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族谱》整理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叶赫那拉氏族谱中反映的早期部族史及人物研究

第一节 叶赫那拉氏族谱中反映的叶赫那拉氏早期部族史[1]

叶赫,又写作也赫、也合、夜黑、野黑、野赫。叶赫系满语yehe的音译,故在书写上不尽相同。叶赫部是明代女真人的一支。女真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的肃慎人。有人认为肃慎人原是西部通古斯的原始人群,在五六千年以前,他们顺黑龙江向东渔猎,其中一支溯松花江和牡丹江而上,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后来他们被称为“肃慎”。在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宋代始称“女真”。当时,女真人主要居住在松花江下游的黑龙江地区,过着渔猎为主的生活,处于原始社会的落后状态。元朝末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女真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的称“海西”女真,活动在黑龙江流域的称“野人”女真,居住在牡丹江、绥芬河、图们江流域的称“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因松花江的女真语为海西江而得名,建州女真因归属建州卫而得名。这三大部女真人的社会生产发展很不平衡。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生产力水平较高,社会比较进步,而野人女真仍处于原始社会状态。

女真人早就与中原统治集团发生了联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周武王时有肃慎进贡的文献记载。唐时靺鞨人曾建立了归属于中原的渤海国。等到明朝洪武年间,明加强了对女真人居住地区的管理,在女真人地区设置了司、卫、所,任命各部酋长为都督、都指挥等职,赐给敕书,建立一个个隶属关系,各部酋长凭敕书进京纳贡。

元末明初起,居住在东北各地的女真人开始了持续两百余年的民族迁徙。海西女真从原居住地松花江一带向西南迁徙,建州女真从牡丹江流域迁向东南。海西女真在南迁中,形成了四个较大的部落,即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这四个部落被称为“扈伦四部”,其名源于忽剌温江,即松花江上游的一条小河,今黑龙江省的呼兰河。忽剌温的谐音“扈伦”(又称胡笼、虎伦等)。哈达部原居住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以东的塔山左卫。后来迁至今辽宁省开原靖安堡哈达河(今小清河)上游居住,以河为名,称哈达部(哈达城在今开原县李家台乡王杲城一带)。乌拉部原居呼兰河左岸团山子一带,称塔山卫,后来迁至乌拉河沿岸(今吉林市永吉县乌拉街满族乡一带)筑城,以河为名,称乌拉部。辉发部原是居住在牡丹江流域费提卫的一支,后迁至辉发河流域(今吉林省辉南县境内),称辉发部。

叶赫部原居住在松花江北岸塔鲁木卫(又称达喜穆鲁卫,因境内有达喜穆鲁山而得名),该卫建于永乐四年(1406)三月,据《明实录》记载:“女直人头目打叶等七十人来朝,命置塔鲁木……四卫,以打孥(叶)等为指挥。”史料记载,叶赫部始祖为星根达尔汗(胜根打喇汉),星根达尔汉家族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逐渐发展强大,一举消灭居住在呼伦河流域的女真纳姓部落,移居其地,改姓纳喇。后来族众繁衍,人多势盛,逐渐南迁,移居叶赫河流域,称为叶赫部。当时的女真人及清代满人以地名或部名系于姓氏之前,如同汉人之姓名前冠以郡名,星根达尔汉家族便被称为叶赫纳喇(又译作纳兰、那拉)氏。

