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埠设厂到“共和国长子”:东北工业百年简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的工业发轫

东北地区是古代满族的发祥地。也正因为如此,国外许多汉学家又把东北称为满洲(manchuria)。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征服建州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后金政权;1644年,满族统治者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东北地区“土著之民,从龙入关,移徙一空”[1],致使东北地区人丁稀少,大量的土地荒芜。从顺治到咸丰的历代皇帝,虽然在东北能否移民垦殖的训示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严格限制的封禁政策。其中尤以康熙为典型,被称为“柳条边”的边墙就是在他统治的时期建立起来的。

长期的封禁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东北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在清朝末年东北成为全国较为落后的地区。而且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连年征召东北地区的八旗兵丁,这使得东北的防备更加松弛,产生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英美就开始往东北地区贩卖鸦片。在鸦片战争以后,凭借在不平等条约中取得的特权,英美等国烟商更加有恃无恐地向东北地区倾销鸦片,同时大肆掠夺东北的特产——大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将营口东北90里处的牛庄开为通商口岸,使英法等国正式攫取到侵略东北的立足点。后来,英法等国又以牛庄泊船不便为借口,强在营口设埠,名义上仍称作“牛庄”。[2]英法等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东北,表明东北地区已开始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范畴。但是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而言,英法的侵入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机器设备,在客观上促进了东北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注释

[1] 北京大学留日学生编译社:《间岛问题》,2页,上海:上海中国国书公司,1908。

[2] 参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东北近百年史讲话》,17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