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海斯教授(Carlton Hayes,1882—1964),美国新史学派代表学者之一,“新史学派”一代宗师鲁滨逊(James Harvey Robinson,1863—1936)嫡传弟子,也是中国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1929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1945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学协会主席。他的著作在民国年间翻译为中文者为数众多,与在美国一样,大多作为大学和中学的历史课本使用。
十八、十九世纪以来,帝国崩溃,民族国家兴起。在这股狂潮中,既有新兴国家的独立之可喜,也有争战残杀乃至引起世界大战这样的空前浩劫之可悲。海斯教授鉴于民族国家主义的盛行,乃著Essays on Nationalism(中文版早期译名“族国主义论丛”),分析族国主义的由来、种种表现及其可能的后果,以警醒世人,保持开放多元的国际观,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海斯教授当时的学生、日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开创者之一蒋廷黻先生对是书爱不释手,说:
《族国主义论丛》的确令作者花了很大的心血,作者似乎将他所有的见解都注入书中。我一直没有放过那本书,一读再读。它令我感到困惑、茫然,但也感到够刺激。我决定一俟回到中国,尽速将那本书译成中文。
蒋廷黻先生回国后,便组织翻译该书,是为《族国主义论丛》。在译者序中,他详细谈到本书的价值,在于:
第一,作者是一位历史学家,以历史学家的精神,而不是以宣传家的精神,写成是书。
第二,作者虽有历史学家的冷静,但对时事极其关注,“对于世界的大问题是想有所供献的”,血是红的,心是热的。
第三,“异时异国的事实易知,异时异国的精神难明。”作者凭借其历史素养将世界史上近两三百年来的政治精神及人群的心理情绪剖析描绘出来了。这一点价值尤大,蒋廷黻先生说:“人既是个有灵的动物,读史者忽略了此方面绝不能得史的真义。”
1930年,《族国主义论丛》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据胡适先生的记载,“译本相当畅销”。海斯教授在1928年特地为中文版写了一篇序言,对中国读者表示真诚的祝福和劝告:
我想中国人无论男女,没有不希望他们的国家在国际上占一个相当的及光荣的位置。对于此种合理的希望,我个人与西方多数人士,都极愿意祝你们完全成功。……中国的事务此后将与其他各国的事务互相衔接:如犬牙交错,一天比一天密切。中国人民应当设法,使此日趋密切的国际关系有利于全世界。至于独利的思想,自大自尊的倾向,都应当一概屏弃不取,据我所见,如此做去,方是中国同世界兴盛和平正路。……中国最好能够放弃摹仿西方狂热族国主义之罪恶的权利,而勇往直前的采取一个国际眼光的人生观,中国终究只有受益,决不致受害的。
当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我国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时,对我国上下国民来说,海斯教授的忠告仍不失为一个并非迟到的善意提醒。在国际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时代降临的今天,重温世界史上的经验与教训,并非朝后看,而是眼光向前,促进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最终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占据一个“相当的及光荣的位置”。因此,时隔九十多年,我们推出海斯教授名著Essays on Nationalism之中文新版,根据作品内容定名为“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同时希望今天的读者能从海斯教授的思考中获得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