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1.人类会计行为的起源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起源和发展与数学的起源和发展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从人类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社会再生产)活动的需要来考察这一问题,那么,可以说会计与数学发端于同一源流,二者的产生出自人类的同一动机。
反过来讲,离开了数学的表现方式,人类最初的会计行为——计量和记录行为便无法成立。
不仅如此,会计学的发展和数学的发展始终是相互影响着的,时至今日,数学依然是现代会计学的一大支柱。
2.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人类会计行为的产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产生、发展为根本前提的。没有人类生产行为的产生、发展,便不可能有人类处于萌芽状态的原始会计行为——计量、记录行为的产生。
但究竟人类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在什么时候?产生在哪个阶段呢?有两种观点:
(1)有了生产便有了会计行为;
(2)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们认为只有当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的收获大体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正常繁衍的需要时,人类关心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的思想方能油然而生,因此,才可以说人类为管理社会生产而着手计量、记录的时代开始了。因为,最初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收支日等等记载下来”,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剩余产品之后,会计才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由专职人员进行。所以,人类会计行为的产生要根据“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和人类的生活水平”来确定产生在何时。
3.“会计”一词始于我国西周
“会计”一词始于我国西周(约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770年)。据《周礼》记载,司会“以岁会考岁成”,“听出入以要会”。郑玄在《周礼注疏》中对“司会”的解释是:“月计曰要”,“岁计曰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成事文书”。此“岁计”就是计算全年的收入和支出,司会根据当年的会计记录来考核当年岁入岁出的情况。
据《孟子》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清朝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一书中对会计的解释是:“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会”和“计”本来分别是计算和汇总计算的意思。
(二)会计的发展
1.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出现原始计量、记录行为,例如结绳记事以及在树木、石头或龟甲上刻符号记事等。当时会计的任务就是登记原始公社成员共同劳动的过程及其成果,以保证产品的平均分配。
2.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出现了“籍书”或称“簿书”,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各种经济业务。从西周开始设“大宰”来掌管王朝财权,设“司会”来掌管王朝计政。当时的会计主要是为奴隶主占有奴隶并榨取其劳动产品、为巩固奴隶制服务的。
3.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从西汉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间,出现了“四柱结算法”,也称“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四柱),“四柱”之间的关系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明末清初又出现了“龙门账”,即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资本及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等式试算平衡,这是中国的复式记账。
此间,在西欧,如意大利(当时为地中海沿岸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邦国家)出现了复式记账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或译为卢卡·巴其阿勒)所著《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其中有一章叫“簿记论”,系统地总结了当时民间应用的复式借贷记账法,这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这时的会计主要是为封建主剥削农民的剩余产品服务的。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发展。
4.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会计经过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突出、完善的科学方法,而且会计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出现的复式记账法是一个质的飞跃,它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出现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这时的会计主要是为资本家实现并占有剩余价值服务的。
新中国成立前,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资本主义的会计理论在我国也有了一定的传播,所以一部分企业采用西式簿记,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中式簿记,主体仍然是单式簿记。
5.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会计发展了近60年,初期主要是效仿苏联。西方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现代数学、行为科学等的引入,丰富了会计学的内容,充实了管理会计。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出现了国际会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获取会计信息摆脱了手工操作,对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从70年代开始研究管理会计,80年代开始研究国际会计与会计电算化。
1993年7月1日进行的会计改革,其主要目的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使我国会计业务的处理逐渐朝国际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会计就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二、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逐步形成并日益完善的。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不同。即使是在同一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也有所差别。
在日常生活中,会计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人们普遍认为会计既是一种计量技术,又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同时还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
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特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提供特定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从会计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的含义,即会计的本质。
1.会计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在经济活动中,商品和货币交换成为大量的、广泛的社会活动,人们为了有效地安排劳动时间,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要,就必须全面记录、计算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并反映在各种会计凭证中。会计以货币形式从数量方面对再生产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比较,可以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相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求得各种综合性指标,总括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变动过程。会计在以凭证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时,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等计量方法。
