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的善就像水。

水善于帮万物获利却不与之相争,居处在大家都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的功用。

固守道善于选择地方,心思善于深沉静默,与人交往时善于表现爱人之心,言谈善于守信,为政善于处理事情,做事善于达到效果,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只有不相与争,所以才没有怨尤。

“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兵法也说:“兵形象水。”(《孙子兵法·虚实篇》)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入方则方,入圆则圆。老子在这一章告诉我们,人要修水的德行。水有“利万物”“不争”与“就下”三大特性。而“不争”,是其他两个特性的基础。人若能效法水的不争,就能产生“利万物”与“谦下”的效果。

苏辙的《道德真经注》注解本章时说:

水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虚静默,深不可测,善渊也;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有善而不免于人非者,以其争也。水唯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

可见,水很能启发人的深思,能给人以德行方面的教诲。

我们这个星球上,绝大部分都被水所覆盖,可以说十分之七以上的面积都是水。我们的身体里面,绝大部分成分也是由水构成的。水对人来说,太重要了。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善于帮万物获利却不与之相争,居处在大家都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的功用。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般人都希望高高在上,地位显赫,可是水向最低的地方流,大海是海拔最低的,大江大河都要汇入大海那边去;而且大海还可以消化一切、包容一切。大道也像水一样,善于就下,“处众人之所恶”。所以,人要悟道,就要效法水的“就下”特性。

老子所讲的“上善”,即最高的善,就像《易经》中“元亨利贞”的“元”,因为“元”是善之长。最高的善就是人的核心创造力,即孔子所说的“仁”。人只要保存好了自己的“仁”,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不用怕,因为“仁”会不断地扩充与创造,并且生生不息。“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易经·乾卦·文言》)。《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人的“仁”。一言以蔽之,就是自觉觉人。光你一个人能够成就的事情很少,要希望大家都能够提升,都能够觉悟。最后大家一起提升了,就“止于至善”了。“止”,不是停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停住了,不再发展了,那就不是至善了。所以,我们要常常这样想,以今日之我跟昨日之我挑战,还要不断突破自己过去成就的境界。水一旦流下来,就一直停不下来。大江东去,奔流到海,永远不会止息。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水一路曲曲折折地流着,遇到阻碍,可以冲过去或者绕过去,最后奔流到大海之中。

《易经·乾卦·文言》称:“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一个人做了很多事,人家还不知道是他做的,他更不会经常夸耀自己做了什么,这才是伟大的境界。“不言所利大矣哉”,就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所以,水的“利万物”与“不争”的特质与效用,很值得人去效法。

“处众人之所恶”,是说明水“就下”的特性。在《论语》中,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说,商纣没有那么坏吧,后来之所以被人传得那么坏,是因为人们把天下的坏事都归到他头上了,所以,君子要憎恶处在下流的位子上。大海就处在下游,所有上游来的垃圾,大海都要承受。就像以前台湾地区戒严时期,警察有时候逮到一个嫌疑犯,就对他说:这样吧,你反正得死,其他那些还没破的案,你就也承认了吧,我们会对你的后人好一些。嫌犯一想,一次枪毙也是枪毙,十次枪毙也是枪毙,最后就都认了。对警察来说,很多案子就因此而结案了。可见,君子之所以恶居下流,因为人一旦居了下流,其他很多人的恶,就都归到这个处下流的人身上了。这在社会上就构成了一个“阴沟效应”。你看,我们人生很多阴暗面不都是这样产生的吗?有时候,我们有一些东西本来已经够脏了,可是一想,即使再脏一点也没关系吧。有的人认为,反正自己已经犯错了,那就继续错下去吧。抹黑一次是脏,抹黑十次还是脏。弗洛伊德说“很多人因为罪恶感而犯罪”,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地藏王菩萨要去地狱度人?因为他认为地狱的众生太苦了,更需要服务。哪里肮脏,哪里龌龊,哪里残酷,他就去哪里服务。所以,他的做法也像水一样,很接近道的标准了。

下面,老子一连讲了水的七个善,这让我们对老子有一点儿刮目相看了。说明老子不只有冷智,还有热肠,他在一些地方还是很积极,也强调要掌握时机、时势。我们几乎都要以为他是儒家了,绝不存在任何消极无为的态度。

“居善地”,“居”是固守之意。固守自己所悟的道,善于选择地方。固守大道,是为了遏恶扬善。这句话的主语,就是从水的特性里领悟道的人。人生要行善,一定要找一个地方去施展,即要建立起一个自己的平台。人的自性,本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无丧亦无得,行善要有地方,因为水从高处趋下,一般人认为污秽或污浊的地方,反而正是一个人可以施善行的地方。你看很多志愿者到医院去服务,天天看到的都是人生最悲惨的事情。我们有时在那种地方待几分钟,都待不下去。志愿者为什么能够天天待在那里,且始终心平气和地服务?因为对他们来说,那里就是“善地”。

“心善渊”,心思善于深沉静默。“渊”,指深不可测。社会也是一个万丈深渊,是罪恶的渊薮。有些人城府好深,说明他的心像“渊”一样无法测度。老子在第四章已经讲过:“渊兮似万物之宗。”人的心绝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常说,要让自己的心处于渊深静默状态,就是指当人在考虑事情时,要能够想得很深入。人不要动不动自以为是,对于每个人来说,修心是人生必修的功课。为了修得清净心,让自己面临事情时沉得住气,就要少思寡欲。

