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对逃避的不逃避
如果我们把人类的各种心理问题提炼一些共同因素,就会发现所有心理问题都包含着两个部分:一个是回避;一个是僵化。
回避就是你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要去面对的东西,无法越过这些影响你生命发展的障碍,作茧自缚。
僵化是你面对不确定的生活只能使用一种方法应对,却想得到不同的结果。
如果仔细想想,僵化也是一种回避。
有一位妈妈辅导孩子作业时情绪爆发,扇了孩子一巴掌——这是她第一次体罚孩子。妈妈一夜无眠,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懊悔,天亮之后来到我的咨询室陈述了整个过程。我做了一些接住她感受的工作,尽可能扩大这个咨询对话的空间。
我问她:你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个行为,在表达什么情感呢?
她想了想,说:想表达我关心他的学习。
我说:就是在表达你关心他,爱他是吗?
妈妈说:是。
我问:你要表达你关心孩子,你爱他,怎么到后来变成了你殴打他了呢?
妈妈哽住了。
过了一会儿,我问她:如果我们回到昨夜的情境,如果在那一刻你不动手打他,你会体验到什么?
这就是妈妈们回避的东西。
有一位青少年在父母陪伴下来咨询室向我讲述他的梦,梦里有一群女鬼,并不可怕却十分妖娆,争相要把他扑倒,他字斟句酌地仔细向我描述勾勒每一只女鬼的模样身材,越来越兴奋。交谈了一会之后,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问他:如果梦里的这些女鬼都不是鬼,而是活生生的人,你会体验到什么?
他使劲摇着头说:绝对不可能,就是女鬼,不是女人。
我说:那万一呢?
他眼神开始躲闪我的目光,并说:没有万一!没有万一!
我问:真话假话?
他马上答:假话。
这就是青少年回避的东西。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能否帮我感受一下,妈妈和青少年在回避什么呢?
李仑
亚洲存在主义团体学会创立者
《忘忧十二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