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随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记忆中的过年

桥头上的卖对联的地摊也出了好几天了,看起来年是越来越近了。记忆中的年是颇为隆重的,进入了冬季,就是农闲的日子,过年也就是最为重要的大事了。那时候的小孩子最盼望的也就是过年了,过年了家里人可以给你做上新衣裳穿,还可以吃饺子,有谁不想着过年呢!

“腊八,祭灶,年儿来到。”按照传统的习俗,过了腊八就是年了。可年味最浓烈的时候还要数过了二十三儿。眼下过了腊八已经快十来天了,二十三马上就要到了,可还是没有预想中的年味。或许是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打乱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眷恋,或者是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冲淡了传统习俗的影响,总感觉到年味渐渐地模糊了,甚至是有点遥远了。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是祭灶的日子。祭灶,顾名思义就是祭祀灶王爷了。灶王爷一年到头照顾全家炊烟不断的,理应犒劳一下了。记忆里这项工作历来都是爷爷分内之事,到了二十三下午,爷爷就会很隆重地把我们姊妹几个召集到一起,说要祭灶了。其实弟弟和妹妹我们早都盼望着祭灶呢!因为祭灶可以吃火烧和灶糖了,要知道平常这些可是吃不上的,也只有这一天能饱饱口福,也可以说粘上了灶王爷的福气了。灶糖是爷爷提前赶集买来的,火烧么,一般都是母亲提前发的面,然后在鏊子上烙好的,因为是发面烙的,又虚又软又香的,小孩子最爱吃了。爷爷事先就把家里养的大红公鸡给逮住了,连同灶糖和火烧都带到灶火屋子里。他先把灶糖和火烧摆到锅台上,然后对着被烟熏火燎的黑洞洞的灶台就跪下了,手里抚弄着大红公鸡就开始愿语起来。爷爷的愿语其实就是祷告罢了,都是庄稼人很朴实的话。他说:“灶王爷,今天都是腊月二十三,马上就要过年了,给你准备的灶糖,火烧,有大红马,你吃饱了就骑着大红马去上天吧!上天见玉帝了,可要汇报得好一点,多说几句好话,保佑俺全家来年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爷爷说让灶王爷吃灶糖是有用意的,他吃了后嘴都粘上了,见了老天爷说不成坏话。当然,灶王爷说什么不说什么,我们小孩子可不关心,小孩子关心的说灶糖和火烧,祭灶结束,这些所谓的贡品可都该被我们分吃了。还有那头“大红马”,也就难逃被宰杀的命运,当天晚上就成了一家人香喷喷的晚餐了。

在乡下,腊月二十三还是拜望干爹干娘的日子,若果谁家的孩子认的有干爹干娘了,这天下午是应该去还愿的。就是带了礼物去看望干爹干娘,干爹干娘呢,自然也会准备一份礼品回赠的。所以这天下午如果听到哪家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就是干儿子干女儿来还愿来了。再加上祭灶的炮声,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充斥着腊月二十三的整个乡下。

过了二十三,人们就逐渐忙碌起来了。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庭院,清洗被褥衣物,准备干干净净地过新年了。“二十八,花喳喳。”到了这天,都是要贴对联的。大部分人家都是赶集买的对联,当然我们家很多时候都是父亲买的红纸自己写的,有时候我们也要写,父亲也就同意了。我就学着父亲的样子,也写上几副去贴到爷爷或者灶火屋的门框上。兴致来了,就在写上“川流不息”贴到压井上,写上“日行千里”贴到家里唯一的架子车上,甚至连门口,树上都贴上自己写的歪歪扭扭的“出门见喜”,那个孩提时代的心情好兴奋,好憧憬,好新鲜,感觉明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至今回想起来,还是欣欣然恍若就在眼前。

