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绝世风华里的寂寞烟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艳压群芳:静如花映水,动似柳拂风

1.校园里的“第一美人”

人生如戏,自被抛入红尘,便要接受红尘洗礼,狠经一番打磨,经历诸多人和事,才能成就自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点,到最后却发现,我们追求的,不过是内心的那一块净土,没有哪个点可以成为永恒。

时光如梭,慢慢老去的,越陈越香的,逐渐成熟的,都在时间里静静地变化着。等发觉的时候已经是物是人非或大放异彩。女子都是这样蜕变的,在不知不觉中长成一朵美丽的娇花,最后凋零在时空中,不着痕迹,细细品味,只留下丝丝清香。

女人如娇花,再艳丽也短暂,能够留住的只有记忆。小曼如同一抹红霞,那么耀眼,一眼万年,收藏于心中。有她出现的地方,关于美丽的记忆便留存下来,夕阳下,忆当年,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子,如同朝霞一样走进自己的生命,又不留痕迹地离开了……

午后的黄昏,躺在长藤椅上,烧一壶热水,品一杯香茗,听一首梵音,望着庭院中的繁花绿景,叹一声“美人如花开”。

民国初年,禁锢女性数千年的封建枷锁渐渐被松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朽言论被推翻。很多上流社会的高官富商已经预见这一趋势,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外国人办的贵族学校里读书。

陆定也决定将自己的宝贝女儿送到类似的学校里。那年,陆小曼才15岁,正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娇花,就被父亲送入法国人办的北京圣心学堂学习。

圣心学堂由基督教会创办,是中国最早的由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女子学校,它的教规非常严格,而且开办了英语、体育、钢琴、油画等现代课程,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教育范畴。

北京圣心学堂的学费高昂,并非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得起的,多半是北京军政界部长级别的小姐才进得去。曹汝霖的女儿当年也在圣心学堂读书。

入学之后,女孩们会取时髦的英文名字,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有非常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社交能力,这些都是为日后女孩们嫁得好做准备。

北京是个大城市,更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民国初年经历的时代变化和革新呈现出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态势。上流社会的人开始逐渐接触、学习外国文化,尤其是女子,逐渐走出“三从四德”的文化思想的禁固。这些女孩不用再像过去那样被锁入深闺,终日绣花。她们有机会接触时代前沿的文化,有机会学习英文、法文、钢琴、油画;有机会接触不同思想、教养良好的年轻人。

陆定为了将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名媛,不惜重金。当时北京政界部长一类的小姐有很多在圣心学堂读书,陆定想让自己的女儿受到和她们一样的良好教育。陆小曼的很多要好的姐妹都在圣心学堂读书,所以她在这里度过的时光还是很愉快的。

陆小曼性格外向、活泼,她非常喜欢这个外国人办的学校,在这里,她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她的聪明、活泼、机灵、善于表达吸引了很多年轻的小伙子,他们对她唯命是从,她却趾高气昂,一副高高在上的公主姿态。每个女孩都有属于自己的花季,懵懂、感伤、热烈,可小曼似乎没有,太多的人把她捧在手里,宠她、惯她,所以不是极端的宠,她几乎无法感知。

16岁的陆小曼成绩优异,很招人喜欢,生性活泼,这个学校就是她的快乐殿堂,也是她施展才华的地方。她精通英文、法文。她能弹钢琴,擅长画油画。曾经有个外国贵宾来到圣心学堂参观,当他走到学生作品陈列的长廊时,突然被一幅山水油画吸引了。

这位外国贵宾看到眼前的画作如同邂逅老友一般,这幅画作的气韵、格调、底蕴、色调,形神兼备,给人一种“山为德、水为性”的感觉,西方人是很难理解数千年中国绘画文化的历史的。那幅画深深打动了外国贵宾的心,他激动地问陪同人员:“这幅作品是你们学校的学生画的吗?太不可思议了。”陪同人员回答道:“是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您予以指正。”外国贵宾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样的画,我怎么好意思指出错误呢?笔力苍劲,上色明暗得体,非常好。”接着又赞叹道,“这幅画属于西式油画,却到处彰显着中式风范和意境,没想到竟是出自一位学生之手,实属难得。”随后,外国贵宾提出恳求,希望可以收藏这幅画。

得知外国贵宾对这幅画大加赞扬,陪同人员很高兴,立刻把这件事反映给校长,校长看到自己学生的作品得到了这样的认可,非常自豪,当然愿意成人之美。可外国贵宾坚持付200法郎的报酬,校长拒绝,但最终盛情难却。这幅画作就是出自陆小曼之手,也正是因此,让她成为圣心学堂最出色的中国女孩,一时间名声大噪。

