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风物之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洛阳道中

稍歇片刻,收拾一下行装,就可以去洛阳观览一番了。

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不多,或骑马,或骑驴,或坐马车、牛车,如果你是在江南或河北,也可选择坐船由水路到达,但大部分人还是会走陆路。

先来看看陆上的道路吧。

洛外官道

洛阳居天下之中,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陆路交通发达,在四至方向有五条官道:一是西向的京洛道,二是北向的洛阳至太原道,三是东北方向的洛阳至卫、相、洺、邢道,四是洛阳以东的汴州道,五是洛阳以南的湘荆道。

京洛道因在两京之间,又称“两京道”,来往多是官员及其幕僚、仆役、驿站信使与行商。两京还是全国贡举、铨选的中心,因此,赴两京参加会试的士子和待选的官员也常常往来其间。

“洛阳道”也是乐府古题,古辞古乐已不存。晋室南渡后,齐梁诗人将之改造为吟咏的诗材,不再合以歌乐。《乐府诗集》卷二十三“横吹曲辞”就收录了梁简文帝萧纲、简元帝萧绎、沈约、庾肩吾等人的《洛阳道》,或五言,或七言,内容多写士女游乐。当时的洛阳已是北朝都城,因此这些诗都不是直写洛阳,而是模拟想象和文化追忆。

其中,徐陵这首《洛阳道》其二值得一说:

洛阳驰道上,春日起尘埃。

濯龙(1)望如雾,河桥渡似雷。

闻珂知马蹀,傍幰(2)见甍(3)开。

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

徐陵不愧是《玉台新咏》的编纂者,这首诗的确写得声色旖旎:有视觉(春日驰道上的尘埃,笼罩宫苑的薄雾),有听觉(人马渡河桥时雷鸣似的喧响,马匹的顿足声,辔头垂挂的玉珂的相击声,旁边马车上佳人推开车门的声响),收束却是无声的目光的交汇。“不得语”和“密意”用字精妙,暗蓄很多情节,曲折幽微胜似一篇超短篇小说,手法很高超。

徐陵做过太子少傅,也即陈后主的老师。他曾当面批评后主和嫔妃们所写艳词“不达辞”。陈后主跟风写了《洛阳道》一组五首。其一简直就是徐陵上面这首的翻版,只是添加了一些情节:

喧哗照邑里,遨游出洛京。霜枝嫩柳发,水堑薄苔生。

停鞭回去影,驻轴敞前甍。台上经相识,城下屡逢迎。

踟蹰还借问,只重未知名。

与徐陵同代的张正见也有一首《洛阳道》,摹写早间出城游乐、傍晚归途情景,语境典雅:

曾城启旦扉,上路落春晖。

柳影缘沟合,槐花夹岸飞。

苏合弹珠(4)罢,黄间(5)负翳归。

红尘暮不息,相看连骑稀。

洛阳道或洛阳陌,入唐以后也是常见的诗材。不过与齐梁诗作多凭借想象摹写不同,唐诗多含有真实的人生体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留别诗,饯别宴会后,友人出城相送,不觉已至凌晨时分: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唐玄宗有一首《途次陕州》,写于移驾行幸洛阳的途中,也是一首标准的“洛阳道诗”: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余让畔空。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张九龄就有应制诗《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前面描摹出灵宝函谷关后所见地貌,至尾联境界忽然大开,有昂扬气度: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

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隋朝大运河的开发,贯通了南北水系,洛阳水路与南方诸州互通。入唐后,亦有持续不懈的疏浚、修凿。如从江南去洛阳,就可坐船沿江南运河、邗沟、淮河、通济渠到板渚、洛口,转入阳渠故道、漕渠,可以直接进入洛阳城中,泊于北市的漕渠桥。如从河北幽州一带去洛阳,则可以行舟广济渠。这是水路的“洛阳道”。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韦应物被任命为洛阳丞,就是从江南水路去洛阳的。在广陵即将登船时,因怀念友人元大,作《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首联“凄凄去亲爱”这句,今天读来或许有点怪怪的,其实“亲爱”就是“亲密友人”之意: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晚唐陆龟蒙是松江甫里(今苏州甪直)人,曾屡次赴京应试,当年肯定也是走了同一条水路赴洛阳,然后再走京洛道去长安。他有一首乐府《相和歌辞江南曲》就描写了舟中赴洛经历,很有江南的柔婉情调:

