄;再如,当耳机插在手机上的时候,耳机线上的音量键也能作为快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还应该掌握从手机锁屏界面快速进入拍摄模式的方法。以iOS15操作系统为例,在锁屏状态下从屏幕右侧边缘横向滑动可以快速进入拍摄界面,这个小小的动作能够避免错失难得的突发拍摄场景。

手机的多种快门触发方式并不是噱头,它提供了多种情景下的拍摄可能,如音量键就适用于“单手摄影”的情况;如果是纪实摄影,不想给被摄者造成压力,用耳机触发快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己的拍照动作。

前面已经说过,手机摄影是即兴的、突发的,因此有必要熟悉其触发快门的多种机关。毕竟,能拍出好照片的场景转瞬即逝。

▲韩松/摄  

◎iPhone 7 Plus  

◎俄罗斯莫斯科地铁中。为捕捉最真实的人物状态,可用耳机线作为快门抓拍

5/手机有应对大光比的措施

什么是大光比照片?就是画面中亮的地方和暗的地方光线差异特别大的照片。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惑:拍出的照片要么是阴影的地方一片死黑,要么是光亮的地方曝光过度。其实,手机中的HDR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大光比照片不用HDR的弊端

▲打开HDR,能够修正一些曝光

HDR是“高动态曝光”的英文缩写。在iPhone拍摄界面上方的中部便可以控制这个开关。在HDR模式下拍照,手机实际上进行了三次曝光:一次“过暗”,让亮的地方显得和谐;一次“过亮”,让暗的地方显出细节,一次“正常”,让中间部分获得曝光。三张曝光会在瞬间合成,呈现一幅阴影中带有细节、高光处不曝光过度的画面。

大光比的情况如此之多,超出想象,特别是在日出日落、阳光强烈或是有灯光的情况下。因此建议打开“自动HDR”,让手机自行判断是否需要触发该功能。

目前iPhone的HDR功能会生成两张照片,在计算速度上会稍有拖慢。当连拍或抢拍时,建议关掉HDR。

6/抓拍不妨用连拍

高速连拍不是相机的专利。还是以iPhone为例,按住虚拟快门(或是按住音量键、耳机音量键)会进行每秒10次的连续拍摄,生成一组照片,之后可以在相册中选取想要的片子,同时决定其余的是否删除。

拍摄运动场景的时候不妨使用这一功能。

对于连拍功能,大部分朋友还是知道如何使用的,只是在实战时不太能想起并灵活运用。这也是手机摄影学习的重点。

▲按住任一快门触发方式,即可连拍

还是那个观点,学习手机摄影不仅是学习拍照技巧和后期制作而已,而是学习一套完整的系统。

2 找到自己的拍照兴奋点

“如果你喜欢拍照,那么你一定不是喜欢拍照本身,而是存在一些你特别有冲动记录下来的东西。”

这便是摄影的兴奋点。

手机摄影最好的做法是多去拍自身熟悉、容易拍到和自己能很敏锐地觉察到的题材。因为这些题材易于代入拍摄者的情感,最能反映拍摄者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的独特之处,最能激发拍摄者的拍摄冲动。手机摄影要出好片,不应该一味模仿别人的好片,而应回归自身的生活经历,激发真实的拍摄欲望。

▲韩松/摄  

◎iPhone 7 Plus  

◎建筑空间与人的关系

▲韩松/摄  

◎iPhone X  

◎利用长曝光拍摄建筑剪影

在网络图片分享平台上,几乎每个摄影大咖的作品都有鲜明的特征。例如柏林的摄影师Michael Schulz是个不折不扣的旅行家,他的作品表现的大多是自然景观、城市风貌,看他的作品,仿佛是在看一本小型的“国家地理”相册。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在公共空间拍摄的,旁观者和思考者的心态跃然于画面上,是典型的深度旅行者和观察者。体育老师张内咸手机拍摄的作品,全是天真烂漫的学生。透过这些照片,能感受到掌镜人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他的作品饱含真挚的情感。

这里不是说要给自己划定一个界限——用手机拍建筑、拍人物,还是拍美食……我们讨论的不是“专注”的问题,而是审视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找到自己最乐于拍摄的题材,用最舒服且带有情感冲动的方式来表现。其实,大千世界能有那么几样东西让自己兴奋足矣。你的关注点是什么呢?

