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随心篇(8 9)
8.课堂插曲
我作为一个专职的任课教师,每年都是任教好几个班级的学生。这是有趣的事,也是有些烦恼的过程。
没有任教很多班级的老师体会不到我们这样的教师的乐趣,就像家里只有一个娃的父母,不懂家里有两个娃,三个娃,甚至更多娃的父母的乐趣。
当然,烦恼的过程,就像多个娃的父母,烦恼总比一个娃的父母要多,而这些都是彼此很难通过常规的视觉见识到。
我是多班级任教的角色,对接手的班级很快就能感觉到不同的味道。因为无形的比较,就有了更多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于不同的班级,就不得不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可以说,真是“见多识广”了。
这个学期,又遇“个性化”极强的班级,六年级的学生就和一二年的感觉差不多,吵吵闹闹,几乎没有几个学生能安静学习。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几乎没有“正常”的孩子,都是绝对的“独一无二”:不是懒到极点的,就是赖皮到无限的;不是智商有些偏弱的,就是和智商有些发育迟缓的差不多;不是油腔滑调的,就是和乡间可爱的“小痞子”类似的,……。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角色,没有你找不出来的“存在”。
有时很怀疑,这样的班级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这些孩子能在无意中相聚在一起,是有多大的缘分?答案很明显,世间真正的缘分是早有安排,不需要人为,也不需要刻意,机缘到了,自然相聚。
你可能好奇,这样的班级,成绩如何?我觉得你想多了,这样的班级,应该是“安全如何”即可了吧?所以,我是保证,在我的上课时间,“人都在”,然后能在三五分钟纪律整理一下的状态中,能把课上完,就归为很成功的课堂了。
这不,今天的课上,在我能忍受的范围内,我看着“打地鼠”一般的学生,就给他们讲个无厘头的插曲: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装剧吗?我是很喜欢,特别是宫斗剧。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宫斗剧中,经常会出现‘母凭子贵’这个现象?在古代,皇宫里,皇上的女人,她们最大的梦想就是给皇上生个儿子,这样才能有机会继续升级,才有儿子抢夺‘皇位’的机会,才有可能当上‘皇太后’,才能风光无限。”
学生听得很认真,好像我们血脉相连,走入同一个感觉。或者说,此时的他们都被我带入了“穿越”时空,陶醉其中。
“其实呀,我们的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你看,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还有房子车子,都是小康生活的水平。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存在比较了呢?我觉得不是,这个时候,你们的学习将是最大的比较事件,也是父母间无形的比较。”我把他们带回“现实”,这些孩子有点好奇地看着我,想要听后文。
“比如在我们班,小艺同学,他长得帅气,爸爸还是理发师,怎么说,也是很幸福的家庭。但是,当他的爸爸在给客人理发时,客人和他聊起孩子的学习时,估计小艺的爸爸容易有些自卑,因为小艺的学习没有办法让他感到自豪。万一情绪控制不到位,把客人的发型剪不理想,后果可想而知了吧?”我似看非看的对着大家,实则观察小艺同学。他总算有些意识到自己对家里人的“需要”。
“所以说,现在呀,大家不比房子车子,也不比吃穿,更多的时候是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学习。你说,如果一个当官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成绩糟糕,是不是也不被老师欣赏?一个工厂里打工的父母,虽然有些脏兮兮,但是他们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成绩很优异,老师是不是一样很喜欢?如果某天开家长会,各自的父母相遇,你们觉得哪种家长更加自信,更加让大家敬佩?”我拉他们直接进入“当下”。
“看来,我们也是走在‘家凭子贵’的时候呀。你们是不是要多为父母考虑考虑,马上过年了,彼此见面,会不会是对你们的学习讨论更多?”。我终于“跳出”了话题。时间已经十几分钟过去。他们终于坐得笔直,可以上课了。
