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想要做成大事,先学会讲一个好故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故事的世界里,人们乐于接受故事性的宣传、表述、游说、推销、说服。一个人如果很会讲故事,他就能在众人面前更好地宣传自己,获得关注和认可,赢得支持和利益。学会讲故事,就等于学会了改变你一生的本事。
漂亮的自我展示,提升个人价值
如果你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有些人无论阅历、能力还是资历都不差,而且具备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可就是无法得到领导的认同,也无法获得身边人的肯定。而另有一些人,看似毫不突出,却总能得到机会脱颖而出。
怎么会这样呢?难道真的是运气使然?事实上,原因往往在于后者更会讲故事,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由此塑造出一个相对突出的个人形象。换而言之,因为善于讲故事,他们更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更容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所到之处,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个小男孩,读小学的时候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坏孩子,因为他总喜欢在课堂上搞恶作剧,破坏课堂秩序,课下又爱欺负同学,恃强凌弱。所有家长都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玩,因为怕自己的孩子被他带坏。男孩的父母也害怕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因为无颜面对老师和其他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声讨”。学校甚至准备通知男孩的父母将他转走。
男孩逐渐被孤立了,生性活泼的他有些受不了了,他想找人诉说。那天晚上,男孩突发奇想,要给自己最敬爱的毛主席写一封信。男孩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还画了两幅画,同时放进了一张他和妹妹的合影。
不久后的一天,对这个男孩来说终身难忘。那天,有同学转告男孩,班主任正在找他。男孩忐忑不安地来到办公室,班主任对他笑了,男孩很不习惯;班主任领着男孩去见教导主任,教导主任也对他笑,男孩开始害怕了;在去校长办公室的路上,男孩的双腿开始发抖,见到校长,校长也对他笑,男孩心想,这下完了,看来学校是真的决定开除我了。谁知,校长笑着拿出一封信,那是寄给他的信,那信封是当时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的专用信封。
信中写道:
某某小朋友:你6月24日写给毛主席的信还有图画和照片都收到了,谢谢你,今寄去毛主席照片一张,请留作纪念。希望你努力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
“这不仅是你的光荣,也是我们全校的光荣啊,快去广播室,向全校师生广播!”校长的声音都有些发抖了。
打这以后,男孩在全校师生心目中由“混世魔王”变成聪明、有出息的好学生了。大家又将自己的心理转变为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传染给这个男孩,使他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还编了一个《他转变了》的两幕话剧。后来这个男孩真的出息了,他就是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王刚。
别人对你的评估,取决于你向他们展示了什么。毫无疑问,那些善于讲故事的人,更容易将别人看不见的优点展示出来。如果你做到了,你就能转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加深你对别人的影响力。
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很多人的脑子还未开窍,自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有能力就能得到器重,获得成功”,事实上,金子若是一直埋在土里,它永远也发不出光来。
可以想象,同样的学历和资历,能力上相差无几,但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个人际遇,这是多么让人委屈的事情。可是,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不懂得自我展示。事实上,你可以改变这一切,通过讲故事,找到一个最佳的展示自身形象的方法,找到一个释放个人影响力的最佳方式。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故事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形象:
1.自我包装
自我包装是吸引关注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了让身边的人开始对我们产生好感。这就类似于网红效应下的粉丝经济一样,网红在还没红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会策略性地包装自己,然后进行直播、互动,诉说自己的故事,或是每天经历的趣事,由此不断提升关注度。
就算你不想做网红,你也可以借故事进行自我包装。你可以在别人的心目中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有想法有追求且有行动的未来成功者,或者是一个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逆境英雄,又或者一个情感丰富、才思敏捷思考者,一个想法独特、有创造力的创新者……总之,你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故事的描述和点缀,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加符合他人欣赏标准的形象。
2.事实证明
如果你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需要得到大家尤其是领导的认可,你需要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实力,但仅凭一份简历介绍是远远不够的。
