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丝绸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北极地区作为人类共同的家园一直受到全球的关注。然而与人们想象中“纯净”的北极不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冰冻圈、海洋、大气、生物性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也使得北极的资源开发和夏季通航成为可能,使其地缘战略价值凸显,北极周边国家、世界大国、国际组织等均对该地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关切,北极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地区。

“冰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俄罗斯提出,早在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出席第二届“北极——对话之地”国际论坛期间首次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随后得到中国等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并被中国政府写入《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在中俄两国的不断实践过程中,“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与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不仅仅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更是“一带一路”倡议向北极的自然延伸。

“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是建设北极航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已经针对“冰上丝绸之路”航道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虽然人烟稀少,却拥有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在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从关注原住民的福祉切入,重视研究和保护传统文化。此外,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需要沿线各国的参与与合作,沿线国家也与中国开展了不同层次上的合作。“冰上丝绸之路”同样也是一种价值理念,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相契合,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的继承和弘扬。

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也是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北极治理,更应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在北极的科考、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已经为北极地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也深刻认识到北极地区是全人类的宝贵财产,需要各国携手才能更好地保护。面对北极环境变化,中国提出的共同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体现和践行了中国人民服务全人类的价值理念。

本书的创作旨在向读者讲述中国在北极地区践行“冰上丝绸之路”的具体事例,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与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对北极所作的贡献,也让世人读懂中国倡议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思想及所蕴含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全书分为八章,多维度、全景式展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第一章“从‘一带一路’到‘冰上丝绸之路’”,介绍了“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演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延伸。第二章“‘冰上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全方位展示“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地理概况,以及中国在环境保护中所作的贡献。第三章“对‘冰上丝绸之路’的早期探索与开发”,介绍了人类对“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科学探索以及中国的科考活动。第四章“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的影响”,分析了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及全球影响,重点探究了气候变暖对“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影响。第五章“‘冰上丝绸之路’的航道建设”,着重介绍了东北、西北两条航道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关于北极航道的科学探索。第六章“‘冰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保护”,梳理了原住民及其文化保护的发展过程,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文化交流和保护中所做的努力。第七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际合作”,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各国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最后一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中国方案”,探讨了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方案。提出与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新发展理念在北极地区的运用,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北极地区的延伸,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北极地区的实践。

“读懂中国”丛书以《冰上丝绸之路》为名,主要面向国内外普通读者,尤其面向国外读者的大众通俗读物。通过阅读本书,让关心中国在北极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人获得新知,达到释疑解惑,促进合作之目的。本书写作风格与丛书高度契合,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侧重以真实中国行动来打动读者,深入浅出地且实事求是地讲述了中国与北极相处的故事,分享了中国的北极治理经验和共建方案,希望对读者认知北极、认知中国有所助益。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的李春兰、牟雅图、王一尧等参加本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任贾文、丁永建、效存德、刘承良、胡志丁、马亚华等参加了书稿的讨论,李瑶瑶、廖雪洁、谭学玲、李一杰、徐佳艺等参加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作者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所有师长、同仁和朋友。

秦大河

2021年10月16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