我抓紧时间,用最快的方式,把课堂效率提高到无极限,在下课铃声响完之时,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授课任务。估计他们这堂课的接收率也是史无前例的高了。
这是对于学习模糊,调皮至上的班级,经常需要上演的一幕幕。不然,就算一节完整的课,你都上不了完整的内容。
这是需要多少“现场发挥”?这是任课教师独有的“技术”。不然,没有办法把教学内容落实,甚至还要有点“收获”。
所以,我觉得,任课教师就像现在的“多娃”父母,遇上什么样的班级,都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他们带来的“难题”,因为一般“人”理解不了其中的心酸。
9.倾听者的“困惑”
都说要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尊重说话人的感觉。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可能我善于倾听,愿意倾听,所以总有人喜欢和我“倾诉”她的一些琐碎。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我就经常听妈妈和我说话,我不会轻易打断她说话的过程,愿意安安静静地听着,然后抱着妈妈,告诉她:“没事的,有我在呢。”稚嫩的声音,成熟的语言,让妈妈噗嗤一声笑起来。
当我去读书了,我也会倾听同学,或者要好的朋友说话,她们感觉我就是一个小大人,似乎很能理解她们的想法。有时我也会附上一两句有些经典的评语,让她们佩服得很。似乎在学习的阶段,我是同龄人中的“知心姐姐”,总能说出一些比较有激励性的话语,带给对方快乐,但是说的内容不会多,更多时候都是倾听的角色。
工作了,单身的小姑娘,我也经常听一听,一些已经出嫁女同事的唠叨。我不会很懂,但是我愿意倾听,偶尔微笑,偶尔说几句安慰对方的话,让她们感觉不是对牛弹琴,能感觉到我是在倾听她的诉说。
渐渐的,我也成家了,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很多想说的话。我会和自己的同事交流,会和身边熟悉的人聊天,也会一起说说某些想法,但是,还是倾听比较多。
随着生活的繁杂,琐碎事情的增多,突然发现,自己不是那么乐意当倾听者。因为我感觉自己变了,变成了会唠叨的人,会说很多话的人。
我很纳闷,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中年人的通病吗?还是自己已经装不下更多的“倾听”?有时还会发现,自己也和曾经的一些人那样,喜欢吐槽,喜欢挖苦别人,甚至嘲讽,心里不会觉得有一丝不妥,或者对自己说的话感到惊讶。
我不想那样,可是在与人聊天时,情不自禁就这么做了。虽然我还是会倾听,但是不再喜欢只听很多,而是更加喜欢与人“对聊”。
问题是,每次聊多了,我便有些悔意,因为“祸从口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与你聊天的人不是你的倾听者,她们也是心中充满“郁闷”的吐露者。这样的聊天,无疑要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经常与这样的伙伴畅聊,我觉得也是问题,不是一吐为快那么简单,也许吐完之后,还有更多的“惊吓”等着你。
所以,我不想再做倾听者,我不想自己的脑袋里被迫装入太多的“苦水”,也不想把自己的“苦闷”传递给她人。
我想,这需要有一定的“防护”意识,不是谁的话都不再倾听,而是对于自己容易产生副作用的畅聊,需要谨慎选择。
就如“好朋友”,有些人觉得一起吃顿饭就是好朋友,在饭桌上畅聊自己的一切。其实呢?朋友真的是这样交流的吗?如果你告诉我,你有很多好朋友,我不太愿意信任你。你可知道,朋友这东西也是很虚的感情,她也是随着某些质变就会产生改变的东西。只怕你有那么多好朋友,但是在关键时刻,发现你自己是那么孤独,那么无助,你所谓的那些好朋友,都会莫名的消失。
如果你说,你没有什么朋友,能交心的也就一两个,我愿意相信你的话。我也相信,你不会在需要朋友的时候找不到“人影”,你不会有“空白”的时候。
想到了一些,或者说想通了一些,才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做乖巧的“倾听者”,因为我的免疫力已经下降,我不再能随意控制自己的感觉,我更担心,听太多自己会被侵蚀骨髓。
我选择简单,选择安静。我对“繁华”,“吵闹”本就不是善于驾驭的人,不该刻意让自己太累,扰乱了心绪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毒。
我只做自己孩子的倾听者吧,她那里没有复杂的难题,她只是和你说一些很有趣的孩子的故事,都是动人的童话。
做自己的倾听者吧,带着疲劳的心,去与大自然畅聊,有了很多话,就在本子上,尽情地诉说,它是我最忠实的倾听者,永远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