你如果这样对别人说:“我毕业于名牌大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处理危机的阅历和能力,这件事由我来做很合适。”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多大反应,毕竟这个世界上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太多了,这个世界上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比比皆是,这个世界上能够处理危机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说这个自荐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对别人也不会产生多大吸引力。
但如果你讲这样一个故事:“之前我在XX公司,曾遇到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危机,当时,我们非常被动,几乎陷入绝境,后来我临危受命……”接下来,你只需要将这个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曲折动人一些,就一定能够抓住对方的心。
显而易见,告诉别人“我曾做过什么事”,远比告诉他们“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带来的触动更大,效果也更加强烈。
3.表现实力
倘若我们的实力遭到质疑或者被别人所忽视,为了使我们的行动得到认可或准许,我们需要以绝对的实力来征服他们。
诸葛亮屡次北伐未成,使得刘禅产生了猜忌和质疑,于是诸葛亮就写了一篇《出师表》,文中巧妙地提及了自己过往的故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这里,诸葛亮并没有直接表述自己的才能,而是隐晦且谦虚地提起了当年《三顾茅庐》的故事,从侧面证明了自己多么受先帝器重,并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就为他奏请刘禅准许自己再次北伐提供了最大的理由和资本。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对不同的人而言,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在这三种故事展示中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自我宣传方式,它会让你的个人形象更加闪闪发亮。
自媒体: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
社会发展越久,出现的故事也就越多,而讲故事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变化着。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很热的名词:自媒体。
自媒体,通俗地说就是个人媒体,是一种私人化、自主化、通俗化、平民化、普泛化的新型信息传播形式,诸如微博、QQ、微信、论坛、贴吧、快手、抖音等都属于自媒体。自媒体的兴起,给了每个人讲述身边故事,宣传自身形象的良好契机。
2006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没有摆放任何名人的照片,而是出现了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PC。《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2006年年度人物就是“你”,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
从“看热闹的”变成“当事人”,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报纸”和“电视台”(网络博客及播客)。曾经遥不可及的“上电视”一下子变成了寻常事,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形象。
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故事能够迅速传播,时效性大大增强,观众也可以迅速对故事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观众的距离为零,其交互性的强大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从某个层面上说,自媒体所创造的吸引力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这一点,只要简单统计一下身边人每天花在手机上,花在微信、微博、快手、抖音上的时间,就可以一目了然。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自媒体俨然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个人记录、分享生活点滴及内心情感情绪的一个重要平台。
不夸张地说,在自媒体时代,故事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出现了指数级增长,并且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仍在不断发展,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机会。自媒体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精神牧师,每个人都能够做新闻,“人人即媒体”。
自媒体的内容构成也很特别,并没有一定之规,想讲述什么就讲什么,只要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分享出来,有时还会分享一些出格的观点,不需要考虑太多看官的感受,所以看一些优秀的自媒体故事就像看野史一样十分独特有趣。
2009年,一个由几名在校大学生模仿《新闻联播》创作的视频《宅闻联播》,以讲述大学生寝室搞笑故事的形式迅速走红网络,日搜索量达7605次,成为百度上升最快关键词第一名。不仅大学生们喜欢,连很多上班族都加入了关注和讨论。虽然观众褒贬不一,但丝毫不妨碍“你看过《宅闻联播》吗”成了当时的新流行语。
长期关注法政领域的资深媒体人石扉客于2013年2月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石扉客——法政观察”,主打时政故事及相关评论,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通过各个渠道和朋友的互相推荐,他的微信公共账号订阅读者已经稳定在12400人左右。
优酷土豆在2013年对于播客式的自媒体人开展了一系列分成计划,仅13年年底就有1000万人民币的分成到达各自媒体人账户,其中,《暴走漫画》《陈翔六点半》等自媒体受益匪浅。
自媒体的狂欢,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自我展示平台,大家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讲述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者出售自己的产品。比如很多微商会建立起数百人的微信群,他们非常注重与潜在客户进行交流,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互动彼此的工作和生活,事实上他们每讲一次故事,其影响力可能就等同于开一次大型交流会。