为爱江南春,涉江聊采苹。水深烟浩浩,空对双车轮。

车轮明月团,车盖浮云盘。云月徒自好,水中行路难。

遥遥洛阳道,夹岸生春草。寄语棹船郎,莫夸风浪好。

杜甫虽然没有写过“洛阳道”“洛阳陌”这样的诗题,却以同样意思写过两京道,即这首《戏赠阌乡秦少公(6)短歌》:

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

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

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乾元元年(758)冬,杜甫暂离华州,赴东都洛阳探亲,这是途中的赠友诗。诗中数用俗语,尾句又加调侃,可见友情之亲切。此前一年十月,唐军曾暂时收复洛阳,故第三联说“今日时清两京道”。

驿亭

唐代有发达的驿传制度。《唐六典》记载,唐代有陆驿1297所,水驿260所。官道每30里有1个馆驿,每10里有1座长亭,每5里有1座短亭。短亭不提供食宿,仅可供歇脚避雨,长亭提供简单饮食,馆驿则可提供食宿、更换驿马。

洛阳城东的清化坊和景行坊均设有都亭驿。这是洛阳驿道的出发点,常有往来迎送的行人车马。向东有积润驿(在洛阳城东门外30里,为洛阳东通汴州,东北渡河阳两大官道的第一驿,也是公私迎送之所),向南有龙门驿(在洛阳城南25里的龙门,为南向驿道上的第一驿)、彭婆馆(在洛阳城南40里,南向驿道第二驿)和伊川驿(地址不详)。

京洛道(两京道)是重要的驿传干道,人员往来频繁。因此,驿馆设置最为密集,驿务也最为繁忙。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勾稽出京洛之间馆驿23所,其中驿名无考者5所。

京洛道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北线,称“北崤道”,从谷水出发,经新安,过渑池,穿崤山,入陕州;一条是南线,称“南崤道”,从洛阳出发,沿洛河北岸,经韩城,过三乡,拐向西北过雁翎关,抵陕州。这两条驿道在陕州交会,沿黄河西上,经桃林塞和华山北麓,最后可抵长安。南崤道地势较平缓,沿路又有山水名胜,如雁翎关东南的响屏山,宜阳境内的女几山、锦屏山。因此当时唐人多取宜阳的南崤道。

京洛道的“南崤道”自东向西就有13处驿站,分别是:临都驿(在洛阳城西五六里,为两京道第一驿)、甘水驿(在洛阳西南30里,甘水入洛水处,为两京道第二驿)、寿安山阴馆、三泉驿、甘棠驿、柳泉驿(在今河南宜阳柳泉街)、韩城驿(在今河南宜阳韩城)、福昌驿(在今河南宜阳福昌村)、三乡驿(在今河南宜阳三乡街)、鹿桥驿(在今河南洛宁)、莎栅驿(在今河南洛宁东北)、嘉祥驿(在今河南洛宁、陕县交界处崤坂山区)、硖石驿(在今河南陕县硖石乡)。这13处驿站中,在宜阳境内的几座都分布在洛河北岸平旷地带,风景殊胜,因而常有诗人吟咏。

大和三年(829)春,白居易自长安分司归洛阳,走的就是南崤道。经宜阳时,作《从陕至东京》:

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

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

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

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

这段“南崤道”风光400里,很受唐人眷爱,因此沿途建造了多处驿馆、行宫、旅舍,配置了戍军。

其中,三乡驿规模较大,实际上是座驿城,筑有高大的城楼。传说唐玄宗曾登临此处,赋诗又作曲。《杨太真外传》载:“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也。”这座驿城还负载了旖旎美好的故事。

刘禹锡曾在此追怀玄宗旧迹,作《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

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

从诗题来看,当时驿楼壁上还保存了玄宗女几山诗的诗版。

驿楼附近又有皇家离宫连昌宫。此外,这里还是诗人李贺的故乡,其坐落方位就在三乡驿和连昌宫旁的昌谷,李贺有《送韦仁实兄弟入关》诗,其中有描绘谷中生涯的片段:“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