3 从爱好者到获奖达人,有几条基本经验

这几条实用忠告,虽不见得系统,但确是经验之谈,也来自许多“求点评”的照片总结,涵盖观察、操作、构图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几条,有大家没有意识到的地方;也有看起来简单可笑的地方,虽未必养成习惯,但需警惕,防止影响所拍摄作品的效果。

1/请养成熟悉的拍摄手势

应该重视“手势”,也就是“手感”。手势会影响到拍摄质量。真有那么严重吗?稍作回忆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认生”:用钢笔写字,要熟悉了某支笔才能达到最佳的书写状态;弹钢琴的时候,遇到特别硬或特别软的键盘,演奏出来的乐曲的质量会大打折扣;就连炒菜,遇到不熟悉的锅和锅铲,也会有难以把握火候的时候。熟悉的手势让拍摄者不会手忙脚乱,可以以从容、稳定、舒适的方式拍下照片。按照经验,可以分三种类型去有目的地养成自己熟悉的手势。

〇 摆拍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这是最常规的情况了。摆拍手势要求拍摄者要拍的东西不会转瞬即逝,场景不会出现过多变化。此时端稳相机,用拇指按下快门即可。笔者熟悉的姿势是这样的:横拍的时候双手端稳手机——左手拇指和食指捏稳手机,手机靠着右手手掌,拇指自然点按屏幕对焦、上下滑动屏幕调节曝光并按下虚拟快门键。

▲摆拍——横握手机 

竖拍的时候,左手握紧手机,右手轻轻倚靠在手掌上,用拇指点按即可。

▲竖拍——竖握手机

〇 抢拍 〇〇〇〇〇〇〇

熟悉抢拍的手势,能够帮助拍摄者拍到一些突发的场景。通常状态下,当手机放在衣裤、口袋、桌面上时,都处于锁屏状态,所以,能在最短时间进入拍摄界面,让双手处于拍摄手势是关键。要点有两个:拿起手机时拇指就从屏幕边缘左划,快速进入拍照界面;迅速摆出“摆拍”手势。通常这个过程不会超过2秒。

▲抢拍1,拿出手机,点亮屏幕

▲抢拍2,拇指左划,进入拍照界面

▲抢拍3,迅速调整姿势,进入拍照状态

〇 街拍 〇〇〇〇〇〇〇

街拍过程中,应将手机捏在手上,这样便会进入一种“捕猎”的心理状态。不建议随时打开摄影界面(比较费电),而是拇指随时准备左划锁屏界面,快速进入摄影功能。

这里要单独说说单手操作。以iPhone为例,首先需要用右手拇指在锁屏状态下左划打开摄影功能,再用食指按下音量键作为快门。如果时间允许,在打开摄影功能后,还可以用右手拇指点按屏幕以确定焦点,甚至上下滑动以调节曝光。

上面所讲的操作虽说不难,但还是需要一些练习才能形成几种大家熟悉的手势。

▲单手操作三步骤 

2/摆正,端平,拿稳

摄影操作的开始不是去寻找那些莫名其妙、歪歪斜斜的“创新”,而应该把手机摆端正了,老老实实,轻松明快而又坚定地拍下照片。日常生活中大家观察世界,头稍微歪一点,不会觉得世界是倾斜的。但对于照片来说,地平线的一点歪斜都会被敏感地感知。去看看历年IPPA的获奖作品吧,绝大多数都遵循了“端正”这个原则。

笔者小时候刚学钢琴时很喜欢肖邦的音乐,着迷于那种听起来有些“自由散漫”(后来知道那叫rubato——自由伸缩)的大师演奏风格,遂模仿之,后来被老师制止了。老师认为那时笔者的基础还不好,没有达到可以自由伸缩的程度。老师坚持让笔者以均匀、平稳、节奏稳定的方式练习。果然,笔者到了一定程度后,也理解了一些音乐,自然就有了自由伸缩的感觉的。并且最重要的是,笔者发现即便是在自由伸缩的演奏方式中,还是以一个坚定平稳的骨架为基础的,不能随意为之。笔者对音乐的理解,和对摄影构图的看法是一致的。大家需要理解并拍稳一个场景,再去天马行空和推拉摇移。

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让水平线水平,让竖直线垂直;在不能让竖直线垂直的时候,至少要保证水平线水平。这还意味着,即使要以仰视、俯视角度拍摄,也要摆正、端平手机——除非有足够的理由去拍摄以斜线为主的构图。

▲2015年IPPA全球iPhone摄影大赛部分获奖作品 

拿稳自不必说,虽然现在iPhone等高端智能手机已经有比较好的防抖优化,但过于强烈的抖动还是会让画面模糊的。

分析2015年IPPA全球iPhone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能很容易在其中找到水平、竖直的结构线。摆正、端平的拍法适用于大部分情况。摆端正不是金科玉律,荒木经惟、森山大道就有大量歪歪斜斜、自然放松、充满力量和冲突的照片。这里说的“摆端正”是要避免那些尴尬的歪斜,要对拍摄场景心中有数,坚定、平稳地拍摄照片。

3/擦干净镜头

手机是没有镜头盖的,极高的使用率会使得镜头很容易脏,镜头上最容易积攒的是指纹。单反相机如果镜头或反光镜脏了,容易在画面中形成黑色的污点,可以在后期时用去污点工具去除。但手机镜头脏了,特别是上面有指纹印时,会让画面出现镜头光晕。如果拍照场景中有灯光,这种眩光会被无限放大,甚至横穿整个构图,这对照片的损害是毁灭性的。