利用自媒体宣传自身形象,增强自身的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对于每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宣传盛宴,不过我们在分享故事的时候,仍有些原则需要注意:
其一,时间要合适。虽说在自媒体上分享故事不受时间限制,但我们仍需考虑信息接受者的时间安排,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实时交流和对话。因此,我们最好选择在最合适的时间发起聊天或讲述自己的故事,比如不要选择在上班时间发起聊天,不要在大半夜讲故事。
其二,平台要合适。比如一些带有隐私性质或不宜广泛传播的故事,就不能在那些对公众开放的平台上说;一些重要的需要广为人知的故事,就应该选择传播量更大的平台来讲述。故事的性质不同,所选择的平台也不同,选择最合适的平台讲故事,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宣传效果。
其三,听众要合适。也就是说,我们在讲故事时,要选择最合适的倾听和交流对象,或者说针对不同的人,应选择不同题材的故事。比如你讲创业故事或者产品故事,就应该讲给潜在客户听;你讲私密的故事,就应该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而一些生活化的故事,则可以跟更多的人分享。
另外,虽然在这个时代,自媒体是一个展示自己的绝佳平台,但仍有它的缺陷,它过度依赖于网络,往往缺乏真实性,又容易使人陷入网络世界无法自拔,所以提醒大家在利用好自媒体的同时,也别忘了现实世界中的对话。
自我展示重头戏:“我是怎样的人”
一般情况下,当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初次接触时,脑海中会快速闪现一个疑问:“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这种好奇心会促使人们产生想要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冲动。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展示自己或是影响别人,就需要迎合他人的疑问,作一个比较清晰、具体、深刻的自我介绍。
通常情况下,人们介绍自己,都是一一陈述姓名、职业、性格等,千篇一律,根本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介绍自己的目的,不外乎让别人记住自己,这首先需要引发别人的兴趣。相较于古板传统的介绍方法,故事介绍法显然更容易达到这一目的。
人们之所以了解马云、雷军、刘强东,并不是因为对阿里巴巴、小米、京东的运营情况有多了解,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国内顶级企业家,而在于他们的故事。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讲故事,人们才对他们形成了更加立体的印象,他们不需要一板一眼地介绍自己是谁,在做什么事,拥有什么样的能力,大家早从他们那些创业故事中对其有了固定、深刻的印象。
用故事介绍自己还有一个妙处,就是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交流对象的反感度,使其有足够的耐心听完你的叙述。人们对于故事的好奇心和忍耐力可以说超乎想象,往往即便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也不会有人感到厌烦,而且相较于程序化的介绍,再平淡的故事也更具备吸引力。
要知道,每个人每天所接触到的信息十分庞大繁杂,如果信息不是特别引人注目,就不会引起关注。
当然,用故事作介绍也不是一味地讲故事,而是以事实为基础,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获得最佳认可的效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优点适当放大,但不要不着边际地吹嘘。用故事作介绍虽然是目的性行为,但经过我们的细心包装后,听者并不会察觉,这就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不露声色达成我们讲故事的目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都陷入了误区,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优异,会直接将自己的优点和特质罗列出来,巴不得别人在第一时间对自己点头称赞,但赢得认可,尤其是陌生人的认可,并不是单凭罗列优点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类似的情况在相亲中很常见。有的男人一见面就开始直接宣扬优点:“我这个人心态积极,性格开朗,富有幽默感,所以人际关系很不错。”但这样自说自话凭什么取信于人?如果男方执着地强调自己的优点,反而有可能令女方产生反感,毕竟自卖自夸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这种一面之词可以说毫无价值,还常常令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会讲故事的男人则不同,他们并不急着彰显自己的优点,而是先给对方讲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影片《非诚勿扰》中,征婚男秦奋那段自我介绍堪称极品:
自我介绍一下,我,比较年轻,日子过得一般般,不抽烟不喝酒,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人,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杀不了人,伤天害理了自己良心也备受摧残,命中注定想学坏都当不了大坏蛋。总体而言,基本上还是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
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绝不会苍白无味地推销自己,而是巧妙利用情境,让听者自己慢慢去领悟和揭晓答案。换而言之,有关“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故事,从本质上说是让听者自己判断讲故事的人是“何许人”,而不是告诉他们“我是何须人”。
所以在日后的各式人际交往中,请不要再犯那种低级错误——直截了当告诉别人“我很优秀”,那么听者的反应很可能是——“这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或者“这是一个自讨无趣的人”。我们应该向听者讲一个能证明自身特质的故事,这比说一千遍“我很优秀”还管用。
在一次文学交流会上,一位年轻男作家主动搭讪身旁那位相貌普通、衣着朴素的女士,他得意地讲述着自己的写作经历,刻意炫耀着自己的多部作品。他毫不怀疑地认为,对方只是个沽名钓誉来凑数的伪作家,因而倨傲而又轻蔑地问道:“请问这位女士,你难道也是作家吗?”