三乡驿还有一件逸事值得一提。

《唐诗纪事》卷六七“三乡诗”条载,会昌二年(842),有若耶溪(7)女子随夫入长安,居晋昌坊,后丈夫去世,无所依靠而流落东归,途中过三乡驿时曾在壁上题诗,感叹身世。诗前有序,透露其亲身经历及生活细节:

余本若耶溪东,与同志者二三,纫兰佩蕙,每贪幽闲之境,玩花光于松月之亭,竟昼绵宵,往往忘倦,洎乎初笄,至于五换星霜矣。自后不得已,从良人西入函关,寓居晋昌里第。其居迥绝嚣尘,花木丛翠,东西邻二佛宫,皆上国胜游之最,伺其闲寂,因游览焉,亦不辜一时之风月也。不意良人已矣,邈然无依。帝里芳春,光景东迈,涉浐水,历渭川,背终南,陟太华,经虢略,抵陕郊,揖嘉祥之清流,面女几之苍翠。凡经过之所,皆曩昔宴笑之地,衔冤茹叹,举目魂销。虽残骸尚存,而精爽都失,假使潘岳复生,无以悼其幽思也。遂命笔聊题,终不能涤其怀抱。绝笔恸哭而东,以翰墨非妇人女子之事,名字是故隐而不书。时会昌壬戌岁仲春十九日也。

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

谢娘卫女(8)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旧山。

若耶溪女子的三乡诗和序传播了开来,曾引得当时文士纷起唱和。《唐诗纪事》还存录了10位士人的追和诗作。

晚明冯梦龙编写《情史》,为若耶溪女取名叫作李弄玉,给这首诗安了个题目叫作《哀愤》,这自然是小说家的附会杜撰了。

另一处甘棠驿,多植甘棠树,筑有池馆。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此处原为隋显仁宫,“在故寿安城内。隋置,自西京幸东都,以此为中顿。亦曰甘棠宫”。

刘禹锡有五绝《题寿安甘棠馆二首》,赞美甘棠驿的清幽:

公馆似仙家,池清竹径斜。

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余步。

其二有闹与静、清与浊的对照。

说起来,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还在两京道驿站闹出了很大的风波。《旧唐书元稹传》载:元和五年(810),河南尹房式做了违法之事,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欲加追究,擅自让他停职。河南尹是从二品,监察御史是正八品上,元稹的处理手法逾越了朝中规制。房式飞表驰京,唐宪宗闻奏,罚元稹一月薪俸,将他召回长安。元稹只得奉旨回程。离洛阳一两日后,抵达出洛阳后的第四驿站三泉驿,在此作《三泉驿》诗,此诗仅三联六句,既非律诗,又非绝句,体式比较奇特:

三泉驿内逢上巳,新叶趋尘花落地。

劝君满盏君莫辞,别后无人共君醉。

洛阳城中无限人,贵人自贵贫自贫。

这一年元稹32岁,仍血气方刚,诗中暗藏了不平和牢骚。从“逢上巳”可知,他离开洛阳的时间是在三月初上巳日后。

此次回程,元稹本来就心气不顺。沿“南崤道”过陕州,入华州,夜间在敷水驿(在今陕西华阴市西敷水镇)停留,先宿于驿馆上厅(上等套房之意)。稍后宦官刘士元也进了驿舍,两人隔着房门就争吵起来。刘士元猛捶门板,元稹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就避走厅后。刘士元看见了就在后面追,顺手抄起一根短木棍就打,结果元稹的脸上挂了彩。

此事闹大,廷议相争不下。宰相杜佑因元稹此前曾得罪其亲党,“以稹年少轻树威,失宪臣体”,行为不合御史身份,将他的职官品衔降了五等,贬去江陵做了士曹参军,导致元稹10年困顿外州不得翻身。李绛、崔群、白居易接连上奏状,也无法挽回。此次事件是元稹仕途一大挫折。

“南崤道”十三驿后程的嘉祥驿已在山区,在这座驿馆有一位中晚唐诗人孟迟的诗作可以介绍一下。

会昌五年(845),孟迟举进士第,据《唐诗纪事》载,先为浙西掌书记,因遭谗言被罢免,后又游至淮南,在节度使幕府做掌书记。由此可知,孟迟仕途不显,有一些坎坷。

这是一首两韵五绝,名为《题嘉祥驿》:

树顶烟微绿,山根菊暗香。

何人独鞭马,落日上嘉祥。

这首诗很短,描写的场景不复杂。前两句纯写景,描摹驿馆树木与烟气,又写山脚下菊花初绽,可见时节在初秋。后两句视角陡然一转,原来之前景物就是骑马的诗人眼中所见,“独鞭马”三字有动作,也有气氛。尾句“落日上嘉祥”一语清绝,只用五个字就勾画出落日背景下的诗人剪影,显得孤离又豪壮。孟迟被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评为“高古奥逸主”,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最后来读一下孟郊的《旅次洛城东水亭》:

水竹色相洗,碧花动轩楹。

自然逍遥风,荡涤浮竞情。

霜落叶声躁,景寒人语清。

我来招隐亭,衣上尘暂轻。

这首诗也很出色。全诗由首联“色相洗”三字来定调,连贯一体,皆在描绘清幽爽净的景物,语句清新却并不直白流俗,看似白描,而字字立新,一副古雅闲淡气息。尾联引“我”入诗境,人与境遂两相契合,但又暗藏机关,反转使用了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中“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两句。

这首诗的题目应该读作“洛城,东水亭”还是“洛城东,水亭”?看来应该是后者。不是之前提到过的城东积润驿(它离城有30里),而是临水的长亭,离洛阳城约10里。尾联的“招隐亭”三字,或是孟郊临时起意的命名吧,也透露了一点他想要归隐的心思。

另须提一笔的是,元和初,孟郊由河南尹郑余庆举荐,担任了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负责河南道的粮食谷物、财货的转输和出纳登记),始定居洛阳。但凡写到水的诗,孟郊一直表现出色。看来他不但喜欢水,人生也与水深深结缘。

离宫

唐代行宫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避暑宫、温泉宫、两京道行宫。

唐太宗先在关中修翠微宫、玉华宫,后在洛阳禁苑建了飞山宫,又在洛阳西南的汝州西山建了襄城宫。据《唐会要》卷三十载,襄城宫修成于贞观十四年(640),因选址不当,不能避暑,又多虫害,第二年唐太宗入住后,只入住了两晚就被拆毁了。拆毁所得砖瓦木石都分赐给了百姓。

其后有处于神都苑最西的合璧宫。合璧宫是东都宫室尚未整饬前高宗、武后的寝宫,唐高宗先后五次行幸,初名“八关凉宫”。1998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涧西区辛店乡龙池沟村探得合璧宫遗址,发现大量唐代瓦当、绳纹砖等。

武则天在洛阳执政期间,于城郊营建了几处避暑行宫。

三阳宫在石淙诗会时已提过,在嵩岳附近的登封告成县。石淙河水汇聚成水潭,于潭上凿崖构筑梁架,其上建有观澜亭与含枢殿,武则天与太子李旦往往在此避暑数月始还洛阳。

据《资治通鉴》载,高宗、武则天所建行宫还有另外三处:

调露元年(679),“作紫桂宫于渑池之西”,在“渑池之西五里,调露二年改曰避暑宫,永淳元年又改曰芳桂宫”。

永淳元年(682)七月“作奉天宫于嵩山南”,故址在今登封嵩阳书院,是高宗、武后游嵩岳封禅和祭神的行宫。

长安四年(704),“毁三阳宫以其材作兴泰宫于万安山”。兴泰宫和三阳宫都是武三思谋划修建,工费甚巨。史载“万安山在洛州寿安县西南四十里”。如此,兴泰宫就在甘棠驿的西南方位。

到开元时,玄宗频繁行幸洛阳,行宫兴建亦多。《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六年”条载:“是岁,于西京、东都往来之路,作行宫千余间。”千余这个数目显然太夸张了,是夸饰或讹误(以“十”为“千”)。

两京道上还有不少行宫或就是玄宗时期修造:关内有华阴的琼岳宫、金城宫,华县的神台宫。“南崤道”十三驿沿线行宫密集,除已提到的三乡驿附近的连昌宫,还有硖石的桃园宫(9),陕县阌乡的轩游宫(又名别院宫),陕县的绣岭宫,福昌的福昌宫和兰昌宫,永宁的崎岫宫和兰峰宫,临汝鸣皋山南的清暑宫(有温泉)。