“穷人穷人莫着急,年三十还有一个穷人集。”这是每当追问母亲啥时间能吃上饺子的时候,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有家境好的,早早地就端起了饺子碗,在大街上吃着走来走去,言外之意无非就是看看我家早都吃上饺子了。一般人家呢,大部分都是要熬到年三十最后一个集市才置办齐过年的年货的。记得有一年过年和父母去赶集卖萝卜,萝卜是提前都存储好的。萝卜窖一般是入冬前临时挖的土坑,把收回来萝卜摆放好,中间栽个芝麻杆或玉米杆捆透气,上边敷上点秸秆然后封上土,这样保暖透气还防冻,萝卜也不会糠,啥时候扒出来吃都是清脆可口的。大年二十九的下午,一家人忙着把埋在临时土窖的萝卜给刨出来,抖露掉粘上的泥土,装到架子车上。为了能多拉些萝卜多卖几个钱,车子周边还要围上一圈园子(围着不让萝卜掉下来,还能多装几层),忙活了一下午,拾掇好了就等明日去赶集了。翌日就是大年三十了,天还没亮,我就被喊起来了,父亲拉着车,我就在前边拉个绳子,母亲呢,就在后边推,一家人拉着车趁着夜色就往集上赶。大概三五里的路程,等到了集上,找个位置停下来,天色才稍微苍苍了,赶集的人也才慢慢多了。太阳升起老高了,大概上午八九点钟的时候吧,一车萝卜也基本卖完了,父亲手里也多了十来块钱呢!这时候他就会让我和母亲守着架子车,把剩下的萝卜处理完,自己就去集上买些肉,置办一些年货回来。当然父亲更不会忘了买些花炮,还有二踢脚之类,这些可都是我们姊妹几个的最爱了。

父亲买了肉,中午回去就能改善生活了,一般母亲都会先过油,炸上些豆腐片和丸子之类。年三十的午餐定然是大锅熬菜的,因为有香喷喷的五花肉,配上馒头吃也是蛮不错的。下午就开始盘饺子馅了,饺子要到晚上才能吃上呢!大年三十晚上是要熬岁的,大人们忙着唠嗑,小孩子们就跑到外边去放花炮和二踢脚,父母这会儿就会把新衣服拿出来准备好,好让孩子们明天一早穿。熬岁熬得久的时候,也就不知道啥时候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我们就被邻居们放炮的响声惊醒了,这时候不用大人喊,就会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匆匆忙忙穿上过年的新衣服就跑出去玩了。初一早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跑着去捡拾花炮了。听到村上谁家有鞭炮声,就循声跑去,捡拾那些地上没有炸响的花炮,反正也看不见,就瞎摸着拣些完整的回来。这些没响的大都是有捻的,还可以再拿来放。有的炮捻燃烧得短了,就把炮头处剥开一点,炮捻也就露得长些,就能继续点燃放了。因为炮捻短,有时候也会嘣到手的,那能疼上好半天。从早上天不亮就开始到处跑着捡拾花炮,大概能捡拾到吃早饭的时候,每人捡拾到的花炮也够放上一天半天的了。大年初一是不能叫人早起的,据说叫人不吉祥,那怎么办呢?这时候捡拾来的花炮可就有了大用处。看谁还没起床,就把花炮放在他的门口或窗台上燃放,保准放不了几个,受不了炮仗的折腾,他自个也都起来了。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互相走动拜年问好,平日处得好的邻里,还会端了煮好的饺子串门互相品尝。中午,母亲照例是要准备一大锅烩菜的,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样的条件,没有七个碟子八个碗的,也就是居家乐乐呵呵地一起吃个团圆餐,但那滋味却也是暖暖融融的,让人惦念到如今。

到了初二以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串门走亲戚了。一般走朋访友则要到初五六以后了,传统的年是要持续到元宵节的,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是过完了。

儿时的年一直珍藏在记忆深处,有关过年的那些童年趣事恰如一杯陈年老酒历久弥香,那种让人陶醉的味道分明就是莫名的挂牵,是乡愁?或是亲情?是思念?或是祝福?这儿时的年啊,着实令人难以忘怀,永远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