在圣心学堂,她的光环无处不在。在她的身上,既有上海女孩的聪明机灵,又有北京女孩的端庄贤惠。一时间,她成为学堂里最受欢迎的女学生,那些外国人都称她是“东方美人”。中国的男学生们称她是“校园皇后”,她那校园“第一美人”的名头算是名副其实。

每当陆小曼到剧院看戏或逛公园的时候,人们就会看到一个林黛玉般羸弱的女子走进人们的视野。她眉目如画,身形单薄,娴静淡雅,唇红齿白,让人一见便难以挪开眼球。

2.文墨熏染下的丽人

庭院幽静,院子里,一道倩影静静地映照在梧桐树下。那银铃般的读书声,在院子里回荡着。池塘里的鱼儿吐着一连串的泡泡,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蜻蜓不时地在水面上探着小脑袋,亲吻着平静的湖面。鸟儿在枝头唱着欢快的乐曲。在如此静谧的美景之中寄情山水,岂不逍遥?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千古佳作,流传至今。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父亲热爱诗词,母亲是状元的孙女,知书达理,才思敏捷。李清照的一生前后世差距颇大。小曼和李清照虽然相隔好几个世纪,可她们却拥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容貌上乘、颇具才情的女子,同样拥有着让人心酸的经历。

古代才女蔡文姬、李清照、柳如是、上官婉儿,无一不是名垂青史、受后世大加赞赏的才女。她们的诗词流传至今,似乎应了那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她们的命运似乎充满了曲折和磨难。

才女的命运似乎总是那么坎坷,不禁让人惋惜。女子的诗词大都清新婉约,总是触动着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它们或柔情蜜意,或相思成灾,或愁肠流露,或黯然伤怀。万花丛中一点绿,不同的风格,不同视角的情感,总让人产生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倍感难得。小曼读着这些流传千百年的佳句,感受着她们内心的百转柔肠,悲欢离合。

书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人们经常说知书明理,多读书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更能教给一个人诸多道理。把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装在自己心里,目的是更好地生活,不再重复古人曾经犯下的错误。

父母希望将小曼培养成名媛,让小曼饱读诗书,增长见识,做个不普通的女子,做个值得骄傲的女儿。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我们能抓住的,只有现在这一刻,未来无法预知,历史也不能重来。那些千古留名的人,是那么让人羡慕。小曼欣赏那些已经逝去的才女们,虽然她们早已香消玉殒,魂归故里。可是每当小曼看到书上的句子时,总是深深被她们的佳作所吸引,静静陶醉在她们所描述的画面之中。

中华文化五千年,多少文人骚客留下辉煌的篇章,中国文化是那样的璀璨。文人在学素养的同时,还领悟了很多人生道理。把古人总结的经验、教训装在心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再重复古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人生虽然不过短短数十载,但是她们所留下的诗词歌赋却代代流传下来。一首好诗,是一个意境,一段故事,一声轻叹,将每个懂她的人定格在某个时间里细细回味……

踏上人生的旅程,总会出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阶段。当你迈出一只脚想要向前时,就再也回不到上一个路口,找不到之前的感觉了。小曼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她想要成为可以被历史铭记的奇女子。

小曼生活的那个年代,中国的大部分人还秉承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在古代,有才情的女子岂是寥寥?她们的诗词更是万古流芳,可那个年代,女子是何其卑微?命运总是和这样的女子开玩笑。痛苦和折磨伴随着她们,她们想挣扎,却挣脱不了。在那个年代,有才华就是女子的罪过,无知的女子才算得上贤良淑德,才不会受人指责和诟病。别院深闺,针织女红才是女子该过的生活。循规蹈矩,三纲五常,遵守俗礼,才能避免被世俗之剑所伤。民国时期,风雨飘摇,上流社会仍然那么安逸。名门闺秀在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同时,也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

小曼和过去的才女已经有着本质的不同,她不仅精通钢琴、擅作油画,更崇尚西方自由的思想,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她的内心,早已种下反抗旧社会风气、为自己而活的种子。

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不但给小曼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对她进行了灵魂的洗礼。养尊处优,西式教育,娇惯任性是名媛的天性,但正是因为她们生活在那个年代,她们也是悲哀的。如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怀揣美丽的梦想,如同误入凡尘的孤星,只能将内心的火焰和寂寞轻轻埋葬。

自幼的娇生惯养让小曼不愿意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她不拘于世俗,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内心,奔向自己想过的生活。在女儿柔情的世界里,太多的诱惑和困扰让她挣扎过,而她,最终选择了跟随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都说她太过分了,太过随心所欲,埋怨她任性、蛮横、自私,可她似乎全然不在意,成长给了她痛,更给了她一次次的蜕变。成长的点滴一直在影响她日后的抉择。生活总会给人太多的选择,表面上炫目的生活却暗藏着折磨,总是有那么多的无法预料,谁都不知道向前踏出一步之后,迎接你的会是什么。也许是光明无限,也许是万丈深渊。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一直伴随着她前行,让她无所畏惧!