纳喇为女真语,是汉语“太阳”的意思,原是金代贵族姓氏。明时改译为纳喇(纳兰)。星根达尔汉改姓纳喇后,其家族接受当地女真人风俗,语言也逐渐使用女真语。星根达尔汉为明朝建立的塔鲁木卫指挥佥事。指挥佥事之类的少数民族职官虽然由朝廷任命,但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是世代承袭,不更换他姓的。星根达尔汉死后,由其子席尔克明噶图(又译作石儿刻命刚兔)袭职,并从塔鲁木卫指挥佥事升为都指挥佥事,指挥相邻的几个部落。席尔克明噶图之后又由其子栖尔哈那(又译作奇里哈尼、的儿哈你)袭都指挥佥事职,并曾向明朝朝贡马匹、貂皮,得到朝廷的赐宴和衣服、彩缎等赏赐。但栖尔哈那后来不服从明朝约束,率部南移,并深入汉人居住区掳掠,被明朝兵士杀死。栖尔哈那子祝孔革(又译作竹孔革、诸孔厄)认罪降附,明朝没有再追究他随父掳掠的罪过,一年后让他担任塔鲁木卫都督佥事,又恢复了塔鲁木卫向明朝朝贡,明朝朝廷给予赏赐的旧例,并允许他率部迁移到开原以北。因为这里位于镇北关之北,又是女真人向明朝朝贡和与内地贸易必经的关口,所以明朝人把叶赫部称为“北关”,与其东南贡市于广顺关的哈达部称“南关”相对。祝孔革掌管北关即叶赫部时,各部之间争夺异常激烈,“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叶赫部被以王台为首的南关即哈达部打败,祝孔革也被王台的叔父王忠杀害。祝孔革之子台出(又译作太杵、太叔)虽然仍袭父职,但受制于哈达部,无大作为。到其子(一说为侄子)清佳奴(又译作卿家奴、清佳努)、杨吉奴(又译作仰加奴、杨佳奴)时,叶赫部才又强盛起来。

据史料记载,叶赫部的活动范围“南境多在奉天界与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可见当时叶赫部活动区域是很广阔的。今二龙湖底(古为赫尔苏城)、伊通城(古为乌苏城)、伊通大孤山(古为雅哈城)、辽宁开原的莲花(古为落罗寨)均为叶赫部的重要城堡,屯兵要地。

海西四部(扈伦四部)刚刚形成后,叶赫部在军事上因唇亡齿寒的地理位置及贸易的需要,同哈达、辉发、乌拉结成联盟,称作扈伦联盟。结盟初期,哈达贝勒王忠由于恭顺明朝,得到了明廷的支持,势力日趋强大,以其军事实力控制了叶赫、辉发、乌拉三部,成为扈伦的盟主,“东夷自海西、建州一百八十二卫、二十所、五十六站,皆听其约束”。叶赫凭借地处北关这一优势,数次劫抢各部向明廷的贡品及明朝赐给各部的敕书。因此,哈达贝勒王忠杀害了叶赫贝勒祝孔革,并趁机夺占了叶赫的七百道敕书以及叶赫所属的季勒寨等十三个屯寨。从此,叶赫和哈达两部之间结下了不解之仇。哈达贝勒王忠死后,他的侄儿王台继位,仍为盟主,继续控制其他三部。王台同其叔王忠一样非常恭顺明朝,备受宠爱,被明封为“龙虎将军”“左督都”,他是女真人中第一个被明朝授予“龙虎将军”的首领。

祝孔革之子台出有二子,为清佳奴、杨吉奴。兄弟俩雄心勃勃,为报哈达的杀祖亲之仇进行了积极的斗争。首先,于万历元年(1573)前后在叶赫河岸修筑了两座城垒。据记载,叶赫两座城池修筑得十分坚固,内三层,外三层,易守难攻。叶赫部修建了坚固的城堡,又有了广阔的活动区域,再加上叶赫地处半山区,适宜耕作与放牧,这些都为叶赫部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次,叶赫与哈达联姻,缓和两部之间的紧张关系。叶赫部清、杨两贝勒惧怕哈达有明朝为靠山,不敢轻举妄动,表面上维护盟主王台,把妹妹温姐许配给王台为妻。王台虽然知道叶赫部清、杨兄弟并非等闲之辈,但感到叶赫贝勒对自己比较恭顺,故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杨吉奴为妻,以此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盟主地位。就在王台欲将其女送到叶赫部时,叶赫贝勒杨吉奴故意抢先娶恍惚太(蒙古一部)的女儿为妻,同时趁机派兵夺回了失地季勒寨。