2.会计采用了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反映出会计的科学性,它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最基本的方法,即通过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对经济业务加以确认、计量与报告。
3.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
连续就是在会计核算时应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
系统就是从开始记录经济业务到最后编制财务报告的整个核算过程中,通过分类、汇总、加工、整理等会计方法,逐步把会计资料加以系统化,以取得系统性的综合指标。
完整就是对企业发生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都要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无论这些业务的发生对企业产生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会计都必须客观、公正、连续、系统、完整地加以反映。
4.会计应以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为目标
会计报告的目标就是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会计工作应当杜绝弄虚作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连续完整。会计只有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才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有关方面的需要,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已经成为包括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有关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指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会计的基本任务就是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还要监督经济活动,维护财经纪律。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一)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核算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业已经发生和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它是会计的基础工作。会计的核算职能应当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通过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形成各种记账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这些核算资料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可以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对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通过阅读财务会计报告,不仅可以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预测,为各种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揭露贪污盗窃违法行为,防止或减少浪费和损失,保护财产安全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的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检查、控制、指导,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会计目标,遵循一定的会计原则正常进行。
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有利于防止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后监督便于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提高会计监督的准确性。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会计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四、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下面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过程。
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和销售产品,实现企业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如货币资金、厂房、机器设备和材料物资。企业利用这些财产物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需要经过供应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来完成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在供应阶段,企业以现购或赊购方式购买原材料,发生各种采购费用,并将材料验收入库,与销货方进行各种形式的结算等经济业务。
在生产阶段,企业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使原材料变成库存商品。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材料消耗、工资支付、固定资产磨损、水电动力费用支付、费用结转、成本计算等经济业务。
在销售阶段,企业将生产的库存商品通过市场交换销售出去,然后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收回货币资金或确认应收款项。收回的货币资金中不仅包括已销产品成本、费用、税金,还应包括一部分新创造的价值即企业的利润。于是就发生了成本费用结转、货款结算、负债偿还、税金缴纳、利润分配等经济业务。
总之,在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不断地从供应阶段、生产阶段到销售阶段的运动,构成了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的循环。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形态在资金的循环过程中,随着经济业务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以货币资金购买材料物资,形成储备资金,完成供应阶段资金运动;然后将储备资金投入生产,原材料转化为在产品,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继续将在产品加工为库存商品,生产资金转型为成品资金,完成生产阶段资金运动;继而将库存商品销售收回货币资金,实现成品资金到货币资金的转化,完成销售阶段资金运动。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是从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该过程构成了制造业企业资金的循环。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资金的周转。
上述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制造业企业资金循环和周转图
锦绣制笔有限公司的投资者各投入资金1000000元,设立注册资本金为3000000元的锦绣制笔有限公司,开始了资金运动的大循环。资金流入公司的运动过程称为资金投入。投资者将资金3000000元投入公司的运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公司资金运动的起始,此时,公司取得了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公司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就可以从事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的采购部门使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此时,公司的资金从货币资金转变为储备资金,完成了供应阶段的任务;公司领用原材料投入生产,公司的资金从储备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工人工资以及发生的各类费用,最终形成库存商品,公司的资金从生产资金转变为成品资金,完成了生产阶段的任务;在销售阶段,公司将库存商品销售,收回货币资金,实现了资金从成品资金转变为货币资金的过程。锦绣制笔有限公司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构成了公司资金的循环,这种循环为公司资金的小循环。公司的资金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实现增值,资金不断地循环称为资金的周转。销售库存商品取得的收入,不仅要补偿生产过程中的垫付资金、偿还有关债务,还要上缴税金,实现盈利后对投资者分配利润,这种资金流出公司的运动过程称为资金退出。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公司,依次转换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到货币资金,再用货币资金上缴税款、对投资者分配利润,使资金流出公司,这一整个过程称为资金运动的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