那位女士轻轻点了点头,非常有礼貌地回答:“是的,先生。”
一听这话,男作家更来劲儿了,故意想使人难堪,说道:“那么,您发表过什么大作吗?可否告知,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没有您那样高产,费尽心力也只不过写了一部书,它的名字叫《飘》。”女士不卑不亢地回答。
听到这里,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瞠目结舌,他压根也没想到,坐在自己身边的这位其貌不扬的女士,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玛格丽特·米切尔。
在这里,玛格丽特·米切尔也讲了一个故事,她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在文学界拥有怎样的地位,而是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及作品,这显然带来了更大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那么,具体到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使用故事展示、宣传自己呢?
1.求职信中的故事展现
求职信是求职者的第一块敲门砖,别出心裁、漂亮精彩的求职信能够帮助你闯关成功,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千篇一律平凡无奇的求职信则是用人单位最先淘汰的对象。用故事写求职信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加分方式,能够给“把关者”非常不一样的感觉。
在求职信中讲故事,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个人基本信息必须清晰,这是让用人单位了解你的基底;
②故事必须突出自己的能力,可以挑选工作中或生活中的典型事,证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
③故事不要太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HR每天会收到无数求职信,根本无暇细看,所以你的故事一定要简短而精彩;
④故事中要适当使用抓眼球的措辞,力求达到让HR眼前一亮的效果。
2.面试时的故事展现
求职信顺利过关后,接下来的就是面试。面试是用人单位第一次真正与你接触,良好的形象和谈吐,会为你加分很多。
一般来说,HR的第一个问题都是让求职者介绍自己,这时你可以继续使用求职信中的故事,但切不可毫无变数,应用一两句话简单概述求职信中的故事,然后继续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故事,要能给HR画面感,强化他对你的印象。
如果HR询问其他问题,你也可以申请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故事一定要能够明确回答HR的提问,切忌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他。
3.入职后的自我展现
面试过关,顺利入职,这时,我们需要面向同事再次作自我介绍。
一般来说,入职时的初次见面,不适合用故事介绍法,会有出风头、博领导眼球之嫌,引起同事反感。另外,此时大家都在忙工作,说多了耽误时间,因此简单介绍即可。
在随后的接触中,你可以围绕“原工作单位”“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深刻的人生经历”讲一些“有料”的小故事,这样自然而然就让同事对你有了了解,有利于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
4.社交、商务场合的自我展现
在社交、商务场合,如果你想达成某种目的,不妨先用一个故事来展现自己,这是一种提高个人魅力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收获人脉和利益的好方式。
华尔街那些金融产品销售代表,几乎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们每天面对大量陌生客户,并不会一遍又一遍地复述金融知识,事实上绝大多数普通人对金融知识都不够了解,也没有能力和兴趣了解太多,如果一味地讲述金融知识,可以说根本无法打动客户。他们会讲一些很吸引人的工作故事,比如某客户购买他们的金融产品后获益匪浅,某个知名人士正在购买他们的金融产品,这就等于在向客户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很强,值得信任,客户在听到这些故事以后,显然更容易动心。
同样,一个律师想要说服客户请他打官司,那么,仅仅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他应该为自己打一个软广告,比如讲述之前打官司的故事,说一说那个官司是多么复杂艰难,凶险万分,自己又是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反败为胜的,这比单纯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效果要好得多。
会讲故事的人总能够轻而易举地引起别人的关注,尤其是引起那些“贵人”的关注,可以说从懂事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擅长利用故事包装自己,让师长、亲友、老板、客户充分相信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有能力不负众望,他们也因此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更多机会。
借助故事巧妙打造你的专属标签
如何让你的受众,看到某个标签就想到你,或者看到你就想到某个标签?