3.社交场上的机智翻译官

其实从现代人的审美观来看,陆小曼算不上特别美,但在民国时期,她却算得上是风姿绰约,是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了。陆小曼可以说既是美人,又是才女,她就像一只耀眼的花蝴蝶,飞到哪儿,就会惊艳哪儿。

似乎幸运女神总是光顾这个本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孩。她在圣心学堂读书的时候,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需要一名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德才兼备的女孩从事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一时间,他的部下犯了难。

偌大的北平,找个漂亮女孩容易,可是找个精通英、法两国语言的女子就有些难度了。只好把范围定在了北京颇具规模的西式学堂里。外交总长的下属最先来到圣心学堂,找到校长说明了来意,校长开始进行全校范围的征集。突然,下属们看到了陆小曼的履历,非常高兴,直接把陆小曼举荐上去,总长顾维钧对这个才貌双全的女学生也非常满意。

这可把陆定夫妇高兴坏了,他们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锻炼女儿的机会。就这样,年仅18岁的陆小曼经常被邀请去接待外宾、参加舞会,而且担任随行翻译。她时而落落大方,时而风情万种;时而高贵典雅,时而风姿绰约。没过多久,她的芳名就响彻了北京城。

陆小曼是个聪慧、机警的女孩子,而且具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当时中国国力颓废,列强不断入侵,常有外国人出言不逊,对祖国不敬,陆小曼虽然只是个弱女子,可她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圆滑将对方说得哑口无言或心悦诚服。

陪同外宾看文艺表演的时候,有个外国人看不懂京剧,出言不逊:“这么糟糕的东西,咿咿呀呀不知道唱的什么意思,还敢放到舞台上表演!”陆小曼心中虽然愤懑,但却面带礼节性的微笑,回敬道:“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特色的节目,只是你们看不懂而已。就好像普通的中国人欣赏不了法国歌剧《茶花女》那样,建议你们多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自然知道戏曲的精妙之处了。”可能是感受到了陆小曼话语中的怒意,又或是意识到自己言辞上的不当,外宾开始面带歉意地看着陆小曼,继续观看表演,体会中国戏曲中的文化底蕴。

在社交的过程中,陆小曼不卑不亢,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众人的眼球,她则放肆地展露着自己身上的光芒。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让陆小曼的人生起点高了同龄人一筹。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她的年龄还太小,但她在工作中表露出的机智幽默却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一次,法国霞飞将军在检阅中国仪仗队时,发现仪仗队动作不整齐,便奚落道:“你们中国的练兵方法大概和世界各国都不同吧。”陆小曼只感觉自己的心被人狠狠戳了一下,她羞愧难当,可又不甘心认可对方的奚落:“没什么不同,只是因为你是当今世界的英雄,大家看到你不由得激动,所以动作没法整齐。”陆小曼机智的回答让霞飞将军不再纠结于仪仗队步伐的不整齐,而是很高兴中国人竟然这么欢迎自己,从那之后,法国霞飞将军对中国的好感度倍增。

还有一次,在一个重要节日的宴会上,前来与会的都是身份地位很高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孩子。宴会很热闹,没人去约束这些孩子,所以他们便在宴会场上嬉戏打闹起来。正当孩子们兴致冲冲地拿着气球玩的时候,有的外国人却借着酒劲去点中国儿童的气球,气球的炸响吓得孩子们大哭起来,搞恶作剧的外国人却戏谑道:“中国的孩子都这么胆小,还真是和他们那句‘无头鼠辈’的成语相得益彰。”说完便开始捧腹大笑。

正在喝酒的中国家长们看到这个场景,非常气愤,但是在这种场合下,他们必须以大局为重。平时在家里,孩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可是现在,却只能碍于面子强忍着不作声。陆小曼对外国人的行为很是气愤,其实刚才气球爆炸的时候,那些外国孩子也被吓得够呛,甚至直接钻到了妈妈的衣裙下面。那么大的声音,孩子怎么可能不恐惧呢。陆小曼笑着回敬了外国人一句:“看,你们外国的孩子,胆子也不怎么大吗!”

