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价值和意义

本节主要探讨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就理论价值而言,主要分析我们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角度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为当前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的何种程度的贡献,比如阐明实践取向的教师培训的基本内涵,为人们系统研究实践取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理论支持等。就实践意义而言,着重介绍我们所做的有关“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角度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尤其是我们所探索的“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县域内校际联盟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操作细则”“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校内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操作细则”“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操作细则”“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U-S合作式教师培训模式的操作细则”等操作性很强的成果,能够为中小学教师培训走向实践提供参考。

一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价值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丰富且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

本研究主要是在阐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的基础上,探索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因此,通过本研究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的深入探索,可以丰富且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即通过本研究至少可以阐明两点:

首先,进一步阐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问题。本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向实践的,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其既反映了教师专业成长是面向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依赖教师的亲自实践。这是解决为什么大多数教师在接受培训时所遇到的“奇怪”问题(无论是学习了一些成熟稳定的理论知识,还是大家公认有效的实践经验,都没法直接指导自己实践)的关键所在。

其次,进一步阐释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指向性问题。通过本研究对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尝试理清教师培训的实践指向性的相关逻辑和实施策略问题。本研究所探索的内发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县域内校际联盟式教师培训模式、校内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U-S合作式教师培训模式)有助于帮助人们批判和反思以往“给予式教师培训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以便激起更多的人进一步探索真正适合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模式。

(二)平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之间的分析视角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人们在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各自所处立场不同,而形成不一样的观点。结合已有研究的经验,本研究在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阐明了两个思维角度:一是通过教师培训顺向思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问题;二是通过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逆向反思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所谓的“顺向反思”和“逆向反思”,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指向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又是关键,因而,所谓的教师培训实际上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因此,我们将从教师培训角度探索如何通过教师培训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维活动过程命名为“顺向反思”的过程,因为它相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之间所内在的基本指向而言是一致的,故为“顺向”;而将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探索如何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属性而推进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这个思维活动过程命名为“逆向反思”的过程,因为它相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之间所内在的基本指向而言是反方向的,故为“逆向”。

诚然,从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大多数都聚集于探索如何通过教师培训而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而真正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反过来思考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却不是很多。因此,为了平衡二者之间关系理解的分析视角,本研究侧重于探索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而逆向反思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机制,希望借此激起更多的人们思考如何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反推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增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的针对性和切实性。

二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意义

在本研究涉及的几个关键词中,除了“教师”这个关键词外,主要还有“专业成长”与“培训”两个核心关键词,二者都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也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以致在“教育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为服务于一线教师和服务于教师培训管理者两个方面。

(一)服务于一线教师

本研究基于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与创新所涉及的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教师”,因此,我们所关注的就是如何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反思“教师培训”,以便“教师培训”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就这个角度而言,本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能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师,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有效实现专业成长。因此,一方面,能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即本研究试图阐释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特征,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他们明白自己的专业成长是一项指向实践且必须亲自实践的长期工程;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调动一线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即本研究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而所探索的教师培训模式——“内发自主式”培训模式——比起以往的教师培训所关注的“给予主导式”培训模式更能调动教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服务于教师培训管理者

从目前的“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来看,虽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彰显了其巨大成绩,但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投入、低效能”现象,同时还滋生了不少如培训“专业户”、教师参与度不高、培训内容无实际意义等长期令教师培训管理者深感无力的现实问题。因此,通过本研究能指导和帮助教师培训管理者解决长期以来“高投入、低效能”的被动式培训问题。因为,只要教师自身的内部动力没有激发出来,再多的外部给予式培训便都是徒劳的。比如,调研中发现,存在培训“专业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校担心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不愿派出优秀教师,只派出任“不重要”学科课程的教师,如美术老师去培训语文、历史老师去培训数学等;二是由于学校教师编制短缺,只能派个别老师做代表,以至于有老师同期参加多次培训,在不同培训点间来回点名。这样一来,自然形成了诸多“专门负责培训”的教师专业户。其结果是导致大量培训资源浪费。因此,本研究所探索的几种内发自主式教师培训模式能较好地帮助教师培训管理者解决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