你需要对你想影响的人进行认知建设,对他们进行正向的、符合定位逻辑的、有目的的一系列增强感知的工作,在他们心里植入一个清晰的定位,你的表达和宣传务必要恰到好处、直触心底,以此强化他们对你的印象。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成为“品牌”。尤其是在职场上,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总是能让上司或是客户记忆犹新。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广告。
雷婷婷是不久前被一家公司聘为储备干部,她和其他同事一样全力以赴地工作,期望试用期结束以后能够顺利留下。不同的是,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出身艺术家庭的雷婷婷和大家闲聊时,会有意无意地说起一些自己大学时设计、布置寝室以及帮助学生干部布置会场的趣事,并且她也时常露上一小手,不是为企划部采买活动用品提个建议,就是建议一下宣传会场如何摆放鲜花更好看,没用多少时间与精力,公司上下就记住了这个审美独到、颇具艺术气息的女孩。
试用期结束后的储备干部评估会上,那些总监、经理对着一沓表格发了愁——自己平时工作忙得晕头转向,对这些才来几个星期的培训生能有什么印象?但看到雷婷婷的名字时,大家都是眼前一亮——这不就是那个很会审美的女孩子吗?对了,她工作能力不错,也善于工作协调。于是众位领导大笔一挥,都给了很高的评价。最后,雷婷婷在所有实习生中获得了最高评价,顺利转正成为公司一员,前途也跟着光明起来了。
在人脉创造红利的背景下,借助标签包装自己已经成了一个比较常见的提升个人形象与影响力的手段,其本质是一种宣传。
当大家能力不相上下,业绩相差无几时,在别人看来,也就是面目模糊的甲乙丙丁。人的潜意识里,总是对更熟悉的人给予更多信任,因而即便审美能力不在考核范畴之内,雷婷婷还是得到了一致好评,因为她那些关于审美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审美独特已经成了她的专属标签。得益于这种精心打造的印象分,使得她在众多精英实习生中脱颖而出,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前途。
打造属于自己的标签,是快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捷径。
比如一提到“赌神”,你就会想到梳着大背头、甩风衣、吃巧克力的周润发,当荧幕上再出现这种形象时,你首先想到的还是周润发的“赌神”。
华特·迪士尼在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时,表示是一只老鼠给了自己创作灵感,所以提到迪士尼,人们就会想到米老鼠,提到米老鼠,也很自然地会联想到迪士尼,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标签。
借助于特定的标签,能够有效“勾引”别人的注意力,同时突出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
即便我们无法为自己创造出合适的符号,或者没有办法打造自己的专属特性,也可以采取“沾光”的方式。就如同“舞王”这个标签,在大多时候它属于迈克尔·杰克逊,但其他舞蹈爱好者在定位自己的形象时,同样可以借助这个名号。
一个舞蹈爱好者如果这样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出色的舞者,我用灵魂在跳舞。”这样的介绍显然太苍白无力,别人获得的信息有限,不会产生深刻印象。
如果他这样介绍自己:“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被频繁邀请参加综艺节目,曾经去过黑龙江卫视,辽宁卫视,湖南卫视,并表演迈克尔·杰克逊生前的舞蹈,因此赢得了‘哈尔滨舞王’的称号。”在这里“哈尔滨舞王”显然更具有故事性和感染力,不禁让人联想到迈克尔·杰克逊,联想到他生前的梦幻舞姿。
无论如何,不管是自己制造一个标签,还是借助原有标签影响力,其本质都是为了突出个人形象。但专属标签的打造并不是仅凭设想就能完成的,想要用故事给自己贴上一个超级标签,需要分三步走:
1.明确你想要影响的受众群体;
2.明确能够到达和影响他们的渠道;
3.在这些渠道上,反复地强化你的人物设定。
同时,你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它必须是一个多数人都了解的符号,毕竟只有大家都了解,才能形成广泛的宣传作用,被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也只有了解,才更容易被记住。
2.它必须具有极强的指示功能。当你这个故事讲出来,别人一下子就可以读懂其中潜藏的信息,并对你的故事以及故事中设定的人物形象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知。
