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一曲《枉凝眉》 究竟在写谁?
作者:张凯庆
一.宝、黛、钗的判词
“可叹停机德,应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聪慧有才辩。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何所似也?”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很多人认为此句暗示林黛玉的结局是在林中吊死,薛宝钗最后死于雪地里。但这两句旁有脂批云:[甲戌双行夹批: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脂批说的很清楚,黛玉和宝钗的结局绝非诗中所说的那样,玉挂在林中,钗埋在雪里,是有极深的寓意。
笔者认为:“玉带林中挂”反过来看就是“挂中林黛玉”,中:指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挂中”:即挂帅中宫之意。暗示林黛玉是皇后,统领后宫。富察皇后死后,她的画像始终挂在长春宫里,长春宫就是中宫。虽然富察皇后早已离去,但在乾隆和其它妃嫔心里她永远是皇后,所以,那拉皇后的结局必然是“金钗雪里埋”。
“金钗雪里埋”突出一个“冷”字,暗喻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
富察皇后和那拉皇后纵有停机之德和咏絮之才,又将如何?碰上了乾隆这样一个“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的风流天子,其结果只能是“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红楼梦》最大的特点是有大量的隐喻,有很多东西不敢明说,不敢明写,而是用别的东西来隐喻,来影射,曲折的加以表达。这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魅力。能恰当的使用大量的隐喻,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这是一种艺术手法,但作者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写的是“当今圣上”的情史,一旦天机泄露,将引来杀身之祸。
二.“怀金悼玉”话红楼
《红楼梦序曲》: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脂批曰:“怀金悼玉”,大有深意。”警幻说:“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甲戌侧批:三字要紧。不知谁是个中人。宝玉即个中人乎?然则石头亦个中人乎?作者亦系个中人乎?观者亦个中人乎?]宝玉、石头即红玉王熙凤和作者都是个中人,当然深知其中之妙,至于我等这些观者,“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
笔者认为:金:指薛宝钗——那拉皇后;玉:指林黛玉——富察皇后,“怀金悼玉”之意是:怀念那拉皇后,哀悼富察皇后。
程乙本将“怀”改为“悲”,于是,成了“悲金悼玉”,意思倒也不差。
三.一曲《枉凝眉》究竟在写谁?
【红楼梦曲·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枉凝眉》是《红楼梦》的主题曲。关于《枉凝眉》一曲的具体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认为:此曲是以第三者的口吻,写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预示着林黛玉将泪尽夭亡的结局。“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霞宫神瑛侍者。他们前世有缘,今生重逢,彼此真心相爱,曾经反复试探彼此的心事,并有过表白。宝玉对黛玉始终呵护有加,但他们美好的爱情,如镜花水月一般,无法成为现实。黛玉终日以泪洗面,实现了她“还泪”的诺言。
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支曲子仍然以宝玉的口吻写出,同时提到了黛玉、宝钗。“美玉无瑕”并非指宝玉,而是指宝钗,她的德言容貌都无可挑剔,如同没有任何瑕疵的美玉一般。宝玉真正深爱的人是黛玉,但他最终却娶了宝钗为妻。这样的结局,使黛玉“枉自嗟呀”,也使宝钗“空劳牵挂”。在宝玉看来,黛玉仿佛是“水中月”一样,可望而不可即;而宝钗犹如镜中之花,看似美丽,却触手冰凉。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宝玉还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黛玉的身上。他满怀痛惜地想到,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水,可以这样日复一日地流淌。
红学界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看法是第一种说法,即:这首曲子说的是宝玉和黛玉,歌颂了宝黛之间纯洁无暇的爱情。曲子写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林黛玉历劫还泪,泪尽而逝。曲中有关黛玉的词句:阆苑仙葩,枉自嗟呀,水中月,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有关宝玉的词句:美玉无瑕,空劳牵挂,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最后一句,也反映了黛玉泪尽而逝的结局。
但是,这样读解,显然有不少难以说通之处。
如果说是唱宝玉和黛玉的,那么从纲常伦理上讲,第一句就错了。按照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夫在前,妻在后,男在前,女在后,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现在的结婚证上,依然是丈夫的名字排在前面,妻子的名字排在后面;孩子们对父母的称呼,父在前,母在后。
那么,“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当然没错,因为她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草。“美玉无瑕”若说是指宝玉就错了,如果是指宝玉,应该是“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阆苑仙葩。”这才符合中国的纲常伦理。还有,宝玉是男人,怎么成了“镜中花”呢?“花”是用来形容女人的,所以,“美玉无瑕”和“镜中花”绝不是指宝玉。
张凯庆赞同第二种说法,“美玉无瑕”和“镜中花”并非指宝玉,而是指宝钗、或说王熙凤。这首曲子是唱黛玉、熙凤(或宝钗)和宝玉的,即富察皇后、那拉皇后和乾隆皇帝。
前面说过,青埂峰下女娲弃之不用的顽石,被僧道化成一块美玉,那块美玉是一个女人的化身,她是那拉皇后的幻象。因此,“美玉无瑕”和“镜中花”指的是那拉皇后。
小说中的林红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史湘云以及香菱都是乾隆的继皇后乌喇那拉氏不同时期的形象,这里就以王熙凤为代表吧。所以:“美玉无瑕”和“镜中花”都是指王熙凤。王熙凤是从警幻案下来的,她就是青埂峰下的顽石,被僧道二仙师幻化成一块红玉,含在神瑛侍者的嘴里,随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一并下界投胎。“镜中花”是指出现在“风月宝鉴”那面镜子里的人,谁出现在那面镜子里了?只有王熙凤一人。所以,王熙凤才是“镜中花”。
林黛玉是富察皇后的化身,王熙凤是那拉皇后的化身,故此:
“一个是阆苑仙葩,”林黛玉——富察皇后;
“一个是美玉无瑕”,王熙凤——那拉皇后;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这个他,才是贾宝玉,即乾隆皇帝。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两位皇后碰上了这样一位“天下第一淫人”的风流天子,所有的心事最终都化为泡影。
“一个枉自嗟呀,”王熙凤——那拉皇后,长期受到乾隆的冷落,最后被打入冷宫,所以才“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林黛玉——富察皇后,她去世后,乾隆皇帝始终不能释怀,一生中写了一百多首诗怀念富察皇后。可惜,富察皇后再也听不到乾隆对她的爱的诉说,真的是“空劳牵挂”啊!
“一个是水中月,”林黛玉——富察皇后,死于水面龙舟上,做了“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王熙凤——那拉皇后,“风月宝鉴”那面镜子里的鲜花,一生都是个摆设,乾隆并不欣赏这朵镜中之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乍看,这句诗语法好像不通,“秋流到冬尽”,都流尽了,怎么还流呀?有人误以为当年抄手抄写时出错了,认为这首诗应该把那个“尽”字去掉,觉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样才对。殊不知,这是作者的精心设计也。
流泪者,岂止黛玉一人,熙凤、宝玉都在流泪。那拉皇后是在秋季被册封为皇后的,自从登上皇后之位,她的悲惨命运就注定了,以泪洗面是她后半生的真实境况。那拉皇后的死期也是秋季,所以,泪水从秋天流到冬天,终于流尽了。
而“春流到夏,”是指乾隆皇帝,他挚爱一生的富察皇后在春天里永久的去了,今后的岁月里,每当忆起富察皇后,乾隆都禁不住泪水横流;富察皇后在天之灵,对乾隆的挚爱真情感激不尽,也在云霄之外默默流泪。直到有一天乾隆魂归九天,与富察皇后在那“离恨天”外相聚,那泪水才能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