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冰山的一角开始渐渐显露。2007年秋,金融市场崩溃,华尔街公司亏得惨不忍睹,短短几个月就把过去十来年所赚的利润赔得一干二净。当我坐在《华尔街日报》办公室,细数这一番苦痛时,一位顶级对冲基金经理打来电话,极力称赞一位名叫约翰·保尔森的投资者,此人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一夜暴富。电话另一端的语气充满了嫉妒,当然也不乏尊重,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保尔森不搞房地产,也不做抵押贷款……这次交易之前他只是个无名小卒,没什么特别的。”
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着有几个不知名的投资者早就预料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崩盘,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衍生债券,如今赚得盆满钵盈,但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向我提供消息的人忙着经营公司,为了保住饭碗也不便多言。我从整理最近“血淋淋”的银行业溃败新闻稿的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慢慢拼凑出保尔森这场交易的细节。剖析保尔森的交易行为,与分析金融巨擘的那些数不清的错误一样,会让人受益匪浅。
一天晚上,我搭乘公共汽车行驶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和东奥兰治颠簸的街道上,我算了一笔账。保尔森并不是撞上了大运——他是做了一笔有史以来记录在案的最伟大交易,而且他还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个圈外人,这可能吗?
随着对保尔森了解的深入,得知他所经历的种种艰辛,我越发对他感到好奇,尤其是当我发现他并非单打独斗时——一群草根英豪都不在华尔街各大金融公司工作,但却紧紧跟在保尔森身后。他们担心货币宽松、金融欺诈的时代即将来临,因而投资了数十亿美元资产来进行避险或风险套利,他们坚信,大难就要临头。
他们中的一些人获得了巨额利润,余生再也无须工作,而有的人虽然最初领先于保尔森,但却在终点线上倒下,与金融史上最丰厚的利润失之交臂。
保尔森利润之巨,让人感觉很不真实,近乎梦幻。保尔森公司在2007年获利达150亿美元,相当于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这三个加起来人口超过1 200万的南美国家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保尔森的个人收入将近40亿美元,日收入逾1 000万美元。J.K.罗琳、奥普拉·温弗瑞、泰格·伍兹等人的收入加起来也不及他一人。2007年末,一位经纪人曾打电话给保尔森,提醒他某个账户内有500万美元,现在看来这笔数目简直不值得一提。2008年至2009年初,保尔森成功完成了他手中交易的戏剧性转型,给公司和客户带来了50亿美元的收益,自己也赚到20亿美元,令人印象深刻。保尔森的这些交易,让自己与华尔街交易神殿中的巴菲特、索罗斯、伯纳德·巴鲁克和杰西·利弗莫尔齐名,也让他跻身世界顶级富豪之列,身价高过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
即使是保尔森这些看跌的投资者也没有料到,危机会严重到引发房地产市场全面崩盘,引发金融海啸,波及全球。2009年初,全球银行及相关公司损失了近3万亿美元,股市投资者更是损失超过30万亿美元。由高风险住房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风暴,造成了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9月,在经历了极度混乱的两周后,美国政府被迫接管房利美与房地美这两个联邦住房抵押贷款机构,以及美国最大的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在这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银行崩盘中,人们看到曾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元气大伤的经纪巨头美林证券与美国银行合并,联邦监管机构查封了华盛顿互助银行,投资者却无能为力。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恐慌的投资者甚至一度疯狂抢购美国国债,而不要任何利息回报,只为能够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保险库存放自己的钱。
2009年中,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位拖欠抵押贷款或者放弃赎回权。在这场危机的漩涡中,就连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埃德·麦克马洪和拳王霍利菲尔德都难以保住房产。美国房价从2006年的高峰瞬间下滑超过30%。而在迈阿密、凤凰城和拉斯韦加斯这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甚至下跌超过40%。数百万人失去了他们的家园。30%以上的美国业主的房贷都超过了房产的价值,创下了75年来的新高。
在金融大地震中,约翰·保尔森和一些不被看好的投资者却从废墟中脱颖而出,在华尔街和金融领域的惨败中获得重生。
但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投资者是如何预知金融专家未曾察觉的危机的呢?为什么最后的赢家是约翰·保尔森这位房地产领域的门外汉,而不是比尔·格罗斯、迈克·弗兰洛斯等抵押、债券或房地产领域的著名专家呢?甚至高盛前一把手、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都没有预见到华尔街的问题所在,那约翰·保尔森又是如何发现的呢?就连巴菲特都没注意到这笔交易,而索罗斯还得致电向保尔森取经。
是因为投行和金融专家都坚信,房价的攀升不可能遭到逆转?还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其他原因,或纵容泡沫越来越大?银行家创造了那些可以摧毁金融体系的有毒贷款,却反遭其害,这又是为什么?
写作本书时,我对本次交易的主要参与人进行了200多小时的采访,希望能够回答上述问题,或许能为未来的金融海啸提供一些教训,引发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