“与善仁”,与人交往时,善于表现爱人之心。“与”也是布施的概念,有与人交往的意思。施比受有福。“仁”就是爱人,即人最初的真心。“君子体仁,足以长人”,不然人怎么会愿意布施呢?帮别人忙不一定要用钱,很多方式都可以,譬如法施、无畏施,那都叫“与”。这就是不为了私利,且有具体利人的效果,就像水一样。

“言善信”,言谈善于守信。“人言”为“信”,“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儒家也特别强调信。从小信到大信,说话都要算数。“言”是非常正式的讲话,一定要想着能够兑现。人一旦有诚信,就能够深孚众望,你就可以创造很多的价值。即使你眼前没有任何东西,人家也会帮助你,因为别人相信你有未来。所以,领导人尤其要慎言,因为你讲了,就要兑现的;不兑现的话,就会让曾经支持你的人们失望。

“正善治”,为政善于处理事情。“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治”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治”,有“平”的意思。水怎么晃荡,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因素,就一直是平的。所以,人们测量什么地方平不平,就使用水平尺这种工具。人管理事情也要公平,所以说是治国平天下。“政者,正也”,搞政治的领导人,自己就是一个标杆。名正了就言顺,言顺了就事成,你正己,就可以正人。做事情公平,你就是一个指标。

“事善能”,做事善于达到效果。能够做事的人,是一个能者,有本领的。“能”就是《易经》坤卦的概念。《易经·系辞上传》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是无所不知,坤是无所不能。“能”,《说文解字》称:“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可见,“能”本来是一种像熊的动物,为了练到钢筋铁骨,什么都可以承受。我们说一个人很有能耐,代表有坤卦那种功夫。“事善能”,一般人大概不会想到这是道家的想法。不仅不消极,还很精进。在道家看来,做事情,能力不行是不可以的。半吊子水平,怎么能在社会上混呢?而且同样的人,高手处理问题,解决那种特别难的问题,两三下就迎刃而解了,像庖丁解牛。所以,你要是不能,千万别逞能。

“动善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在采取任何行动的时候,要辨识时机、时势。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如果你擅动了,就是死路一条;而如果错过时机,你才行动,也是死路一条。

从水的七个善说明老子是积极任事的。前面的“居善地,心善渊”,告诉我们内心修为要够,考虑任何问题,不要考虑得那么肤浅,还要“与善仁”,即有爱心。“言善信,政善治”,由内而外,老子这一套,也可以用于治国平天下了。

“夫唯不争,故无尤”,“尤”就是怨恨、指责之意。“不争”,这又是《易经》谦卦的概念,即谦让不争,最后得善终。可见,对于谦德的呼唤,一直在《道德经》中不断出现。人生就是要修谦德,端看你怎么做,才能修得到。人要是有“谦”德,其结果一定是天地人鬼神都能实现吉祥。

人经过前面的修为实践,最后就可以做到不争,也真可以得善终。所以,老子最后笃定地说:“夫唯不争,故无尤。”人人都希望自己处在无怨无尤的心态下,既不怨尤人,也不被人怨尤,这多令人满意。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争执,就会产生“尤”,人一旦争不过别人,不会怪自己不行,而是生别人的气。人一生气,就怨天尤人。有人参加球赛输了,不承认自己技艺不精,就怪手脚受伤、天气不好等,什么理由都来了。这就叫“尤”,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什么都归罪于别人或别的原因,就是不肯自己承担过错。人一旦有“尤”,对于人生的胜负,就更有竞争之心了。如果这一次没争赢,下一次就加倍努力奉陪,所以,人心的“尤”是很可怕的。

另外,“尤”还含有一种任何人不能避免的嫉妒心,这是人性的“八恶”之一。人对于某些天生的“尤物”,对于别人某方面特别出色的才能,如果自己做不到,他就嫉妒。某位女生怎么可以长得这么漂亮?某位男生怎么可以如此杰出?人一旦产生这种“尤”的念头,他的心就掉进地狱了。等哪一天你发现,你的某些特质让很多人“尤”了,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不招人嫉是庸才。但是,这个“尤”,就是人际无尽风波与争执的来源。

人在职场、官场、商场,都要好好修行。人到了高位,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尤、你的怨,就随便树敌。如果那样,等到将来你退休了,你就完了。所以,为了实现人生最后的“无尤”,当你还在掌权的时候,千万不要树敌;虽然在位时人家动不了你,一旦你退位,人家就可能要整你了。

对于“尤”,当然还有深一层的意思。当你在职场志得意满时,你的光芒不要太灼人,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否则,你会成为被打压的对象。不仅没有办法正面影响这个社会,还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有时候,即使你比人家高明,也必须修谦德,才不被人家“怨尤”。如果你成就比人家大,太太也比人家漂亮,钱也比人家多,位置也比人家高,还天天招摇,这不是招打吗?所以,得了便宜不要卖乖,要保有谦德,收敛自己的锋芒,不然,你所招致的“尤”,不知道有多可怕!

“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不相与争,所以才没有怨尤。这是老子的结论,告诉人们要心胸开阔,想得远,要学会调节自己怨尤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