这下,轮到那些嘲笑中国孩子的外国人目瞪口呆了。他们自知理亏,硬生生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中国的父母都暗暗感激陆小曼,陆小曼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玩自己的。

陆小曼在工作中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周围人的赞许。就连顾维钧部长也曾说过:“陆健三的面孔,一点儿也不聪明,可他的女儿陆小曼小姐却那么漂亮、聪明。”陆定听到部长对自己女儿的肯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4.社交舞会上的焦点

陆小曼虽然姿容姣美,经常出现在社交场合,可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个喜欢浓妆艳抹的妖艳女子。她打扮得雅致素净,留着短短的齐耳直发,随便梳在耳后,和女学生没什么两样。

她是那样的清新淡雅,犹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芙蕖。胡适曾赞扬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赞誉她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诗人徐志摩则诗意氤氲——“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眼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刘海粟回忆自己第一次看到陆小曼的情景:当时从天津乘船来上海,闲来无事逛到甲板上看海景,正好陆小曼也在凝眸远眺。此时,在茫茫大海上,这位女子站在甲板上,衣袂长发随风飞舞。刘海粟当时就惊呆了,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形容她的美丽,不知道用什么样的画笔去勾勒这个美人,简直是惊为天人。良久,他才缓过神来,对身边的朋友说出这几句话:“从各个角度来看,只觉得她的风度姿态无一不合美的尺度,如作写生画,全是可取而难得的材料,惜乎没带画具,想来只有‘衣薄临醒玉艳寒’七字略可形容一二了。”

陆小曼的干女儿何灵琰是这样描述她的容貌的:“她是一张瓜子脸,秀秀气气的五官中,以一双眼睛最美,并不大,但是笑起来弯弯的……她很少用化妆品,但她皮肤莹白,只稍稍扑一点粉,便觉光艳照人。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别具风韵,说出话来又聪明又好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再见到一个女人有干娘的风情才调。”

她就餐坐姿不怎么端正,可在她干女儿的眼中却如病西子那般别具风韵:“干娘有胃气痛的毛病,所以养成一只脚踏在椅子上抱膝吃饭的习惯。这当然不是一种好习惯,也显得没有礼貌,但是干娘娇怯怯的好像西子捧心,别有一种风韵。”

只要是有陆小曼出席的晚宴或聚会,她就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圣心学堂就像是她的专属舞台。在北京社交界的熏染之下,再加上她的聪明伶俐和极高的天赋,陆小曼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大家闺秀,已然形成独特的风格和意识。通过几年外交翻译生涯的磨练与塑造,陆小曼终于从璞玉被雕琢成了珍宝。

舞会上少了她,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很失望。只要她一出现,男人为之倾倒,女人视其为效仿的对象。她已经不再是校园里那个高傲的公主,见过上流社会大场面的她已经有些圆滑世故,明白什么时候要热情,什么时候要冷淡,什么时候要拒绝,交际场上的潜规则她早已了然于心。

社交场合成了陆小曼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她常常和那些年轻、彬彬有礼的男士一起跳舞,也常常受到众人追捧、簇拥,她非常享受这样的精彩生活。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既吸引人眼球,又让人自惭形秽,她精力充沛,常常在舞池中舞到忘我的境界。

在时而轻柔时而热烈的音乐声中不断摇曳。乐队的奏鸣,七彩的光线、浮动的暗香、俊男美女、奢华的衣饰,都让她陶醉其中。活跃在政坛的父亲为她提供良好的家庭出身、雄厚的资金后盾,以及让人望其项背的舞台和空间,可以说成为名媛所要具备的条件她都具备了。此时的陆小曼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刚满20岁的陆小曼已经有了“南唐北陆”的盛赞。

外交翻译的生活把陆小曼打造成了社交界的明星,她本人也喜欢热闹、刺激的生活,喜欢这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

“前脚未出闺阁内,名声已到华堂前”这首打油诗最初是贬义之意,是苏轼嘲笑苏小妹:“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但是对于绝代红颜陆小曼而言,她也是“前脚未出闺阁内”,但不是“额头”,而是“名声已到华堂前”。

连陆小曼自己都没发觉,家中的访客开始络绎不绝,那些青年才俊、达官显贵经常出入门庭。一开始她还能恭敬相迎,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客套应酬,开始躲入闺阁,醉心于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