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藏族沐浴养生经验的早期积累
在水文化的熏陶下,藏族先民的沐浴养生经验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据文献记载,最迟在公元4世纪时,藏族地区已形成“每五天沐浴一次”的观念,而且每月至少要有三天沐浴净身拜神。目前这些养生理念和经验主要保存于敦煌藏文文献,涉及沐浴习俗、不同浴法的养生、兽医用沐浴等三类,分别记载于不同的文本中。
一、沐浴养生的时间
在藏族古代自然观和生命观影响下,沐浴的功效不仅仅是洗涤身体,更是一种促进身心融合、人与环境相应的行为。因此,古代藏族的沐浴活动对年份、季节、月份、日期以及时间都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去除其中的信仰要素,其内在实际体现了藏族先民顺时应时、天人相应的养生理念。这些经验在敦煌藏文文献P.t.127、P.3288v两份文书中记载得较为详细。
(一)P.t.127文献的“沐浴吉日”
在P.t.127文献的F段中,有9行文字论述“沐浴吉日”。该文献首先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排序,每个季节又按孟、仲、季三个月份排序,依次介绍每个月的最佳沐浴时间,包括了年月日时(图1-1.表1-1):
孟春(春季第一个)月的十七(第十七)日的夜晚,睡觉之前沐浴者吉祥;仲春(春季第二个)月的初一(第一)日的天蒙蒙亮时沐浴,吉祥;季春(春季第三个)月的初一(第一)日的(黎明)天大亮时时沐浴,吉祥。孟夏初二红日没时沐浴吉祥。仲夏初一……后沐浴吉祥。季夏初六午后(未时)时沐浴吉祥。孟秋初五中午时沐浴吉祥。仲秋的初一午后沐浴吉祥。季秋的(第)二十八日太阳初升时沐浴吉祥。孟冬的(第)八日天亮后沐浴吉祥。仲冬(第)五日(天)变黑时沐浴吉祥。季冬(第)三日半夜时沐浴吉祥。
图1-1 敦煌文书P.t.127v“沐浴吉日”
表1-1 敦煌藏文文书P.t.127文献所载“沐浴吉日”一览
在对沐浴时间讨论完毕后,还强调了按时令沐浴的益处:
计算(日期)准确无误地(进行沐浴),(就能)长寿,吉祥,能清净一切罪,心明朗(聪明),根官灵敏,聪明,心满意足。
(二)P.t.127文献“四季十二月生活宜忌”
在P.t.127文献E段论述“四季十二月生活宜忌”时,也介绍了洗发、沐浴的吉日及益处。现依据原文,对其洗发、沐浴的日时列表如下(表1-2):
表1-2 P.t.127v5《四季十二月择吉书》所载洗发沐身宜忌日期
(三)P.3288V藏文星占文书“四季十二月择吉”
该文献残损严重,就可识别的文字来看,该文献主要介绍在四季十二月的特定日期是否可以洗发、沐浴,以及选择适宜的日期沐浴可以给人带来哪些益处。现依据原文,对不同季节的洗发沐浴的宜忌列表如下(表1-3):
表1-3 P.3288v《四季十二月择吉书》所载洗发沐身宜忌
续表
通过对上述三段内容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对沐浴时间的宜忌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如P.t.127文献的F段虽时间描述更为具体,精确到时辰,但内容仅涉及沐浴;P.t.127文献的E段只规定了日期,却同时包括了洗发和沐浴。这或许和文献形成时间不同、经验来源地区不同有关。但这些差异也都停留在具体的细节上,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角度来看,这些经验都反映了藏族先民积极顺应时令开展沐浴养生的尝试和探索。
二、沐浴医疗经验的萌芽
在长期生活、生产和防病治病的实践过程中,藏族先民逐渐认识到了水对健康生存的重要价值,尝试着采用天然矿泉水和调制的药水、香水防治疾病,改善生活品质。至少在吐蕃时期,药浴已经成为藏医治疗手段之一,这一时期佛经藏译本、敦煌藏文文书也都出现了早期对藏药浴初步记载,包括蒸汽浴、浸浴、淋浴等多种形式。
(一)浸浴