叶赫部的这两次举动,实际上是向哈达部发出了挑战的信号。哈达贝勒王台此时面临众叛亲离,有的名将已经叛逃到叶赫部,而为了争夺贝勒之位,哈达内部又发生了内讧。王台终于在万历十年(1582)忧愤而死。他的儿子虎儿罕赤(虎儿罕)继为贝勒,不久亦病死。王台的六子孟格布禄(清、杨兄弟的妹妹温姐所生,又作猛哥孛罗)与外妇子(男子在正妻以外在别处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妇)康古陆(康古六)、虎儿罕赤之子歹商为争夺首领地位发生争执,互不相让,自相残杀。叶赫贝勒瞅准这个机会,企图控制哈达部。明朝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欲扶持王台之孙歹商袭位,叶赫贝勒则出面干预,反对歹商袭位。叶赫和哈达的战争一触即发。叶赫联合瑷兔、惚恍太计一万余人一起出兵哈达,打败了哈达孟格布禄的抵挡队伍,砍杀哈达部三百多名兵卒,夺取了一百五十副甲胄。在退兵之时,又放火烧了哈达的一些村寨及粮草。这次叶赫出兵哈达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但充分显示了其军事实力,进而使他们成为海西(指叶赫、乌拉、辉发、哈达等部)女真人事实上的盟主。为巩固和扩大盟主地位与实力,清佳奴和杨吉奴开始了对建州部的笼络。

建州部的努尔哈赤因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被明军误杀,为报祖、父之仇,脱离明朝总兵官李成梁,投奔叶赫部贝勒清佳奴和杨吉奴。杨吉奴见努尔哈赤相貌魁伟,谈吐不凡,是个立大业、成大事的人才,就对他格外优待,并要把女儿嫁给他。努尔哈赤想借助叶赫部为海西女真人盟主的威势提高自己的地位,以便称雄建州女真各部。杨吉奴虽然欣赏努尔哈赤,对他曲意笼络,但觉得他只身逃亡,羽翼未丰,并不想立即把女儿嫁给他,只是为以后加强联系,逐步使建州女真人也归附自己。努尔哈赤看出了杨吉奴的用意,但为了借助叶赫部的声威壮大自己的势力,还是答应了这桩婚事。杨吉奴赠给他“马匹甲胄,且使兵护卫”,把努尔哈赤送回建州(今辽宁省新宾县境)。

叶赫部贝勒清佳奴和杨吉奴与建州部的努尔哈赤建立联系后,背叛明朝,并企图吞并亲明朝的哈达部,侵掠明朝辽东汉人住地。这自然激起哈达部首领孟格布禄的强烈反抗,也为明朝所不容。明朝朝廷应孟格布禄的请求,派辽东巡抚李松和总兵官李成梁率兵征剿。叶赫部虽然是当时女真诸部中实力最雄厚的部落,但还远不是明朝官军的对手。

明朝政府对于叶赫和哈达之间的战争,开始是采取不干涉的态度。后来由于两部的战争逐渐升级,明朝开始担心失掉南关(广顺关)。因为哈达是南关的守卫者,西可抵御蒙古,南可防建州女真,是明朝的可靠屏障。于是,明派巡抚副使任天祚带着布匹、绸缎以及农具等物品来到叶赫,劝阻叶赫贝勒停止对哈达的进攻。叶赫贝勒没有接受这一要求,而是继续频繁出兵哈达部。

叶赫部的频繁袭扰,使哈达贝勒感到哈达已经抵挡不了叶赫的进攻,只有借助明的力量才能控制住叶赫。哈达贝勒给明驻辽东总兵李成梁送去了金银、黑紫貂等贵重物品,恳求明出兵叶赫。万历十一年(1583)十二月,李成梁在开原设“市圈计”斩杀了清、杨兄弟。此后,李成梁率兵穷追不舍,直逐叶赫城下。布寨(又作布斋,清佳奴之子)和那林布禄(又作那林孛罗,杨吉奴之子)自知抵抗不过,只好出城乞降,这一仗,使叶赫刚刚显露出来的实力受挫,布寨和那林布禄继为贝勒。

叶赫部经过休养生息,实力渐趋恢复。万历十六年(1588)叶赫设计引起哈达内讧,并趁机出兵哈达,一举攻占了威远堡(今辽宁开原老城东的威远堡),接着又发兵攻打歹商。哈达贝勒只好请求明朝出兵叶赫。李成梁率兵再次攻打叶赫,并攻陷下叶赫西城。叶赫贝勒布寨和那林布禄再次出城乞降,对天盟誓,请求宽恕,李成梁才收兵返回开原。