许敬宗有诗《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两京道上有莎栅驿,洛宁县东北又有莎栅谷。《寰宇记》卷四“河南府永宁县”条载:“莎栅谷,在县西三十里。唐有莎栅城。”莎册与莎栅字形相近,很可能从“莎栅”简化或雅化而来。

魏元忠有诗《银潢宫侍宴应制》,银潢宫不知方位,推测应该也是洛阳附近的行宫。

唐玄宗在轩游宫作有《轩游宫十五夜》,平淡语气中流露了不易觉察的喜悦:

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

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关于绣岭宫旧址,据《新唐书》《读史方舆纪要》载,陕县东南“有绣岭宫,显庆三年置;东有神雀台,天宝二年以赤雀见置”。郑处诲《明皇杂录》载:“上幸东都,至绣岭宫。”其地广平,南有橐山,北有溪涧,也是一个形胜之处。

《全唐诗》所收杨贵妃唯一的一首诗《赠张云容》,就作于绣岭宫: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张云容是善舞的侍女,很受玄宗、贵妃爱重。赠诗情节又载于《太平广记》卷六十九女仙十四“张云容”条:

某乃开元中杨贵妃之侍儿也。妃甚爱惜,常令独舞《霓裳》于绣岭宫。妃赠我诗曰……诗成,明皇吟咏久之,亦有继和,但不记耳。遂赠双金扼臂,因此宠幸愈于群辈。

晚唐诗人,往来两京时过境绣岭宫,也有纪游诗。陆龟蒙这首《开元杂题七首绣岭宫》比较清隽,不落俗套。他骑马缓行于浓密树阴下,持鞭的手不时扬起,袖口中感觉到了拂来的微风:

绣岭花残翠倚空,碧窗瑶砌旧行宫。

闲乘小驷浓阴下,时举金鞭半袖风。

各处离宫中,唐人吟咏较多的还有连昌宫。

元和十二年(817)七月,宰相裴度出任统帅讨伐淮西叛乱,韩愈任行军司马。十月十一日,李愬雪夜袭破悬瓠城,擒获藩酋吴元济,平定淮西。十一月,韩愈返回长安,途中过连昌宫,随军判官李正封写了首七绝,韩愈应和作《和李司勋(10)过连昌宫》:

夹道疏槐出老根,高甍巨桷压山原。

宫前遗老来相问,今是开元几叶孙。

一、二句以古树之老侧写旧宫年代之久远,三、四句以守宫老人的提问作结,将连昌宫写成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都是举重若轻的妙笔。

韩愈这首诗作,还引出了元稹的继作。第二年,在蜀中任通州司马的元稹写出了叙事长篇《连昌宫词》。此诗篇幅太长,只录头三联。从这里就能很明显看出,他是以韩愈连昌宫诗为蓝本,加以化用敷衍: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簌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

元稹此诗包含了对时事、朝政的审视和期许,可称唐宪宗“元和中兴”的一篇总结词。其在文学体式上的实验并非独创。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第三章指出该诗“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

元稹因为这首诗赢得了诗名。《旧唐书》“元稹传”载:“长庆初,(崔)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词》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

陆龟蒙也咏过连昌宫,有七绝《连昌宫词二首》,一写宫门,一写台阶,截取宫阙建筑局部以寄托兴亡之思。

前已提及孟迟的五绝《题嘉祥驿》。他途经福昌县,还写了一首《兰昌宫》,或就在同一段旅程中也未可知:

宫门两片掩埃尘,墙上无花草不春。

谁见当时禁中事,阿娇解佩与何人。

孟迟的确是“诗有别才”,其手法与韩愈相同。不过,韩愈是写守宫老人,孟迟是写杨贵妃,虚拟追想当年的旖旎往事。“阿娇”是汉武帝陈皇后小名,唐人常以武皇比玄宗,以阿娇比贵妃。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不再东巡洛阳,两京道上行宫大多荒落。中唐时,王建所作《行宫词》是一首十足感伤的记事感怀诗,记录了各处行宫缺乏修缮维护的实况:

