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组合范畴语法研究: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逻辑:组合范畴语法的源流

如果从自然语言出发,现代数理逻辑学的发展完全可以按照以下脉络展开:

(1)从自然语言的命题出发,引申出数理逻辑中的命题逻辑。

(2)通过分析自然语言中的量词,从而发展出谓词逻辑(一阶逻辑),这项工作主要归功于弗雷格的概念文字研究。

(3)从自然语言的词汇出发,对词汇赋予相应的范畴,从而发展出范畴语法。

“范畴语法”(categorial grammar)这一术语由美国语言学家巴-希勒尔(Bar-Hillel)[1]引入,旨在区别于那种建立在短语结构语法(phrase structure grammars)基础上的语言分析方法。范畴语法主要涵盖在爱裘凯维茨(Ajduciewicz)的基础上开展的工作,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如果A是一个原子范畴公式,那么A是一个范畴公式;

(2)如果A和B是范畴公式,A\B和B/A也是范畴公式。

AB范畴语法的形成规则如下:

A,A\B⇒B

B/A,B⇒B

范畴语法是一种使用运算和推演的手段描述语言的形式化工具。运算的概念与数学相关,推演的思想涉及逻辑。范畴语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语言认知就是数学计算,语法分析就是逻辑推演。荷兰逻辑学家和计算语言学家莫特盖特(M.Moortgat)用三个等式概括出范畴语法的思想精髓:

认知=计算

语法=逻辑

分析=演绎

从上述概括不难发现,范畴语法是一个语言、逻辑和计算交叉创新的产物,也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融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