叶赫在短短的几年里,两次遭到明军的进攻,损失惨重。但是叶赫部却在明朝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哈达部的歹商、抑制孟格布禄的政策中,得到了喘息之机。万历十五年(1587)明巡抚顾养谦以降人为向导,攻打孟格布禄,毁二城,斩首五百余级,革除了孟格布禄原袭“龙虎将军”称号,所以哈达部内部始终没有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待万历十九年(1591)叶赫部支持哈达的孟格布禄杀掉歹商后,哈达部大势已去。明朝见哈达部无法挽回衰败的局面,便由对哈达的支持,转向对叶赫的扶持,叶赫部从此便以军事实力在扈伦四部中称雄为王,成了扈伦四部的盟主。

在以布寨和那林布禄为首的叶赫部战败降附明朝时,建州部努尔哈赤的势力却得到迅速扩展,逐渐统一建州女真各部落,成为叶赫部发展的一大威胁。布寨和那林布禄为求进一步发展以便成为海西女真盟主,就必须和努尔哈赤交好。努尔哈赤也力图联络叶赫部,以便壮大自己的声威,于是双方旧话重提,确立了姻戚关系。

万历十六年(1588)九月,那林布禄亲自送年仅14岁的妹妹那拉氏孟古格格(满语,汉译为小姐)到建州,与年已30岁并有妻室的努尔哈赤结婚(后生皇太极,被尊为孝慈高皇后)。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女真诸贝勒,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热情款待。史载“率诸贝勒大臣迎之,大宴礼成”。

当时,女真各部之间强者为霸,以军事和经济实力来平衡高下。布寨和那林布禄与努尔哈赤虽然有亲戚关系,但都想称雄于女真各部,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称雄的障碍,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之后,没有就此罢止,而是展开了更大规模的远征。万历十九年(1591)努尔哈赤攻克了长白山鸭绿江部,大胜回师,统治范围越来越大。叶赫贝勒感到努尔哈赤之举将影响自己的势力范围,便想让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也归于自己麾下,于是派人索要土地,要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和乌拉、哈达、辉发等部一样,尊叶赫部为盟主。努尔哈赤严词拒绝。叶赫部使者在建州碰了钉子,布寨和那林布禄就凭借自己海西女真盟主的地位,联络哈达、辉发两部进行武力威逼。叶赫部贝勒布寨和那林布禄自恃为海西女真盟主,势力强大,决定采取武力夺取建州部领土的办法,削弱努尔哈赤的势力,进而扑灭建州部。他们先联络长白山部的朱舍里、纳阴二部,洗劫了建州东界叶臣所居住的村寨。努尔哈赤没有防备,未予还击。接着,布寨和那林布禄又联合哈达、乌拉、辉发三部人马和叶赫兵士一起偷袭建州部的户布察(又译作户布恰、湖卜察)寨,遭到努尔哈赤军兵的阻击,没有成功。布寨和那林布禄便又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集合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科尔沁、席北、瓜尔佳七部和长白山部的朱舍里、纳阴二部兵力,共三万人,号称“九姓之师”,分三路进攻建州,企图一举扑灭努尔哈赤军兵,称雄女真各部。不料决战前夕,叶赫军营有一人逃跑,向努尔哈赤报告了“九姓之师”的兵力和作战部署。努尔哈赤兵少难以正面对抗,采取了集中精锐,在七部二卫向建州进军的必经之地古勒山用据险设伏的办法,阻击“九姓之师”。古勒山之战,以叶赫为首的“九姓之师”损失惨重,叶赫贝勒布寨被杀,乌拉贝勒满泰之子布占泰被俘告终。古勒山下,兵马填江,积尸遍野。至此,叶赫两次进攻努尔哈赤宣告失败,被迫由进攻转为防御,而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军声大振,远近慑服”。

古勒山一战,叶赫部损失惨重。努尔哈赤虽然由此威名大震,但建州部为抵御“九姓之师”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因此,叶赫部和建州部战后都感到需要休整,于是双方调整政策,四年之内再没有发动战争。那林布禄为争取和平环境,休养生息,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主动联合哈达、乌拉、辉发三部,派遣使者到建州向努尔哈赤道歉。接着,继布寨为贝勒的布扬古(布寨子)将其妹(即后来所谓的“叶赫老女”)许婚给努尔哈赤,那林布禄弟金台石也把亲生女儿许聘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努尔哈赤以鞍马、铠甲为聘礼,并杀乌牛祭地,宰白马祀天,与叶赫等海西四部歃血会盟,彼此都对天发誓,说要永结盟好。