上阳宫到蓬莱殿(11),行宫岩岩遥相见。

向前天子行幸多,马蹄车辙山川遍。

当时州县每年修,皆留内人看玉案。

禁兵夺得明堂后,长闭桃源与绮绣。

开元歌舞古草头,梁州乐人世嫌旧。

官家乏人作宫户,不泥宫墙斫宫树。

两边仗屋半崩摧,夜火入林烧殿柱。

休封中岳六十年,行宫不见人眼穿。

城中道

看完了洛外官道、驿亭和离宫,就可以去到洛阳城中了。不过,入城前还得规划一下行程。倘若是东都一日游,游览攻略可能是这样子的:

(1)于北市下马或弃舟登岸后,先寻一处洁净旅舍安顿好行装。沐浴更衣,洗去旅尘,夜食后,宜提早入睡。

(2)第二日五更即须起身,装束完毕,早食。到五更二点(也即早晨3点48分左右),听到“咚咚咚”的六街鼓齐齐敲响(12),就可以上路了。当然,须提前备好马匹行具。

(3)骑马自北市出安喜门,直趋都城北郊。北邙山是最佳观景台,晨曦初露时登北邙既可观日出,又能俯瞰“光景丽天中”的洛京。于冈阜远望,北郊山麓林木苍郁如云,城中宫阙楼宇巍峨壮观,其后各坊,屋宅连绵,塔刹错落,而伊洛二川胜景,亦尽收眼底。

(4)顺途可游北邙山的上清宫、吕祖庵、下清宫。

(5)其后入城,立天津桥头观看皇城。端门前有武后所造天枢的遗址。此处是东都的中轴线,自城北北邙山直贯城中宫城、端门、天津桥、城南定鼎门,直达伊阙龙门。

(6)自天津桥向西步行,可眺望对岸的上阳宫;如在深秋,可留意从上阳宫御沟中流出的红叶。

(7)随后折返,回至天津桥,继续向东,观赏洛水两岸风光景色,可徐徐行至新中桥和浮桥。

(8)皇城内的五凤楼和广达楼登临不了,但东都伽蓝林立,午前可就近挑选一二寺院参拜,中午在寺内过斋;寺中往往有高阁,午饭过后可再次登临眺望,比较好的选择是尚善坊附近的天宫寺或建春门附近的敬爱寺(13),寺中皆有名家壁画可供观看。

(9)下午出寺,去商业区逛逛,可就近去北市(14)或南市(15),西市规模小、路途远,不推荐。

(10)骑马走天街,出定鼎门,可直去伊阙龙门。于奉先寺看大佛,再游香山寺。如想回城中旅舍,须赶在暮鼓前进城。

唐洛阳城市轴线功能分布图

(11)如决定第二天继续在伊川一带观赏,可寻寺中客院过宿。入寺后即须“自投名刺”,提前知会寺主以便安排。当然,有洛阳当地友人接引介绍最好。

游览攻略做好,先来看城中的洛阳道。

武则天的文学侍从之臣沈佺期就有一首《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

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朝臣陆续下朝,从端门出,过天津桥,骑马行入天街,一时引得路人纷纷注目,有骑在羊背上的儿童,也有因为挤上前观看掉落了钗翠的美人。你看,沈佺期真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也有看过洛阳后欲振作自强的,写《枫桥夜泊》的张继就有一首《洛阳作》: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储光羲有《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记述骑马游城所见,如五段风光短片:

洛水春冰开,洛城春水绿。

朝看大道上,落花乱马足。

剧孟(16)不知名,千金买宝剑。

出入平津邸(17),自言娇且艳。

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18),双双鸣玉珂。

春风二月时,道傍柳堪把。

上枝覆官阁,下枝覆车马。

洛水照千门,千门碧空里。

少年不得志,走马游新市。

储光羲擅写五古,《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源出陶潜,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钟惺《唐诗归》说他的诗:“清骨灵心,不减王、孟。”这些话用来形容这组诗也很得当。他在开元十四年(726)20岁时就进士中第,但之后仕途不顺,多年沉居下僚,所以第五首有“少年不得志”一语。