敦煌本《金光明经》是现存最早的佛经藏译本抄本之一,该文献中记载有早期的药浴疗法和配方,用于治疗身心疾病,配方涉及的药材种类非常丰富,包括菖蒲、竹黄、苜蓿香、川芎、枸杞根、白及、麝香、松脂、桂皮、沉香、合昏树、香附子、叱脂、安息香、艾纳、零陵香、马芹、白胶、檀香、雄黄、牛黄、青木、郁金、甘松、芥子、苇香、细豆蔻、龙华须、茅根香、丁子、婆律膏、藿香,其用法是“皆等分制成粉末”;敦煌藏文医书ITJ758号文书还特别记载了用于死胎的局部浸浴法,“(孕)妇人胎死腹中,死胎不下的疗法……大籽蒿的根煮得稀烂,滤出药汁,(给孕妇)洗身子,把膝盖以下浸泡(在药液里),死胎即刻娩出”。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具有医疗用途的沐浴活动,多强调药液与咒语配合使用;英藏敦煌藏文医书S.t.401号也记载了一种单味药的药浴疗法:“风湿痛症,白芥子与水混合,咒108遍后,既要用来洗身体(患部),也口服。”
(二)浴发
英藏敦煌藏文文书No.1278号是一个仅存8行藏文的残片,记录了对一个病种(不详)的洗法治法,“最初洗头发(洗出来)的污垢灌到嘴里……住,然后,用清洁的水洗头发,同样地做四五次”。
(三)熏蒸
敦煌文书还出现了早期的熏蒸法,但仅见于对咽喉的熏蒸。如P.t.1057号文书针对咽喉梗阻记载了吮药和蒸汽疗法,“咽喉梗阻疼痛者……在(烧热的)支锅石上洒水,(用腾起的水蒸气)熏蒸咽喉有效”;ITJ756I号也出现了类似的描述:“咽喉梗阻者,在(烧)热的支锅石上洒水,用其(水)蒸气熏蒸(咽喉)有效”。P.t.1057号和ITJ756号文书所载的蒸气熏喉法,文字略异,内容基本一致,显然是同一疗法的不同抄本。虽然这一时期的文献,还未见对其他局部以及全身开展熏蒸的记载,但依据这两段类似的描述,可以推测熏蒸法用于疾病已成为医疗养生常识。
此外,与敦煌藏文文献同期的8世纪吐蕃医书《毕吉黄函》也记载有药液疗法,包括疮伤药液冲洗法和三甘露药浴法,与敦煌藏文医书中的药浴法有所不同,如小肠外伤用水冲洗后,再用酒冲洗(消毒)体表的疮伤疗法中,以及肌肉外伤的疗法中,都采用了药浴疗法,特别是在筋伤疗法中说药浴有特效。
三、藏兽医对沐浴的应用
敦煌藏文文献中还有一些兽医文书,也记载有部分濯洗、药浴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马病方面,多强调用热水或温泉水沐浴、冲洗等方法解决马的一些症状。P.t.1064(2)文书中可见多种条目:
剧烈地冷颤(肿胀?),肢体蜷缩者,满三天,用热水洗澡,体毛干燥后,用酒糟汤汁涂抹。
拴住马(拴牧不让走远)……尽了,打滚儿,洗后放开。不能放置一宿。用烧开过的水洗,如果没有开水,煮开温泉水洗。如果这也没有,用(烙)铁或石头烧(热),在癞痢的部位……
马目受伤的治疗方法:眼内……或者这匹马自己的眉毛,或者什么都没有的话,遮盖、包扎(受伤的眼睛)……大约洗三次……
此外,医马文书P.t.1064(1.1-2)和P.t.1062(46~47行)还记载了把马放到河里泅渡沐浴,作为一种辅助疗法治疗马病,马过于肥胖时也可以采用此法:
(如果是在)春季或热季,把(马)赶入大河游水。到第三天,刺尾脉放血。
马膘过肥,骑后无走,纠治之方为:将鞍取下,牵入水中,水没全身……然后牵出。最好骑上在水中走,若不会,可用水洗之。
以上疗法包括水、温泉水和部分药液,水也分为温水、煮沸的水等多种。S.t.401号文书中也记载了药液洗浴的疗法:
黑牛病时,用……尾毛做成绳子,念咒108遍,打108个结,然后用香水洗,也给牛洗浴,拴在牲畜头上,疾病就可消除。
敦煌本P.t.1064医马书还提及了沐浴的季节,并强调在沐浴后三天做放血疗法:
(如果是在)春季或热季,把(马)赶入大河游水。到第三天,刺尾脉放血。
虽然敦煌文书中的药浴材料还比较零散,没有发现对药浴理论的论述,也未出现药浴专篇,但已有的记载已经涵盖了沐浴法、浸浴法、熏蒸法,浴液也包括了不同温度的矿泉水和药液,这些记载尽管来源于吐蕃医学现存敦煌文书的文献遗存,难以全面反映吐蕃时期药浴经验,但所载药浴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也足以显示藏医药浴疗法历史之久远、底蕴之深厚,并成为藏医药浴疗法的直接来源。