但结盟和好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彼此之间又发生了摩擦冲突。努尔哈赤的将领木哈量侵掠蒙古科尔沁部,归途路经叶赫部,叶赫部贝勒那林布禄将其截获,扣留了木哈量所掠夺的蒙古马四十匹,并把木哈量送交蒙古部落。这一行动表明那林布禄仍以盟主自居,保护海西女真以至蒙古部落,阻止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进一步扩张发展,这是努尔哈赤所不能容忍的。还有让努尔哈赤难以容忍的是势力较强的乌拉部贝勒布占泰主动投依叶赫部,拥戴那林布禄和布扬古为盟主。布占泰为讨好叶赫部,不仅把他嫂子都都库氏(前贝勒、布占泰之兄满泰妻)所珍玩的铜锤送给那林布禄,还答应将安楚拉库、内河两处地方献给叶赫部。努尔哈赤担心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会壮大叶赫部的势力,立即派弟弟巴雅喇、长子褚英率兵出征,夺取了安楚拉库和内河两地的二十几个村寨。这样一来,叶赫部和建州部的矛盾又趋激化,那林布禄和努尔哈赤成为势不两立的仇敌了。

努尔哈赤十分宠爱的妻子孟古格格(叶赫部杨吉奴的幼女、那林布禄的妹妹)病危之际,思念生母,想见一面诀别。努尔哈赤派人到叶赫去迎接岳母,请求那林布禄让母亲来建州,使她们母女在临终前能见上一面。那林布禄坚决不答应,只派了孟古格格幼年时的乳母的丈夫南泰前往探视。孟古格格不久病亡。努尔哈赤十分恼怒。那林布禄派人到建州请求努尔哈赤归还他哥哥布寨的尸体,努尔哈赤为了报复泄愤,把布寨的尸体剖为两半,一半留在建州,一半送给那林布禄。那林布禄异常愤懑,“因念兄仇,昼夜哭泣,不进饮食,郁郁成疾”,不久抑郁病亡。那林布禄死后,其弟金台石继为贝勒,与布扬古分居叶赫东、西二城,仍然是努尔哈赤的劲敌。他们对努尔哈赤与叶赫部为敌,特别是杀害布寨耿耿于怀,一直想报仇雪恨。为此,他们在争取蒙古部落援助和争夺哈达部等问题上,和努尔哈赤展开角逐。为争取蒙古部落援助,金台石将许配给代善的女儿,转嫁给蒙古喀尔喀部贝勒宰赛。为避免哈达部投向努尔哈赤,金台石先发制人,首先焚掠了哈达部的一些村寨,不料却加速了哈达部投向努尔哈赤的进程。哈达部贝勒孟格布禄抵敌不住,送子女到建州做人质,向努尔哈赤借兵抵抗,面对这种局面,叶赫只好采取离间建州和哈达关系的办法,但被努尔哈赤发觉。万历二十七年(1599)九月,努尔哈赤率兵马攻打哈达。经过六天的激战,哈达城被攻陷,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被活捉,努尔哈赤借故将其杀掉。明朝派人诘问此事,努尔哈赤只好将孟格布禄之子武尔古代(吾儿忽答)放回哈达。这一年,哈达遭到天旱之灾,努尔哈赤发兵一举灭掉了哈达。哈达部的灭亡,使明朝失掉了南关(广顺关),海西四部打开了一个缺口。

努尔哈赤并吞哈达部后,把矛头指向长期依附于叶赫部的辉发部。辉发部发生内乱,贝勒拜音达理的族众多投附叶赫部。拜音达理为制止族众逃离本部,使自己能够自立,向努尔哈赤求援乞婚。努尔哈赤为收买拜音达理,进而并吞辉发部,立即派出一千兵士“帮助”拜音达理,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拜音达理徘徊于叶赫和建州两部之间,筑城自固,想的是自为贝勒,独立成部,并不愿意娶努尔哈赤的女儿,投靠建州部。努尔哈赤便出兵杀死拜音达理父子家人,征服了辉发部。