3.它必须符合你本身比较明显的特征,这样的标签才让人感到真实,也让人印象深刻。如果你传递给别人的信息,与自身的形象、性格、能力严重不符,那么反而会把自己的形象彻底毁掉,别人会认为你“名不副实”“夸夸其谈”。
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打造超级标签突出自身影响力的人来说,务必要把握以上几个原则,这样,你讲出来的故事才真正有效果,你才是独一无二的。
让自己看上去很权威的样子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向某大学心理系的学生们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假说这位德语教师是来自德国的著名化学家。讲课时,这位“化学家”很认真地拿出一个装着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很微弱的气味,请闻到气味的学生举手,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蒸馏水本没有气味,但由于“权威”教师的暗示,使得多数学生认定它是有气味的,这就是权威效应,又称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通俗地说,就是“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人都有一种“安全心理”,总认为权威人物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跟从他们就能降低自己出错的风险系数;同时,人还有一种“赞许心理”,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和社会要求是一致的,服从他们的要求,就可以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赞许,在这两种心理的作用下,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往往会对权威产生一种机械性的服从反应。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故事足够吸引人,具有足够强的说服力,那么就很有必要塑造自己的权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讲的故事能否顺利达到目的,也与你的身份息息相关。
提起沃伦·巴菲特,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股神”,这个身份来自于他多年的投资故事,在与大众分享自己的投资经历并被口口相传后,这些经历逐渐演绎成各种经典故事,并顺利使巴菲特成为投资界的权威——“股神”。事实上,正如他自己所说,巴菲特投资历程中的失败故事比成功故事还要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投资界的权威人物,毕竟他依靠投资赚得了数百亿美元的身家,而且他非常善于将自己的经历故事化,无论是成是败,这些故事都起到了宣传、激励和教育的作用。
因而一旦巴菲特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故事来剖析投资奥秘时,大多数人都会瞬间被吸引。但是,倘若是一位炒股多年受益匪浅,但名不见经传的小散在大众面前讲述自己的投资故事,恐怕不会有多少人被吸引。
为什么同样是投资经验丰富,同样有自己的投资故事,产生的影响力却天壤之别呢?根本原因就在于讲故事的人身份不同,不同的身份决定故事的影响力。
拿近年一直非常火爆的“巴菲特午餐”来说,几乎每一次都能拍出令人咂舌的高价:2006年,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以62.01万美元的高价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2008年,有“中国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以211万美元成交价创下历史之最;2015年,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以超234万美元的价格拍下“巴菲特午餐”;到了2018年,“巴菲特午餐”拍出了330万美元的惊人高价。
不管人们愿意花高价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是出于何种动机,但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巴菲特在午餐中所讲述的各种人生故事具有权威性,人们认定这些故事极具指导意义,所以愿意为它买单。
在多数人的意识中,“权威”就意味着具备普通人所不具备的能力,掌握着普通人无法掌握的信息,因此他们的故事被认定更有说服力,或者说普通人会认定那些故事对自己将很有帮助。所以,如果你的故事能够加入“权威”元素,相信你的受众也会心甘情愿按照故事的指示去行动,“权威”对于受众的影响可能超过故事本身的价值。
那么,该如何让自己的故事变得具有权威性呢?
