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探索简约高效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制

——对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践探索的思考与建议

丁元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北京,明确北京城市发展定位,提出要解决好特大城市的“顽症痼疾”,指明首都治理的发展方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北京市委、市政府推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探索实践,深化街乡体制改革,在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赋权街乡奠定管理重心下移的组织基础,明晰街道的职能定位。基层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国家建设美好社会的基础。基层是一个区域和区位,也是一个生活共同体。互联网赋予基层社会新的内涵。超大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多元性及其治理中的问题,要求城市基层治理的核心主体——街道必须权责明确、权责一致,并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管理资源,以保障其履行职责。探索推行街道的“大部制”改革,通过整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内设机构,分别对应街道职责清单,打破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对口设置等,努力实现街乡机构设置与基层治理任务紧密结合,推动管理资源向基层延伸。

二是在多网融合过程中注重与“街巷长制”“小巷管家”、综合执法平台建设等工作协同推动,注重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丰富网格化工作形式,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在实践中落地,初步形成多元一体化运行和覆盖城乡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体系。

三是以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街道及政府部门做实事创实绩。基层考核评价制度作为政府管理的“指挥棒”,是实施政府绩效评估,树立事业导向、政绩导向的重要手段,影响着政府各部门管理的工作方向,也是政府各部门具体工作的指南,以经费使用的自主性保障服务基层能力提升。北京市以合理的薪酬待遇确保社区工作者专心做事和规范管理。在明确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的同时,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和服务市民群众的能力,强化社区工作者的规范管理,将薪酬待遇的提升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提升,着重提升其专业服务能力水平。

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开启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实践,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要结合信息技术进步探索提升超大城市简约高效治理体制的新路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各级政府反应和处置能力。大数据时代,如何提高使用互联网提供的无限空间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这便是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过程。具体来说,如何利用这一前景良好的新科技促进社会融合和维护社会秩序?如何发展这一新技术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反馈,发现社会议题和公共议题?如何利用高速、廉价的通信手段加强已淡化的组织联系,而不是沉溺于“虚拟社会”的虚幻影像?简而言之,如何使大数据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恰恰是大数据时代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需要考虑的。政府政务服务平台是政府部门与公众、企业沟通联系的网络体系和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资源是人际关系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政府机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履职能力,解决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和提升居民获得感等问题,需要在互联网基础上探索建设网络政府、平台政府和“政府—公众朋友圈”,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水平。政府平台通过政府的网络体系和网络平台把公务人员、居民、企业家直接联系在一起,居民通过网络接受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家的服务,对政府机构、官员和企业直接进行评价,监督部门通过网络平台检测系统对官员、公众行为和企业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开展信誉定级并测算其工作效率。政府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政府流程再造,提高了政府效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所要求的提高国家机关履职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这需要,第一,改革和创新电子政务平台;第二,打通部门之间分割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整合和分析优势。

二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在行政领域的融合,重塑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各行政部门权力与责任的划分,推动政府行为透明化。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各业务部门要在平台上做好政务信息公开,梳理规范权力事项与权力责任运行清单,实现权责一致,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综合部门通过云平台协同各业务部门,参与制定发展规划,优化配置资源。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网络工具参与公共决策互动,对政府行为进行全面监督。

三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要求创新决策模式,实现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决策转变。传统的决策模式是“提出问题→依据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根据“知识和经验”找出问题的思路,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学会直接用数据(无须把“数据”转换成“知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保证企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政府政务服务平台与网络企业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最好的决策首先是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需要尊重民意,也需要政府的理性判断,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政府决策必须尊重民意,将民众的感性诉求与政府长期实行的理性决策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四是现代基层社会建设既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关系,也要培养人们之间的契约意识,而不仅仅是恢复传统基层社会的原貌。在现代基层社会,鼓励基层居民参与基层社会生活极为重要,立法部门不仅要善于立法,更要善于执法,这不仅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也是培育健康社会环境不可或缺的手段。

五是基层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激发基层人民的参与热情。法律法规要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让基层人民理解法律精神,自觉维护法律权威。为此,必须让基层人民参与制定政策的全过程。乡规民约是基层治理的基本规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乡规民约的制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提升居民的契约意识、审美品位、处世待人等方面都是现代基层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国社会的转型压力不会简单地随着经济增长或民生条件改善而消失,要消除这种压力,还必须提高公民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期待着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践探索在新形势下勇于创新,用心凝聚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社会认同,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丁元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