辉发部被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征服后,叶赫部的女真盟友只有以布占泰为首的乌拉部了。叶赫部贝勒布扬古和金台石为联络乌拉部共同对付建州部,答应将先前许婚努尔哈赤的“叶赫老女”转嫁给布占泰。布占泰听说“叶赫老女”为当代绝色,就对努尔哈赤先后嫁给他的建州三女(努尔哈赤的一个女儿,其弟舒尔哈齐的两个女儿)厌恶疏远,并用箭射击努尔哈赤侄女娥恩姐,以发泄对努尔哈赤的怨恨。努尔哈赤听说后,兴兵直抵乌拉部,和乌拉部展开多次大战。乌拉部战败灭亡,布占泰逃往叶赫部。

万历三十七年(1609),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亲自统率建州部军兵征讨叶赫部,企图一举将其荡平,使海西女真全归自己麾下,但遭到叶赫部骑兵的英勇抵抗。叶赫部虽然步兵稍弱,骑兵却优于建州部。建州兵抵敌不住,向后退却,连副统帅舒尔哈齐也中箭负伤。努尔哈赤大败而归,决意报复,但不敢再轻视叶赫部骑兵的防御能力了,回建州后即命令工匠不分昼夜地打造甲胄、兵器,并征调洪丹、土乙等五部军兵,决心做好充分准备以后,再与叶赫部决战,吞并叶赫部。

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和布扬古得知努尔哈赤即将兴兵再侵叶赫部的消息,就把建州部备战与努尔哈赤征调洪丹等五部军兵的情况报告明朝辽东官员,想凭借明朝的威力制止努尔哈赤对叶赫部的并吞。明朝辽东官员也担心努尔哈赤势力膨胀,打败叶赫部后会使女真各部统归于他的麾下,更加难以控制,便准备联合蒙古各部进行干涉。恰在这时,建州内部也发生动荡,前乌拉部贝勒满泰的孙子、努尔哈赤的女婿吾乙古多暗中与叶赫部、明朝辽东官员及蒙古部落联络,准备做内应,合击建州部老营。建州部的一些部众也蠢蠢欲动。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不得不停止出兵攻打叶赫部的计划,转攻为守,一面集中人力修筑工事,增设路障,防御叶赫、明朝及蒙古军兵的进攻;一面将吾乙古多囚禁起来,杀死与他同谋的七个头目,整顿内部,加强城守。

叶赫部贝勒布扬古恃有明朝支持,又将先许努尔哈赤,后许布占泰的妹妹(即“叶赫老女”)许嫁蒙古喀尔喀部贝勒八哈搭儿憨(又译作巴哈达尔汉)的儿子莽古尔代,惹恼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坚持要布扬古和金台石交出布占泰,多次遣使交涉,都被布扬古和金台石拒绝。努尔哈赤整顿好内部后,又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九月,统率四万大军突然进攻叶赫部。金台石和布扬古以为有明朝撑腰,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丝毫未做战斗准备。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军兵很快就攻占了璋城、乌苏城等十九处城寨,大肆焚掠。金台石和布扬古深感危急,便上书向明朝求援。明朝辽东官员也上奏说努尔哈赤攻灭叶赫部则开原难保,开原不保则辽东会失。明万历皇帝也看出了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日趋强盛,大有向汉族居住区推进,夺取开原的势头,便一面派遣使者指责努尔哈赤,警告他不得侵犯叶赫部;一面命令游击官马时楠、周大歧带领一千名枪炮手,分别驻守叶赫部的东、西二城,支援叶赫部抵抗建州军兵,并供给叶赫部豆、谷千石,大锅六百口,以安定叶赫部民心。努尔哈赤感到要吞并叶赫部,首先必须击败叶赫部的后台明朝军兵,于是他表面上修书向明朝申辩,领兵退回建州,实际上却决定首先和明朝对抗,然后再灭掉明朝支持的叶赫部。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史称后金)政权,以天命纪年,宣布割据一方,和明朝分庭抗礼。天命三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率步骑兵二万征明,临行书七大恨告天,“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对明用兵的宣言书,其中有四“大恨”关涉叶赫部,指责明朝对其袒护。明朝则明确表示:叶赫部金台石、布扬古等若能擒、斩努尔哈赤,赐给建州部原来所领的全部敕书(明朝政府发给女真各部首领朝贡贸易的文凭),并晋升为龙虎将军。金台石为表示效忠明朝,令其子德尔格勒(又译作得儿格里、得儿勒台州)领兵剿袭了努尔哈赤军兵驻扎的一个辉发村寨,明朝赏赐金银两千两,彩缎二十表里,予以鼓励。