洛阳是喧哗的欲望之城,有人得意,也有人失意,有人沉迷其中不得自拔,也有人看透世情后选择离开。晚唐信州人王贞白(19)就是这样。他是乾宁二年(895)进士,乾宁七年后授校书郎,与罗隐、方干、贯休常有唱和。他这首《洛阳道》应写于辞官归隐前后:

喧喧洛阳路,奔走争先步。

唯恐着鞭迟,谁能更回顾。

覆车虽在前,润屋何曾惧。

贤哉只二疏(20),东门挂冠去。

有离洛归隐之人,也有城中的避世者。许浑《白马寺不出院僧》就写了寺院闭关的修道僧:

禅空心已寂,世路任多歧。

到院客长见,闭关人不知。

寺喧听讲绝,厨远送斋迟。

墙外洛阳道,东西无尽时。

不管如何,东都洛阳总是引人怀想的。刘禹锡写给友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春草》就是如此: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

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

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

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

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金谷园、铜驼陌都是洛阳的前代名胜,馆娃宫、姑苏台、西子都与苏州有关,刘禹锡作此诗时应在苏州刺史任上。大和四年(830)十二月,白居易就任河南尹,刘禹锡写这首诗是在调侃白居易做了地方主官后不得自由,不如他在苏州那般逍遥自在。刘、白二人晚年时关系熟稔,借诗语彼此调笑也是家常便饭。

此诗刘禹锡有自注:“春草,乐天舞妓名。”因此首句“忆春草”还双关了舞妓之名。

不知为何,吟咏天街的唐诗不多,晚唐时裴夷直《和周侍御洛城雪》、和凝《宫词百首》第六十五首有写到,可是诗都不佳。

(1).“濯龙”是汉代宫苑,在洛阳西南。

(2).指车上的帷幔。

(3).原意指房屋,这里是车厢之意。

(4).苏合弹珠,指混合苏合香的弹珠,射鸟用。

(5).黄间,指弓弩。

(6).少公即少府,杜甫这位秦姓朋友担任了阌乡县尉。

(7).若耶溪在浙江绍兴。

(8).谢娘即东晋才女谢道蕴,卫女出《诗经邶风泉水》,表思乡之情。

(9).两京道上陕县又有硖石驿,因此硖石的桃园宫或就是驿馆旁所建行宫。

(10).在京任吏部司勋员外郎,故称司勋。

(11).蓬莱殿在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南岸。

(12).街鼓制度始于贞观十年(636),因马周献章而设置。《大唐新语卷十》:“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马周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冬冬’,公私便焉。”《新唐书》卷四九上:“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唐代东都洛阳所置的街鼓,也被称为“六街鼓”。顾况《公子行》:“朝游冬冬鼓声发,暮游冬冬鼓声绝。”刘禹锡《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笑听咚咚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张籍《洛阳行》:“六街朝暮鼓咚咚,禁兵持戟守空宫。”张说《离会曲》亦写洛阳鼓声。

(13).开元十年(722),吴道子在敬爱寺西禅院绘日月藏经变及业报差别变图壁画。

(14).景行坊北为北市,其丝行、香行、彩帛行都曾捐资助修龙门石窟像龛,可见财力之雄厚。武则天时,洛阳商业发达,三市外又有其他商业区,有些坊内也设有店肆。另外,北市南面近漕渠的承福坊、玉鸡坊、铜驼坊、上林坊商业也很发达。

(15).南市内有书肆,贞元十年(794),崔仁亮在此买得有上官昭容题签的《研神记》1卷,崔氏友人吕温作有《上官昭容书楼歌》:“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

(16).剧孟是西汉时洛阳豪侠,誉满诸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剧孟传》载其事迹。

(17).汉时有平津邑,汉武帝封丞相公孙弘为平津侯,“平津邸”代指高官府邸。

(18).五陵在长安,即汉代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5个陵墓,附近亦多贵胄墓地,此处祭礼郊游者多为贵公子。

(19).王贞白的名字大多数人都不熟悉,“一寸光阴一寸金”就出自他的《白鹿洞》诗:“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信州在今江西上饶。

(20).“二疏”指汉宣帝时疏广与疏受叔侄,他俩一是太傅,一是少傅,同时辞官归隐。陶渊明亦有五言古诗《咏二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