即使我们不是真正的权威,但只要在自己身上打造出权威符号,受众就很有可能顺从这些符号。比如,微商们就很清楚权威效应的巨大影响力,他们通常喜欢使用头衔、衣着和一些外部标志来包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很成功的样子。他们通常会这样包装自己的生活故事:给自己加一个头衔,比如某某团队高级代理,他们一般称自己为“老大”;晒一些进账信息,描述自己的盈利是多么容易;晒一些高档精致的服装、美食以及旅游故事,诉说自己做微商以后生活是多么惬意;有时还会晒别人的故事,比如某某美女顺利升级,日进斗金,某某帅哥业绩斐然,被公司奖励一辆小汽车。虽然这些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微商们很清楚,一旦他们看起来像个权威,就能够极大提高吸纳代理的概率。
从微商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头衔,衣着和外部标志,是比较能够代表权威的三种符号,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三种符号:
1.头衔
当一个人建立起一种头衔,人们对他的话就更愿意相信。当你听马云、雷军等拥有光环头衔的人说话时,会自然而然地觉得他们说得非常有哲理,他们说任何话,大众都很容易听进去。但是,同样的话,如果是你身边一个毫不起眼的朋友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是夸夸其谈,对你而言丝毫没有影响力。
事实上,获得一个真正的权威头衔,往往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并取得杰出的成就。但对于清楚权威效应的故事家而言,头衔是最容易得到的符号。他们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只需要给自己安上一个说得过去的头衔,就可以轻易获得受众的信任。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可能奋斗伊始就拥有权威头衔,那么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用权威的力量。我们若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证明自己也有权威性,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加入更权威的人物。借权威打造权威,这是相当聪明的做法。
当年,朱晔与巴菲特共进晚餐后,一夜成名,天神娱乐的股价一路上涨,在半年后市值达到约350亿元。朱晔在听故事的同时,也是在讲故事,“巴菲特弟子”的头衔让他赚了个钵满盆盈。
又比如,很多创业者都喜欢交好媒体人士,也是为了通过媒体来提升自己的权威暗示,绝不仅仅是知名度。因为在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心中,媒体就意味着权威。很多创业品牌登上某媒体以后,广告、软文中一定会添加这样一个故事:被XX评为某某年度最具潜力的100强企业之一。这也是一种借势。
具体到普通职员的故事中,如果老板对你的意见置若罔闻,你可以这样说:“以前我在华为工作的时候,也给任总提过类似的建议,他当时很高兴地采纳了我的建议,并让我拟定一份执行方案。”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说出这个故事以后,老板被说服的可能性一定大增,这个故事对他的影响力绝对远强于你口干舌燥地提建议、讲道理。原因在于,任正非作为所在领域的权威人物,间接提升了你的形象和能力值,让你的建议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2.衣着
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着有品位的人,往往让人觉得非同凡响,有了金身的佛像,往往能得到更多香火,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对人的第一眼印象就是形象,形象对应着身份。例如,我们会认为,在医院穿白大褂的就是医生;马路上着警服的就是警察;在教堂穿黑色长袍的就是神父;写字楼西装革履就是商业人士,酒店白衣高帽的就是厨师……衣着具有高度的辨识性。
毫无疑问,衣着外形对于专业气场的打造意义重大。当然,我们不需要自己成为设计师,事实上,你只要模仿所在领域的权威人物,或者身边对你影响力最大的人就可以了。比如团队的创建者、公司的CEO、行业的领袖等。
除衣着之外,我们还需要对自己发型,身材、甚至肌肤进行塑造,要做到积极阳光、成熟干练、气质不凡。还有站、坐、行、走,都要保持中正,要能够散发强者气场。
3.外部标志
一般来说,像一些名车、名表,往往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权威的象征。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观察:在红绿灯口,当绿灯亮起时,倘若前方停着一辆昂贵名车,后方的司机一般不会鸣笛催促;但如果前方停的是一辆普通汽车,绝大多数人都会鸣笛催促。观察中,甚至还有两名急躁的司机直接把自己的车顶到了对方后保险杠上。
这个实验表明,即使没有证明对方是真正的权威,对于拥有外部标志的人,人们也更愿意尊重和顺从。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开得起名车,戴得起名表,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有仪式感。比如,晒一晒品位不凡的藏书,分享一下精致的餐宴,共享一下某高层次社交活动的心得,等等。这些事情都在无声无息地讲述着你的故事,同样能够促发人们的机械反应,使之顺从。
权威的出现,通常会带来一系列盲从,但对于讲故事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发散个人影响力的高明方式,我们需要借助权威或者干脆将自己打造成权威,以此来影响受众的思维,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这正是做大事的关键。