努尔哈赤为进行报复,并解除对明作战的后顾之忧,亲自统领大军杀入叶赫部腹地,焚掠了二十多个城寨,直杀至叶赫城东十里,把所到之处的财物、牲畜、居民掳掠一空。叶赫部军兵难以抵敌,金台石派人向明朝开原总兵官马林告急,马林急速率兵援救,准备配合叶赫兵袭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为避免两面受敌,领兵迅速撤出叶赫部。马林率领明军和叶赫兵追赶了四十多里,见努尔哈赤兵势强盛,一时难以取胜,没有接仗即收兵回营。但这时后金国已攻掠了明朝汉人居住区抚顺、清河城等地,明朝和后金国的矛盾异常尖锐,与叶赫部存亡息息相关的明金大战已迫在眉睫,不可避免了。明朝为了彻底摧毁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国政权,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征收“辽饷”税银三百万两,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负责对金作战军务,调集开原总兵官马林、山海关总兵官杜松和原任总兵官赵梦麟、保定总兵官王宣、辽东总兵官李如柏、辽阳总兵官刘纝等所部兵八万八千人,合叶赫部和朝鲜李朝兵共十万余人,号称四十万,分兵四路合围后金国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努尔哈赤得知了明朝的作战部署后,派遣使者去叶赫部离间他们与明朝的关系,规劝金台石和布扬古与后金国和好,不要帮助明军。金台石和布扬古虽然与努尔哈赤有杀兄杀父之仇,拒绝了使者的游说,但考虑到当时叶赫部处在后金国的三面包围之中,明金战争谁胜谁负尚难预料,对后金国不无畏惧之感。自此以后,他们实际上对明金战争采取了迟疑观望的态度。

叶赫部的迟疑观望,使努尔哈赤的后顾之忧减轻,得以全力对付明军。他首先集中精锐兵力,在萨尔浒(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所在地)击溃杜松率领的左翼中路军,杀杜松、王宣、赵梦麟等将领,然后率军转攻正在尚间崖(今辽宁省抚顺县境)集结的马林所部左翼北路明军,马林败逃。原定配合马林的叶赫部兵开到中固城(今辽宁省开原县境),听说马林败北,立即退回本部,防守叶赫部城寨。坐镇沈阳的经略杨镐得报,急令右翼中路的李如柏所部和右翼南路的刘纝军撤退。李如柏率部退出战场,刘纝率领的明军却已深入三百里,遭到后金国军兵的围攻而惨败,刘纝战死。率军一万三千人来支援刘纝的朝鲜都元帅姜弘立投降后金国。后金国在对明战争中取得全胜后,立即把矛头指向叶赫部。

叶赫部在开原、铁岭以北,有驻扎在那里的明朝重兵的支持,要扑灭叶赫部,必须首先占据开原、铁岭,使叶赫部孤立无援。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和布扬古听说努尔哈赤将要夺取开原,派人“先期密报,(明朝)推官郑之范不惟不信,且鞭笞之”。努尔哈赤统兵直抵开原城下,负责守城的郑之范和总兵官马林毫无战守准备,马林被杀,郑之范乘隙逃跑,后金国军顺利地占领了开原。驻守铁岭的明朝军官也同样腐朽昏聩,努尔哈赤乘机攻陷铁岭。叶赫部金台石、布扬古联络蒙古喀尔喀部宰赛等军来战,也被努尔哈赤率军击败。叶赫部从此失去依靠明朝和联结蒙古的条件,被后金国四面包围,完全成为努尔哈赤的囊中之物了。

