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皇帝的专用稻米贾府并不稀罕
作者:张凯庆
御田粳米、御田胭脂米和内造点心只有御膳房里才有。可贾府吃的红米粥,竟然是皇帝专用的稻米。
说完了贾府的衣,我们再来说说贾府的“食”,看看贾府的人平时吃的都是什么?
1.御田粳米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时王熙凤赐她很多东西,平儿说道:“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
2.御田胭脂米
第五十三回:乌进孝向宁府年终交租,贾珍接了账单看,只见账目单上写着:“……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
御田胭脂米物稀为贵,非同一般。第七十五回中写贾母要吃稀饭,尤氏早捧过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儿吃去。可见“红稻米粥”就是“御田胭脂米”熬的粥,因身价不凡,只有贾母、凤姐等最尊贵的主子才配进食。
御田是专为皇帝种植粮食的田地,御田生产出来的稻米是皇帝的专用米,只有御膳房才有。
御田胭脂米是一种优质稻米,煮熟后色红如胭脂,有香气,味腴粒长。原产自河北省东部玉田县是一个闻名的产米区,米质优良。清代初期,玉田稻种移植到宫廷内苑,经过优选优育,成为康熙皇帝的试验田,获得成功,因此有“御田米”、“御稻米”之称。后来这种优良品种推广到江浙两省,成为双季稻,这就是“御田胭脂米”的由来。
据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及《顺天府志》记载:胭脂米是康熙帝在丰泽园御田布种的玉田稻中的良种,为内膳所用。此良种后分布种于京郊御田,故称御田胭脂米。一云红莲稻。
康熙《御制文集》四集卷三十一载:“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种方颖,忽见一科,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六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
贾府吃的红米粥,竟然是皇帝专用的稻米,就连赏赐刘姥姥的粳米也是御田产的。如此昂贵的东西,贾府并不稀罕,随手就送下人两斗,真令人惊叹不已。可周汝昌先生却说:“‘玉田胭脂米二石’,俗本作‘御田’,误。”庚辰本上明明写的是“御田”,白纸黑字,清楚无误,周老凭什么说是“玉田”?还说“御田”为“误”,根据是什么?那赏赐刘姥姥的御田粳米的“御”字也为误吗?
笔者认为,小说作者刻意点出“御田”,就是要告诉读者,那贾府实际上就是清皇宫,所以才敢吃“御田粳米”和“御田胭脂米”。
3.内造点心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临走之前贾府除送了她“两斗御田粳米”外,还有“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可见,贾府人平时吃的都是“内造点心”。
这“内造点心”就是大内御膳房做的点心,也叫饽饽。清代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选用上等的面粉即头道面蒸制,做成各种各样的点心。
4.上用银丝挂面
第六十二回,贾宝玉过生日,王子腾送来“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上用银丝挂面”就是皇上用的银丝挂面,《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通常把皇上简称为“上”。
王子腾,依谐音,乃是“王之藤”,这里“王”即指皇帝;“腾”与藤同音,隐含有藤儿、藤蔓儿之意,即王子腾是“王(皇帝)的藤蔓儿”,关系非同寻常。
“上用银丝挂面”是御膳房所制,可见,王家就是皇亲国戚,否则哪来的“上用银丝挂面”呢?
宝玉过生日,就是皇上过生日,所以,王子腾才送来“上用银丝挂面”。宝玉则毫不客气的予以享用,因为宝玉是皇上,无须推辞。
5.内外厨房
贾府不仅有内厨房,还有外厨房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说:内厨的婆子来问:“晚饭有了,可送不送?”晴雯说:“略等半钟茶的工夫就是了。”
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探春遣人去传柳家的进来,吩咐他内厨房中快收拾两桌酒席。柳家的说“外厨房都预备了。”可见贾府有内外厨房,这和皇宫中的编制是一样的。
《清代掌故缀录》第373页记载:宫中“膳房分内膳房、外膳房,内膳房之下分四局……。”故宫内的御膳房有两处:一处在“养心殿”侧,叫“内御膳房”;另一处在景运门外(现在的珍宝馆南面),叫“外御膳房”;又叫“御菜膳房”。“御菜膳房”不但制作大宴群臣的“满汉全席”,有时还为值班大臣备膳。
《红楼梦》中的内厨房影射“内御膳房”,这是大内供奉皇帝吃饭的厨房。因宝玉是皇上,所以要由内厨房送饭。外厨房是指“外御膳房”,宝玉生日这天,可巧也是宝琴、岫烟和平儿的生日,所以,“外厨房都预备了。”
贾府的人吃的都是皇宫大内膳房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其中的隐意还不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