因此,应时常检查手机镜头是否脏了。这个简单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拍比较重要的照片,请一定要用餐巾纸擦一擦手机的镜头。

▲手机镜头脏的时候容易产生光晕 

▲擦干净手机镜头后的效果 

4/用手机擅长的焦距拍照

在以前的手机摄影经验分享会中,笔者将这一条称作“慎用变焦”。考虑到现在许多品牌的手机已经引入了四镜头,手机变焦也就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了。

首先还是向初学者介绍一下各个焦段的镜头的拍摄视角有什么不同。

焦距数值越小,镜头的视角越大,视角大到一定程度则可以在离被摄物体很近的情况下拍出较为广阔的空间,这样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如常见的14mm超广角镜头、16mm广角镜头、24mm广角镜头。焦距数值越大,镜头视角越小,视角小到一定程度,可以将很远的被摄物体拉得很近,这样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如常见的135mm、200mm甚至400mm镜头。野生动物摄影中,拍摄鸟类就需要用到长焦镜头。上述两个端头的焦段拍出来的照片和人眼平时的感受相差较大。

而介于二者之间的焦段,如35mm、50mm,人们习惯称为“标准镜头”,其视角较为平实,接近人眼的视角。大部分手机默认镜头就是在这个焦段上。因此,通过手机镜头所观察到的场景,是与人眼接近或视角略大于人眼视角的。手机不适合用来拍远处的野生动物以及星星、月亮,也不适合在看台上抓拍运动员比赛时的动作细节,同样不适合在很近的距离下拍摄很广阔的场景。手机摄影适合的是人眼看到的那些东西(或比人眼稍广一些),在28mm至35mm焦距视角上。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有了多个镜头(例如iPhone 13Pro Max拥有三个镜头,分别是14mm、28mm和72mm的焦段)。

▲相机的广角镜头拍摄:比人眼的视角更广 

▲相机的标准镜头拍摄:和人眼的视角类似 

▲相机的长焦镜头拍摄:能将较远的人物“拉得很近” 

▲各焦段视角示意图。手机的焦段在中间,类似于“标头” 

单镜头手机——28mm焦距左右的定焦相机。

当用两根指头张开划屏,场景拉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机镜头的焦距变长了,而是通过电子变焦,将记录下的场景“裁切”了一部分的假变焦。例如上图,在28mm中裁切了ab段的图像,模拟了长焦AB段图像的感觉,但画质很受影响。

双摄手机——28mm和56mm焦距定焦相机。

当打开iPhone 7的拍摄功能时,默认的还是和原来一样的28mm镜头,此时是1x;点击2x,此时已经切换到了56mm镜头,如果继续拉近,手机会在56mm镜头的基础上进行数码变焦,最高可到10x;那么在1x和2x(1倍变焦至2倍变焦)之间呢?实际上是在28mm上做的数码变焦,只是由于拉伸得不是很厉害,所以画质的损失不会太严重。从1x到2x之间的镜头切换,iPhone做得还是很流畅的,几乎看不出破绽。

再来说说变焦。手机摄影的本质分以下几种情况。

使用手机拍照的原则是,尽量只用镜头的原始焦段拍摄,最多使用轻微的电子变焦,否则输出的照片画质会受到较大影响。以iPhone为例,通常笔者会控制其变焦在3x以内。

可以看出,手机能够保证的画质焦距承载范围依然有限,依然是以标准镜头为主的较小范围(尽管这个范围在不断扩大)。但这不是令人沮丧的事情。过去,很多街拍大师也几乎只用少数焦段进行拍摄(如布列松的50mm和35mm),这些焦段与手机焦段较为接近。至少在焦段这件事情上不用纠结。用手机拍好它的焦段能够胜任的照片吧。

▲iPhone7 Plus的变焦示意图。虽然它可以实现10倍变焦,但我们还是   建议用1x和2x定焦,而且变焦不要超过3x

5/慎用闪光灯

目前来说,闪光灯是各品牌手机摄影功能的软肋。在大多情况下,使用手机内置闪光灯拍摄的照片大多比较生硬,闪光灯只起到了“补光”的作用,远谈不上“布光”。在专业摄影技术中,闪光灯的运用和现场光、自然光的运用是交相辉映的,其中闪光灯的技巧性很强。就这点来说,手机内置闪光灯并不适于手机摄影。所以,最好关掉手机拍摄的自动闪光灯功能,尽情享受自然光和场景光塑造的世界吧。

6/少就是多

前面都在谈操作,如果非要将构图、选材中的某一条作为最初原则,应该是这一条。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的意思是,用尽量少的元素来表达尽量集中的画面。笔者刚接触摄影的时候,对于眼睛观察到的“美”,总想“全部”记录下来,后来才慢慢体会到贪心是拍不出好照片的,以小见大、大胆舍弃往往能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浏览IPPA历年的获奖作品可以发现,其中单中心式、主题集中式的构图占了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