天命四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八月,努尔哈赤亲自统率数万金军征讨叶赫部,经过激烈战斗,逼近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和布扬古的驻地。布扬古退守西城,金台石退据东城,后金国军又把东、西二城的联系切断,分别重重包围。努尔哈赤命令次子代善、八子皇太极等四大贝勒指挥金军攻打西城,自己亲自领兵攻打东城。东城是一座地势险峻的山城,外有木栅,木栅内是石城,石城内又有木城,木城中还有名叫“高台”的八角明楼,是金台石平日居住和储藏珍贵财物之所。努尔哈赤指挥后金国军毁其城外木栅,直逼石城之下,威逼金台石投降。叶赫兵战败,金台石带领妻子、幼子及亲信兵士退守木城中的八角明楼即高台之上,继续进行顽强抵抗。努尔哈赤率军攻入木城,将高台团团围住,金台石仍然拒不投降。后金国兵毁掉高台,从火中抓住金台石,努尔哈赤命令兵士将他绞杀。

据守西城的布扬古和弟弟布尔杭古(又译作布尔杭武、布儿杭孤)听说东城失守,派人向围攻西城的后金国军统帅大贝勒代善请降,代善决意扑灭叶赫部,不容他们有任何据点,但又不愿攻城付出巨大代价,布扬古和布尔杭古听了代善的保证誓言,以为可保性命,打开城门出降。但尽管当时迷信,在利害冲突面前,誓言仍然不值分文。努尔哈赤还是以布扬古下跪不合规矩、赐酒不饮、不拜谢而起为借口,下令把他缢杀。实际上是怕留着布扬古会成为叶赫部众的一面旗帜,使叶赫部众以他为中心,形成威胁后金国统治的一股势力。布扬古的弟弟布尔杭古年幼,且未为贝勒,在叶赫部众中影响不大,缺乏号召力,难以成为一部领袖,才得以苟全性命,由代善“恩养”,实际是对他进行管束,严加控制。金台石被绞杀前,其子德尔格勒劝谏无效,皇太极要把德尔格勒缚住杀死,以绝后患。努尔哈赤认为叶赫那拉氏不仅八代为叶赫部首领,而且曾经是海西哈达、乌拉、辉发等部的盟主,和女真各部以至蒙古都有姻戚关系,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影响,出于巩固后金国和进一步扩展的需要,必须收买叶赫部众人心,以便稳定被后金国并吞的海西叶赫、哈达、乌拉、辉发等地的局势。为此,他不同意杀死德尔格勒,德尔格勒于是才投降了后金国。

努尔哈赤相继命人缢杀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布扬古,收降了德尔格勒,对布尔杭古严加控制后,又命令后金国军兵歼灭了帮助叶赫部守卫东、西二城的明朝游击马时楠及其所部一千明朝兵士。叶赫部所属各城寨部众群龙无首,先后都投降了后金国。努尔哈赤“把(叶赫)诸贝勒、诸大臣全部收养,叶赫两城的诸贝勒,不论长幼全部收下了。不论叶赫国中的善人、恶人,都一家不动。父子、兄弟不分,亲戚不离,原封不动地带来了”。叶赫部的臣民被迫跟随努尔哈赤的军队迁徙到建州,入籍编旗,但不准他们聚居,而是分别编入满洲(当时以建州女真人为主)各旗,如德尔格勒、沙浑隶满洲正黄旗,布尔杭古隶满洲正红旗等,以淡化他们的叶赫部落意识,使他们完全融合于建州女真人之中。努尔哈赤为笼络他们,还封授德尔格勒和布尔杭古为三等副将,成为满族成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此,叶赫部不复存在。叶赫两城从1573年前后开始修筑到1619年城毁,其间仅存46年。

后来,清初统治者为保护东北地区祖宗发祥地,曾修建柳条边,叶赫被封禁在柳条边内,清政府曾在叶赫设置驿站。1683年,康熙东巡,经过叶赫古城,面对荒草野陌,断垣残墙,康熙帝十分感慨,作五言小诗《经叶赫废城》诗曰:“断垒生新草,空城尚野花,翠花今日幸,谷口动鸣笳。”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柳条边管理松弛,旗民越过柳条边到叶赫开荒,才使叶赫地界人烟日增。1940年以前,叶赫隶属伊通州管辖,1940年以后,叶赫归属吉林省梨树县管辖,现在归由四平市铁东区政府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