你的事业,可以从一个故事开始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故事总是发生在企业和产品之后,认为故事是根据产品创造出来的。事实上不尽如此,不少卓越的企业都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比如我们熟知的肯德基连锁餐饮。
那是春寒料峭的季节,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街道上,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挣扎在饥饿的边缘。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曾经为田纳西的无数个商店经销过商品,他的营销策略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利润,但好景不长,一次不好的时运,葬送了他的营销之路。
现在,他孑然一身,一贫如洗,他曾经想着去找那些自己帮助过的人,但他们一定会拒绝的,他们无法接受他的贫穷。毕竟不是昨天了,世态炎凉,说得一点没错呀。
正当他走投无路时,他发现一家小餐厅的外面挂着招聘广告,他们这里要招厨师,但薪金却低得可怜,一年的工资还不如自己以前一个月的多,在饥寒交迫面前,他放弃了理想和自大的念头,他推开那扇原本虚掩的门,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
他的任务是烹制鸡块,这是他以前从未做过的行业,但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他只需要按照人家的配料把鸡块扔进锅里煮,然后把它捞出来,整个过程就这么简单。
和他在一起的有三个人,他们一个个懒得要命,见到有生人来,便将全部的工作变本加厉地给了他,他本想发作,但想到自己刚来,本来就应该多做一些,便忍气吞声地埋头苦干。
几个流程下来,他竟然掌握了煮鸡的整个过程,他觉得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他曾经尝过用这种方法制作成的鸡块,没有一点香味,这直接导致了这家生意的惨淡。
他给老板提建议,提出应该改善一下配方,多加一些香料或者其他调料,老板没听进去,告诉他:你的职责是制作鸡块,这些不是你考虑的,不要多管闲事,我这里可是祖传秘方,不会有错的。
他的好意换来了一顿谩骂,他气愤交加,本想扬长而去,但一种钻研的思想还是使他留了下来,灵光闪现的瞬间,他似乎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奋斗之路。
在工作中,他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到厨房里钻研,并且在鸡块上试着加一些其他的香料。
一天,他无意中将一块鸡腿掉进了正在加热的油里,感到万分紧张,因为老板说过油是不能够随便浪费的,一旦发现就要罚款或者扣掉工资,幸亏没人发现,他赶紧拿出了鸡块,但扔了可惜,他便将它扔进嘴里,一个奇迹出现了,他感觉无意中炸出的鸡块香辣可口,他觉得成功在向自己招手。
经过无数次的研制,在他的家乡,离田纳西州不远的肯德基州,这位中年人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快餐食品——炸鸡,很快,这种食品适应了人们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开张不到一年,它的声誉便传遍了整个肯德基州。
为了增加营业范围,这位年轻人又扩大了经营渠道,他将人人喜欢吃的面包和炸鸡融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人们喜欢甜食的需求,而且还可以调适人们的趣好,真可谓一箭双雕。
为此,肯塔基州州长封他为肯塔基州上校,表彰他在此地做出的贡献。这位中年人,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上校。
此后,他创办了肯德基连锁餐饮,开启另一段人生。现在,肯德基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目前拥有超过9600家连锁店,在这个地球上,几乎每天都有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开张。
对于美国人而言,山德士上校和他的“肯德基”,象征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行动力。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急需一种力量鼓舞人心,山德士上校的故事让美国民众感同身受,给他们的内心带去了光亮,激励着美国民众在灰烬中前行,振奋精神重建人生。“肯德基”也因为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最后,故事讲到了世界各地。
山德士上校的故事更是成为肯德基团队的核心文化,在肯德基内部,无论哪一级的职员都对山德士的故事耳熟能详,他们不仅把故事记在心里,更是把这种百折不挠、永远向前的精神融汇到工作中。无论你进入哪一家肯德基店,都会发现,这里的员工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他们在把食品出售给消费者的同时,也在把自己的企业精神向世人传递着。
像肯德基这样,用故事建立起来的企业,往往能够保持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样的团队会因为故事凝聚在一起,他们更容易成为同行业竞争者中的佼佼者。所以,当你有心创造自己的事业时,不妨先想想,该讲一个怎样的故事,释放自己团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